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半身挺不挺,全看腰杆有沒有勁
腰是連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頂梁柱”,就像房梁似的,梁子結實,房子才穩;腰杆有勁兒,身子骨自然能站直。村裡的老把式們下地乾活,不管是插秧還是割麥,腰杆都挺得筆直,不是他們天生能扛,是平時就注意練腰勁——比如扛著鋤頭走田埂,故意用腰發力穩住身子;閒下來的時候,還會靠在牆上做“挺腰”的動作,慢慢把腰練得有勁兒。
咱平時走路、坐著,也得刻意讓腰杆發力:走在路上,彆含胸駝背,感覺腰後麵有根線輕輕拽著,自然就能挺胸抬頭;坐在椅子上,彆癱著,腰杆微微繃著勁,時間長了,身子骨就養成了挺拔的習慣。村裡的小芳以前總含胸,後來聽了老支書的話,天天刻意練腰勁,沒過半年,再看她,站在那兒就像棵小白楊,精神多了。小芳說:“腰杆一挺,整個人都覺得有自信了。”
2.臉上有沒有氣場,先看眼神亮不亮
眼睛是心裡的“窗戶”,窗戶亮堂,屋裡才顯精神;眼神堅定,臉上才顯氣場。你仔細觀察就知道:那些總愛用餘光偷偷瞟人、跟人說話不敢對視的,看著就沒底氣;那些眼神坦然、跟人對視不躲閃的,哪怕穿著普通,也透著股自信的勁兒。
村裡的老支書跟人說話,眼神總穩穩地看著對方,不飄不晃,讓人覺得踏實、靠譜。他教年輕人:“走路的時候,彆總盯著腳底下,眼神往遠處看,盯著前麵一個看不見的‘準星’,比如遠處的一棵樹、一根電線杆,慢慢的,眼神就會變得堅定。”村裡的後生小楊以前不敢跟人對視,後來照著老支書的法子練,慢慢的,眼神亮了,跟人說話也敢抬頭了,大家都說他“越來越有模樣了”。
3.脖子彆往前伸,收收下巴顯貴氣
好多人一放鬆,脖子就不自覺往前伸,像隻縮著脖子的烏龜,看著沒精神,還顯呆。其實想把脖子挺直很簡單:試著把下巴輕輕往回收,就像嘴裡含著一口水似的,彆太用力,自然就能把脖子拉直。這個動作,村裡的退伍老兵們最熟悉——他們在部隊裡練軍姿,就常做這個動作,時間長了,脖子自然挺得直,看著就有精神。
咱平時不管是走路還是坐著,都彆讓脖子“偷懶”:坐著看手機的時候,彆把手機放在腿上,舉到跟眼睛差不多高的位置,避免脖子往前伸;走路的時候,下巴輕輕收著,感覺脖子後麵的肌肉輕輕繃著,慢慢就養成了習慣。村裡的老周以前脖子總往前伸,後來天天練“收下巴”,沒過多久,脖子就直了,看著也比以前精神多了。老周說:“就這麼個小動作,沒想到變化這麼大。”
4.想有氣場,先學會“慢下來”
真正的氣場,不是咋咋呼呼,是穩穩當當——說話慢一點,動作緩一點,遇事不慌不忙。村裡的老支書處理事,從來不會急著開口,總是先聽人把話說完,端起茶杯抿一口,慢慢琢磨,再緩緩開口,哪怕說的是家常話,也讓人覺得有分量。他常說:“這世上除了生死,沒什麼大事,急啥?慢下來,才能想明白、做穩妥。”
咱平時也得學著“慢”:說話彆搶著說,先在心裡過一遍,慢慢說清楚;走路彆慌慌張張,一步一步走穩;遇到急事,先深吸一口氣,彆忙著下決定。村裡的小李以前性子急,說話快、走路快,看著毛毛躁躁的,後來學著“慢下來”,慢慢的,大家都說他“越來越穩當了”。小李說:“慢下來之後,不僅氣場足了,還很少犯錯了。”
5.彆總瞎賠笑,不笑比亂笑更顯精神
好多人在社交裡總愛“陪笑臉”,不管熟不熟、該不該笑,都咧嘴笑,尤其是那種帶著討好的“賤兮兮”的笑,不僅顯不出親切,還讓人覺得你沒底氣、沒能量。村裡的老人們常說:“笑要笑得實在,不該笑的時候彆硬笑,有時候不笑,比亂笑更顯骨氣。”
村裡的王嬸就不愛瞎笑,跟人打交道,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笑的時候才真心笑,大家都說她“有脾氣、有主見”,反而願意跟她來往。她教年輕人:“要是實在不知道該不該笑,就先不笑,保持自然的表情,時間長了,就不會總想著靠賠笑討好彆人了。”村裡的小芳以前總愛賠笑,後來聽了王嬸的話,慢慢改了,反而讓人覺得“更有性格了”。
6.人要顯乾淨,先把環境和圈子清乾淨
想讓人看著清爽,先得把自己的生活環境打理乾淨——就像家裡的院子,掃得乾乾淨淨、東西擺得整整齊齊,看著就舒服;要是院子裡又臟又亂,哪怕你穿得再乾淨,也顯不出精神。村裡的老人們都愛乾淨,不管家裡多窮,都會把院子掃得鋥亮,把碗筷洗得乾乾淨淨,他們說:“環境乾淨了,心裡也亮堂,人自然就顯乾淨。”
除了環境,圈子也得清乾淨——彆總跟那些愛抱怨、愛傳閒話的人湊堆,多跟喜歡乾事、積極向上的人來往,就像田裡的莊稼,跟好苗長在一起,才能長得壯;跟雜草長在一起,隻會被纏得沒精神。村裡的老周以前總跟人扯閒天,後來他開始跟著村裡的種糧能手學種地,圈子乾淨了,人也變得勤快了,看著就比以前清爽多了。老周說:“圈子乾淨了,心裡沒那麼多雜事,人自然就顯精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7.做事大大方方,比啥都顯氣質
事沒有高低貴賤,就看你怎麼去做——哪怕是打包彆人吃剩的飯菜,要是你大大方方、不遮不掩,彆人隻會覺得你“實在、不浪費”;要是你躲躲閃閃、怕人看見,反而讓人覺得你“落魄、沒底氣”。村裡的張大爺以前總怕彆人笑話他“節約”,打包剩菜的時候偷偷摸摸的,後來他想通了:“節約是好事,有啥好躲的?”從那以後,他打包剩菜都大大方方的,彆人不僅不笑話他,還誇他“會過日子、實在”。
咱不管做啥事兒,都得拿出大大方方的態度:幫人乾活,彆畏畏縮縮,該咋乾咋乾;跟人說話,彆吞吞吐吐,有啥說啥。村裡的小李以前幫人修農機,總怕修不好,乾起活來縮手縮腳,後來他學著大大方方的,哪怕遇到不會的,也坦然說“我琢磨琢磨”,反而讓人覺得他“靠譜”。小李說:“大大方方做事,自己心裡舒坦,彆人看著也舒服。”
8.小事優雅顯品味,大事果斷顯魄力
氣質不是光靠“端著”,是小事上顯細節,大事上顯擔當。村裡的老陳就很會過日子:吃飯的時候,他會把骨頭、魚刺輕輕放在碟子裡,桌麵總是乾乾淨淨的;每天出門前,他都會把鞋子擦得鋥亮,哪怕是雙舊布鞋,也擦得乾乾淨淨。這些小事,讓他看著比彆人更講究、更有品味。
但在大事上,老陳從不拖泥帶水。去年村裡要修水渠,大家都拿不定主意,老陳主動站出來,說“我來牽頭”,然後雷厲風行地找工人、買材料,沒幾天就把水渠修好了。大家都說老陳“既有品味,又有魄力”。老陳說:“小事上講究點,是對自己有要求;大事上果斷點,是對事情有擔當。”
9.走路彆雙手插兜,打開肩膀顯精神
好多人走路愛雙手插兜,覺得“酷”,其實這個動作既顯隨意,又容易讓身子失衡——插著兜走路,肩膀會不自覺往前縮,看著沒精神,還容易讓人覺得你“不自信,想藏點啥”。村裡的退伍老兵們走路,從來不會雙手插兜,他們會把肩膀打開,挺胸抬頭,看著就精神抖擻。
老兵們教年輕人:“走路的時候,把雙肩往後輕輕展一下,感覺胸腔裡留著一口氣,彆憋得慌;再想象自己像隻烤鴨,頭頂有根繩子輕輕往上拽著,整個人都跟著往上拔。”村裡的後生小楊以前總愛雙手插兜走路,後來照著老兵的法子練,慢慢的,肩膀打開了,身子也挺拔了,看著就比以前精神多了。小楊說:“就這麼個小動作,沒想到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
10.想顯精神,先把覺睡足
現在的人總愛折騰——晚上熬夜刷手機、喝奶茶,白天又靠化妝、敷麵膜補精神,其實都是在“瞎折騰”。想讓人看著容光煥發,最好的法子就是睡好覺,就像地裡的莊稼,晚上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才能長得旺盛。村裡的老人們都睡得早、起得早,哪怕是冬天,也會早早鑽進被窩,說“被窩裡養精神”,所以他們大多看著精神矍鑠,很少有蔫蔫的樣子。
老人們常說:“晚上是養精神的時候,彆總想著趕時間娛樂,你越熬夜,第二天越沒精神,時間反而越不夠用。”村裡的小芳以前總熬夜刷手機,白天看著蔫蔫的,後來她學著早睡早起,沒過多久,臉色就紅潤了,眼睛也亮了,不用化妝也看著精神。小芳說:“以前總覺得熬夜是‘享受’,現在才知道,睡好覺才是真的養人。”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