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南邊大廠的論壇上,有個夥計吐槽:“天天假裝敲代碼,實則刷短視頻樂嗬,掌櫃的居然還誇我手腳快!”底下一群人叫好,好像摸魚成了混職場的救命稻草。可仔細琢磨琢磨,這種“假摸魚”說到底是自己騙自己。
你演得再像模像樣,代碼不會自己從屏幕裡蹦出來,業績不會平白無故往上漲,真到露餡那天,連掙紮的機會都沒有,就像偷雞被抓的黃鼠狼,隻能等著挨揍。
“不打無準備之仗。”摸魚的最高境界,是表麵上雲淡風輕喝茶看報,暗地裡早把刀磨得鋥亮。就說那個叫“老張摸魚日記”的短視頻博主,火得能燎著半邊天。他白天在國企裡端著茶杯看報紙,悠哉得像廟裡的和尚,晚上一開播講國學,聽的人能把服務器擠爆,粉絲多到能填滿一個足球場。旁人以為他是走了狗屎運,卻沒瞧見他十年裡啃透了多少史書,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磨文案,手指頭敲鍵盤都磨出了繭子。
真正的摸魚,是把省下的精氣神全用到真本事上,像紅軍長征那樣,一邊走一邊練本事,到了戰場就能掄起槍杆子乾。再看看有些人,上班摸魚刷劇笑得像個傻子,下班就焦慮得抓耳撓腮,報了一堆課又接著躺平,還美其名曰“反內卷”。這跟戰場上丟盔棄甲跑了,卻幻想喊幾句口號就能反攻的逃兵有啥兩樣?沒本事才是絕症,摸魚救不了自欺欺人的糊塗蛋。
村東頭的王二愣子就是這樣,地裡的活計懶得動彈,天天蹲牆根曬太陽,看著彆人種的麥子長得旺,就說“太累不值當”,結果到了秋收,家裡糧倉比臉還乾淨,隻能厚著臉皮去借糧,這就是摸魚摸到最後摸成了窮光蛋。
02
網上有個段子傳得邪乎:“隻要我不使勁乾,掌櫃的就過不上他想要的好日子。”年輕人用這種黑燈瞎火的幽默把內卷撕個口子,卻忘了——不摻和內卷不代表停下腳步,是彆被那些狗屁規矩捆住手腳。
知乎上有個高讚回答,說的是個“反卷先鋒”:985畢業的高材生,放著大廠的金飯碗不要,跑到雲南開了家民宿。
外人看著是躺平了,實際上他把當地的文旅政策翻得卷了邊,把服務搞得跟彆家不一樣,甚至自己琢磨起進貨的道道,硬生生把個小民宿做成了網紅打卡的地方,來的人能從門口排到橋頭。他的“不卷”,是跳出那條擠破頭的道,換個地方打勝仗,像教員說的“農村包圍城市”,另辟蹊徑走活路。
可更多人把“不卷”玩成了破罐子破摔。就說有個考研的博主,直播“擺爛複習法”,還美其名曰“佛係備考”,結果跟著學的粉絲集體名落孫山。評論區裡哭爹喊娘,他倒好,刪了號跑了,留下一地雞毛讓人掃。
“要糾正偏差,就得過頭一點,不然糾正不了。”跟內卷對著乾,得有清醒的腦子,不能跟著彆人的情緒瞎跑。
真正的“不卷”,像李雲龍打平安縣城——不按常理出牌,可每一刀都捅在要害上。你可以不摻和那些比誰加班晚的破事,但得讓掌櫃的明白:你省下的每一分鐘,都在為該出手時亮出的刀子攢著力氣。
村裡的李寡婦就是這樣,彆人都紮堆種玉米,她偏琢磨著種草莓,彆人笑她瞎折騰,結果到了草莓熟的季節,城裡的人開車來買,價錢比玉米高十倍,這就是不跟著卷,卻把日子過出了花。
03
豆瓣上有個“社恐互助會”,五十萬人聚在裡頭,好多人把“內向”當塊擋箭牌,縮在後麵躲開所有挑戰,就像烏龜縮進殼裡,以為這樣就沒人能打著自己。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在廠裡混,彆人慌了神的時候你得穩住,彆人往後退的時候你得往前衝。
b站有個叫“社恐小劉”的up主,講過一段自己的事:公司年會上讓即興講話,他硬著頭皮上了台,結結巴巴說了三分鐘,可內容正好戳中了業務的疼處,被大老板點名表揚,年底還漲了工資。
事後他說:“當時腿抖得像篩糠,可我心裡清楚——有些機會這輩子就一回,錯過了就得拍大腿。”再看看某職場綜藝裡的“高材生”,平時獨來獨往像個悶葫蘆,碰到團隊出亂子就縮在角落裝看不見,最後被開除了還哭哭啼啼:“我隻是性子慢……”評委一句話戳破:“公司不是學堂,沒人有閒工夫等你‘熱’起來。”
內向可以當件護身的衣裳,但到了關鍵時刻還啞巴似的,那就是繳械投降。就像教員在遵義會議的頭天夜裡,明知可能被孤立,還是堅持說戰略得轉向,這才有了後來的勝利。
真正的膽子大,不是天天咋咋呼呼,是該出手時敢把全部家當押上去。
村西頭的張木匠就是這樣,平時悶頭乾活不愛說話,可鎮上要修祠堂選掌墨師傅,彆人都怕擔責任往後躲,他站出來拍了胸脯,畫出的圖紙比誰都周詳,最後把活兒乾得漂亮,成了十裡八鄉有名的能人。
你可以用“摸魚”躲開流彈,用“不卷”保住彈藥,用“內向”糊弄對手,但心裡得跟明鏡似的——所有這些法子,都是為了最後決勝負的那一刻。
如今網上有人瞎嚷嚷“徹底躺平”,有人倒賣“逆襲焦慮”,卻沒幾個人告訴你:真正的自在,是做根能屈能伸的彈簧。畢竟,壓得越狠,彈得越高嘛。
記住,這世界從不淘汰摸魚的人,隻淘汰摸魚摸成鹹魚的人——鹹魚除了被醃,還能有啥好下場?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