“理性分析”帖如同投入湖麵的毒餌,悄無聲息地汙染著輿論的水源。儘管沒有掀起之前那般滔天巨浪,但那種潛移默化的腐蝕更令人心驚。林微光能感覺到一些原本友善或中立的目光變得複雜,帶著審視與揣測。
她沒有時間去一一辯白,也無從辯白。正如許靜所說,在缺乏決定性證據前,任何蒼白的解釋在精心編織的“邏輯鏈”麵前都顯得無力。她將全部精力投入了兩件事:繼續完善項目場景圖的最終細節,以及創作那組名為《基石》的係列插畫。
《基石》沒有宏大的敘事,隻聚焦於那些承載著歲月、默默支撐起輝煌的平凡之物——古建築地基下斑駁的墊腳石、老橋墩上與水波抗爭的藤壺、圖書館書架深處被無數雙手摩挲得邊緣卷曲的書脊……她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它們的紋理與傷痕,賦予這些沉默的“配角”一種沉靜而堅韌的力量。這既是她對“溯源”精神的延伸理解,也是對自己處境的無聲宣言。
米小葵和趙萌萌則成了她的“輿論觀察員”,小心翼翼地收集著論壇和私下裡任何與林微光或項目相關的討論。反饋令人沮喪,正麵聲音寥寥,更多的是被那篇“分析帖”帶偏節奏的質疑。
“微光,這樣下去不行,”米小葵憂心忡忡,“很多人根本不在意真相,他們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林微光停下筆,看著畫紙上那塊布滿青苔的基石,輕聲道:“我知道。但我們能做的,不是讓他們相信,而是讓真相本身足夠有力,直到……無法被忽視。”
幾天後,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出現了。
建築學院一年一度的“未來建築師論壇”公開講座,主講人赫然是陸時硯。講座主題是《空間敘事與情感共鳴——以“明澤溯源”模型創作為例》。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僅因為陸時硯極少參與此類公開活動,更因為“明澤溯源”項目近期正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講座當天,能容納數百人的階梯教室座無虛席,甚至走廊都站滿了人。好奇者、仰慕者、質疑者、純粹看熱鬨者……各色目光聚焦在講台上那個挺拔冷峻的身影上。
林微光坐在後排角落,心跳有些失序。她不知道陸時硯會講什麼,更不確定這場講座是否會成為又一場針對她的風暴。
陸時硯的演講一如既往的簡潔、精準,沒有任何多餘的修辭。他通過三維建模演示,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明澤溯源”模型的結構邏輯、材料選擇以及如何通過空間比例和光影變化,喚醒觀者對校史的情感共鳴。
當講到背景場景圖部分時,他切換了ppt。
大屏幕上,赫然出現了林微光那幅最終確認的、截取圖書館一角的畫作!
全場響起一陣細微的騷動。
陸時硯的目光平靜地掃過台下,聲音透過麥克風,清晰而冷靜地傳遍每個角落:
“場景圖,並非建築的附庸。它是空間的延伸,是時間的注腳,是引導觀者情感的視覺橋梁。”
他操作激光筆,紅色的光點精準地落在畫麵上那片她精心描繪的、生長在石縫間的青苔上。
“此處,原設計為平滑石材。繪製者根據曆史照片中發現的植被殘留痕跡,增加了青苔元素。這不僅增強了曆史的真實感,”他頓了頓,目光似乎若有若無地掃過後排,語速平穩卻帶著千鈞之力,“更隱喻了生命在廢墟之上的頑強。這是數據模型無法生成,唯有藝術感知才能捕捉的‘靈魂’。”
他又將光點移向那片經過無數次調整、沉靜而充滿內在力量的光影。
“光影角度,經過37次模擬修正,最終選定清晨5點23分的自然光照數據。這個時刻的光線,柔和而充滿希望,能最完美地平衡曆史的滄桑感與‘溯源’指向的未來性。”
他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林微光的名字,也沒有提及任何論壇風波。他隻是用最專業的語言,最冰冷的數據,將她的創作思路、她的藝術考量、她為追求極致所付出的努力,一層層、毫無保留地解剖在所有人麵前。
那些被“分析帖”暗示為“資源傾斜”、“鍍金”的成果,在他精準到近乎嚴酷的解讀下,變成了無可辯駁的專業實力證明。
教室裡鴉雀無聲。先前那些帶著揣測的目光,漸漸被震撼、恍然乃至欽佩所取代。在這裡,在建築學院最引以為傲的學術殿堂,實力,是唯一的通行證。
陸時硯最後總結,聲音依舊平穩,卻帶著一種定鼎乾坤的力量:
“‘明澤溯源’項目,旨在還原曆史,更在於啟迪未來。項目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核心結構,還是背景場景,都經過嚴格篩選與極致打磨。我們選擇的,從來不是噱頭,而是真正能與建築對話、能承載明澤精神的——專業能力。”
講座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許多人湧上講台想要與他交流,陸時硯卻隻是微微頷首,在周景明的協助下,迅速離開了教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微光坐在角落裡,掌心因為用力鼓掌而微微發紅,眼眶發熱。她看著他離開的方向,那個冷硬的背影此刻在她眼中,仿佛披著破曉的光芒。
他什麼也沒說,卻又說了一切。他用他的方式,在最高規格的公開場合,為她正了名,將她從汙濁的輿論泥沼中,一把拉回了專業的堅實高地。
“我的天……”米小葵激動地抓住她的胳膊,語無倫次,“陸神他……他這是公開給你站台啊!用整個建築學院的學術聲望!”
趙萌萌也興奮得直點頭:“這下看誰還敢亂說!”
一直沉默的許靜,低頭看著手機屏幕上剛剛截取的一段論壇實時評論風向數據流,平靜地陳述:“輿論拐點已出現。質疑聲量下降67,正向及中性討論比例顯著上升。”
林微光深吸一口氣,將翻湧的情緒壓下。她知道,危機並未完全解除,蘇晚晴不會就此罷手。但這一刻,陸時硯給予她的,不僅僅是一次解圍,更是一種信念——專注於你的戰場,用絕對的實力,讓所有噪音失去意義。
然而,她並不知道,在講座結束後不久,建築係頂層創新實驗室內,陸時硯正麵對著一通來自海外的越洋電話。
電話那頭是一個沉穩而略帶威嚴的男聲:“時硯,你母親看到了你講座的新聞稿。她對你在公開場合,為一個背景存疑的藝術生如此背書,表示關切。”
陸時硯站在窗前,看著樓下散去的人群,眼神沒有任何波動。
“她的能力,配得上我的評價。”他的回答簡潔至極。
“能力是一回事,牽扯是另一回事。”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陸家的聲譽,不容任何不必要的風險。你母親希望你能處理好。另外,關於‘光之博物館’的初步構想,董事會需要更詳細的方案,尤其是……合作藝術家的人選,必須慎之又慎。”
陸時硯的指尖在冰冷的窗玻璃上輕輕叩擊了一下,發出幾乎微不可聞的聲響。
“我知道了。”他掛斷電話,深邃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空間的阻隔,落在某個正在收拾畫稿的女孩身上。
破曉已至,但更漫長的白晝,以及可能隨之而來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