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活在這世上,總有些繞不開的門道。不是說要耍心眼、玩手段,而是得懂點人情世故,摸透點世道規矩,不然容易栽跟頭、吃暗虧。下麵這10個理,都是從日子裡熬出來的實在話,聽進去、用起來,日子能順不少。
1.社會不賞“老好人”,隻認“有用的人”
彆覺得心善就能走遍天下,這世道,更看重你“有沒有用”。你對老人多份敬重,陪他們說說話、幫著拎拎東西,對老人來說你是有用的;你對弱勢群體多份善意,幫著搭把手、指條路,對他們來說你是有用的;你能帶著打工的人多賺點錢,教他們本事、給他們機會,對他們來說你是有用的。
沒本事的善良,值不了幾個錢。你一味討好彆人,見人就賠笑、遇事就退讓,樣子既不體麵,也換不來真心,反而讓人覺得你好欺負。隻有把自己變得“有用”——要麼有手藝,要麼有腦子,要麼能解決問題,那些困擾你的煩心事,比如沒人待見、遇事沒人幫,才會慢慢消失。
我老家有個鄰居,以前總愛幫人跑腿、打雜,誰家有事都喊他,可真到他自己有事,卻沒幾個人願意幫。後來他學了修家電的手藝,誰家電器壞了,他去了都能修好,慢慢的,大家都敬著他,有好機會也願意想著他。這就是“有用”比“心善”更實在。
2.跟三觀一樣要緊的,是“門麵”
常聽人說“三觀合不合”,可除了三觀,你給人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這裡說的“門麵”,不隻是長得好不好看,還包括你的氣質、習慣、穿衣打扮、走路姿勢——總之就是你站在人前的樣子。這些都不是天生的,是能後天練出來的。
你是不是自信,看你走路抬頭挺胸還是彎腰駝背就知道;你值不值得信賴,看你說話算不算數、做事認不認真就清楚;你能不能讓人覺得舒服,看你待人接物有沒有分寸、會不會換位思考就明白。這些小細節,比你說多少漂亮話都管用。
村裡的小芳,以前總穿得邋裡邋遢,說話也沒底氣,沒人願意跟她多聊。後來她跟著鎮上的裁縫學手藝,不僅穿衣服越來越得體,說話也慢慢有了自信,見人主動打招呼,幫人做衣服也用心,慢慢的,身邊的朋友多了,還自己開了家小裁縫店,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3.大夥要的未必是真話,是“心裡舒坦”
不是說不能說真話,而是得分時候、分場合、分人說。大多時候,大夥不愛聽實在話,因為真話往往不好聽,會打破他們心裡的期待。比如有人覺得自己孩子特彆優秀,你非要潑冷水說“你家孩子這成績,將來難有出息”,人家能待見你嗎?說真話的人,反而容易成了眾人指責的對象。
要是你就是個普通人,沒多大本事、也沒多大影響力,建議你少摻和、少說話。很多時候,你說不說那句真話,對事情沒啥影響,反而會給自己惹麻煩。就像村裡張嬸家的雞丟了,大夥都猜是隔壁老李偷的,你非要跳出來說“我看見不是老李偷的”,不僅張嬸不領情,還會被大夥說“你是不是跟老李一夥的”。
4.沒人真能懂你的苦,彆指望“感同身受”
你再難、再苦,就算把形容詞堆得再多,彆人也很難真正體會。沒人理解是常事,有人懂你是福氣,這事兒得認。彆總盼著彆人理解你,不然隻會越等越委屈、越等越難過。
好多人陷在痛苦裡走不出來,就是等著彆人懂自己。失戀了,盼著前任明白自己的心意;夫妻吵架了,盼著對方理解自己的難處,結果越等越生氣,把自己困在原地,耗得身心俱疲。其實啊,你得自己擦乾眼淚往前走,路是自己的,苦也得自己咽,等你走過去了,就會發現,彆人懂不懂,沒那麼重要。
我堂哥去年做生意賠了錢,欠了一屁股債,天天愁得睡不著。他跟親戚朋友訴苦,可沒人能真正幫他,有的還勸他“認命吧”。後來堂哥想通了,不指望彆人懂,自己默默去打工、跑業務,慢慢還債,現在日子也慢慢好起來了。
5.你的“好心”,可能是彆人的“麻煩”
彆人家孩子滿月,你比人家父母還上心,天天琢磨滿月宴咋辦、該請誰;人家小兩口鬨矛盾,你飯都不吃,拉著人家勸來勸去。可你有沒有想過,人家也許根本不需要你瞎操心?你摻和了彆人的事,就等於把彆人的麻煩扛到了自己身上,本來跟你沒關係的禍事,也可能找上你。
村裡的王大娘就愛管閒事,鄰居家小兩口吵架,她跑去勸,結果越勸越亂,小兩口都怪她多管閒事,最後兩家還鬨僵了。所以啊,不是所有好心都能辦好事,該不管的彆管,該不摻和的彆摻和,管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強。
6.朋友不多,日子可能更清淨
好多麻煩事,都是折騰出來的;好多爛攤子,都是摻和出來的。現在的日子跟以前不一樣了,家家戶戶都過得越來越獨立,不再像以前那樣,有事全靠親戚朋友幫忙。朋友多了,社交就多,今天這個請吃飯,明天那個喊聚會,不僅浪費時間、花錢,還容易惹上亂七八糟的關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要是你沒本事處理那些複雜的人情,也沒能力利用友情幫自己成事,不如把心思放在家裡,多陪陪家人,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村裡的老陳,以前朋友多,天天在外邊喝酒應酬,家裡的事不管不顧,後來跟朋友鬨了矛盾,還虧了錢,最後他乾脆斷了不少沒用的聯係,專心在家種果樹、陪老伴,日子過得安穩又舒心。
7.做人彆太“大方”,尤其是沒本事的時候
這世上隻有“傻大方”“窮大方”,沒聽說過“富大方”的。你仔細看看身邊有錢的人,大多都很“摳”——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該花的錢也會算計著花。反倒是沒錢的人,總愛裝大方,跟人吃飯搶著買單,彆人借點錢也不好意思拒絕,最後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
我表哥以前就是這樣,明明自己工資不高,跟朋友吃飯總搶著付錢,結果自己交房租都費勁。後來他聽了老輩人的勸,不再打腫臉充胖子,該aa就aa,彆人借錢也會掂量著借,日子反而慢慢寬鬆起來。所以啊,大方得有底氣,沒本事的時候,先顧好自己,彆打腫臉充胖子。
8.多數人願吃“生活的苦”,不願吃“學習的苦”
生活的苦,不用你找,它自己會找上門來——沒錢花、沒工作、日子過得難,這些苦躺著就能遇到;可學習的苦,得你主動去吃——學門手藝、學個知識、改改自己的毛病,都得費勁兒、花心思。
可要是想改變日子,隻能靠學習。不管是學門修家電的手藝,還是學怎麼跟人打交道的本事,隻要你不放棄,慢慢就能進步,日子也能好起來。可悲的是,好多人覺得窮就是吃苦,其實窮不是苦,是你自己眼界窄、腦子笨、不願學習,才付出的代價。
村裡的小李,以前總抱怨自己窮,卻不願學本事,天天在家躺著。後來他看到同村的人學開挖掘機賺了錢,才下定決心去學,現在他不僅能賺錢,還自己開了個小工程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9.遇到不懂的、不喜歡的,彆先忙著否定
好多人骨子裡就排斥比自己厲害的東西,看到自己不懂的,就說“這是故弄玄虛”;看到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的,就說“這肯定不行”。可你不知道,你這麼想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改變的機會。
就像以前互聯網剛進中國的時候,好多人說“網上購物不靠譜,錢給了東西收不到”,可那些願意嘗試的人,早就靠開網店、做電商賺了錢。所以啊,遇到不懂的、不喜歡的,先彆否定,多看看、多聽聽,也許就能發現新機會。
10.想成功,得“管好自己,順著彆人”
被人誇的時候彆飄,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誇彆人的時候要真誠,彆光說漂亮話。彆總琢磨著怎麼花錢,要多想想怎麼賺錢;彆總放縱自己的欲望,比如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要多想想怎麼利用彆人的欲望——比如彆人想賺錢,你就帶他賺錢;彆人想省事,你就幫他省事。
想成功,就得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比如以前不敢跟人打交道,現在就得主動去溝通;以前不愛學習,現在就得逼著自己學。同時,也要多觀察彆人常做的事,找到他們的需求,順著他們的需求來,才能成事。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