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然冒出來的關心,多半是揣著打探的心思
村西頭的王二嬸,三年沒跟東頭的李三嫂搭過話,前陣子卻突然拎著半袋自家醃的蘿卜乾找上門,拉著李三嫂的手問長問短:“他家小子在城裡打工,一個月能掙多少啊?”“去年蓋的新房,花了不少錢吧?”李三嫂心裡犯嘀咕,嘴上含糊應著,等王二嬸走了,才跟男人說:“她哪是來送蘿卜乾的,是來探咱家底的,看咱過得比她好還是差。”
後來果然聽說,王二嬸家小子在城裡沒掙著錢,回來就抱怨“世道不好”,王二嬸見不得彆人家日子順,才上門打探。李三嫂歎著氣說:“這人性就是這樣,外頭的乞丐突然發了財,大家頂多湊個熱鬨看稀奇;可身邊人要是日子過好了,心裡就不是滋味,總想著探探底,要是人家過得不如自己,才鬆口氣。”
2、能尋著樂子的“浪費”,算不得浪費
村裡的後生小栓,沒事就愛蹲在河邊看魚,手裡攥著根沒鉤的竹竿,能待一下午。他爹總罵他:“放著地裡的活不乾,在這兒瞎耽誤工夫,浪費時間就是浪費命!”小栓卻不惱,說:“我看魚遊來遊去,心裡舒坦,這咋是浪費?”
有回下大雨,河溝裡的魚順著水遊到了岸邊,小栓趁機撈了幾條,回家給爹娘燉了魚湯,鮮得一家人直咂嘴。他爹喝著湯,也不罵他了。小栓說:“以前總聽人說‘要好好過日子,彆瞎玩’,可日子過得緊巴,再不找點樂子,人都憋壞了。現在的日子壓力多大啊,能讓自己開心才最重要,彆管彆人咋說,自己覺得舒坦,就不算浪費時間。”
3、聽來的故事彆全信,多留個心眼準沒錯
村頭的老槐樹下,總有人聚著講故事,張大爺最愛說“誰家兩口子鬨離婚”“誰家孩子不孝順”,說得有鼻子有眼。有回他說“村東頭的趙家媳婦卷了錢跑了”,這話傳到趙家媳婦耳朵裡,人家氣得找上門,拿著賬本跟張大爺對賬,說“我要是跑了,家裡的錢咋還在?”張大爺這才沒話說,灰溜溜地走了。
後來有人問趙家媳婦咋不慌,她說:“一個故事有三麵——他說的、我聽的、還有真事兒。張大爺說的話,十句裡有八句是編的,他要麼是聽彆人傳的,要麼是自己添油加醋,就為了圖個熱鬨。彆人跟你說故事,你得抱著懷疑的心思聽,彆輕易信,不然很容易被誤導,還可能惹上麻煩。”
4、人生是片野地,不是按部就班的軌道
村裡的老木匠劉師傅,六十歲才開始學畫畫,有人勸他:“這麼大歲數了,還學這個乾啥,好好在家養老得了。”劉師傅卻不聽,每天吃完飯就坐在院子裡,對著院裡的花草畫,畫得不好就撕了重畫,慢慢也畫出了點模樣,鎮上的書店還給他擺了幾幅畫。
有人問他咋這麼大勁頭,劉師傅說:“誰規定啥歲數就得乾啥事?人生不是火車軌道,非得按點走,按線跑。你想做的事,八十歲開始也不晚——我年輕的時候想畫畫,沒條件,現在有時間了,為啥不能學?關鍵是你得有好心態,還得肯動手乾。把人生當成一場遊戲,彆太較真,反而能做成不少事。”
5、人生一站有一站的景,一歲有一歲的味
村裡的李奶奶,快八十了,記性不太好,卻總愛跟人說年輕時候的事——說她十幾歲時跟著爹娘下地種莊稼,說她二十幾歲時嫁給李爺爺,說她三十幾歲時帶著孩子過日子。有人問她:“以前的苦日子,你咋還總提?”李奶奶說:“苦日子也是日子,也有苦日子的味道。人生就像趕路,每一站的風景都不一樣,二十歲看的是田野,五十歲看的是孩子,七十歲看的是自在。”
她摸了摸手上的銀鐲子,接著說:“過去的就彆後悔,錯過的也彆遺憾,你得有雙能發現美的眼睛,還得有顆能享受的心。人生的每一步都沒白走,每段經曆都在幫你活明白——我種過地,就知道糧食金貴;我帶過孩子,就知道當媽的不容易。儘自己的力做事,剩下的交給日子,好好享受當下,比啥都強。”
6、世間的東西,隻能陪著走一程,沒法攥在手裡
村裡的老秦頭,有個祖傳的瓷碗,寶貝得不行,天天揣在懷裡,生怕被人碰了。有回他孫子想看看,他沒遞穩,碗掉在地上摔碎了,老秦頭坐在地上哭了半天,飯也吃不下。後來他在地裡乾活,看到手裡的沙子,攥得越緊,漏得越快,鬆開手反而能捧住一些,才慢慢想通了。
他跟村裡人說:“這世上的東西,就像沙子,你想把它占為己有,攥得太緊,它反而會溜走;你要是輕輕捧著,它還能在你手裡多待一會兒。人不能太執著於結果,其實過程本身就是結果——我把瓷碗寶貝了這麼多年,天天看著它,心裡踏實,這就夠了,至於它最後碎了,也沒啥好可惜的。”
7、人生等不起,要乾就現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村裡的王大叔,總說“等我攢夠了錢,就帶老伴去城裡看看”“等我有空了,就把家裡的老房子修修”,可錢攢了點,又想著“再攢多些”,有空了又想“先歇會兒”,結果老伴沒等到去城裡,就生了重病,老房子也漏了雨,逢到下雨天就滴答漏水。
王大叔後悔得直拍大腿,跟人說:“彆等啊,人生沒那麼多時間等——等你缺愛了才去愛,愛人早涼了心;等你寂寞了才對朋友好,朋友早走遠了;等下雨了才修房子,房子早漏了。該做的事就得立馬做,與其在那兒空想,不如現在就動手,不然到最後,隻會留下一堆遺憾。”
8、誰都彆走太近,離遠點才自在
村裡的小芳和小麗,以前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天天待在一起,吃飯、乾活都不分開。可時間長了,小芳覺得小麗“管得太多”,自己穿啥衣服小麗都要管;小麗覺得小芳“太小氣”,借點東西總舍不得。後來兩人吵了一架,再也不往來了。
小芳的娘跟她說:“人心就像鏡子,離得太近了,反而能看清上麵的瑕疵,越看越不舒服。想要跟人處長久,就得離遠點,給彼此留點空間,這樣才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鬨矛盾。就像兩棵樹,離得太近,枝葉會纏在一起,風一吹就容易折斷;離得遠點,反而能各自長高,還能互相遮陰。”
9、心軟和不好意思,隻會害了自己
村裡的張大姐,心善,見不得彆人為難——有人跟她借錢,她不好意思拒絕,結果錢借出去了,沒人還;有人讓她幫忙乾活,她心軟答應,自己的活沒乾完,還被人埋怨“乾得不好”。有回她看到路邊有個老人摔倒了,想扶又不敢,最後還是找了旁邊的人一起,還錄了視頻,才敢把老人扶起來。
張大姐說:“現在的世道跟以前不一樣了,人心也變了。以前看到老人摔倒,二話不說就扶;現在得先錄視頻、找證人,不然怕被訛上。你的心軟和不好意思,彆人會當成欺負你的理由,隻會成為你的軟肋。有時候,該理性就得理性,該‘無情’就得‘無情’,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這才是在世上活下去的法子。”
10、成熟不靠歲數,靠的是能管住自己的脾氣
村裡的老周,快七十了,遇到點事還愛發脾氣——賣菜少賺了幾塊錢,就跟買主吵;地裡的莊稼被鳥啄了,就坐在地上罵,村裡人都說“他活了一輩子,還跟個孩子似的”。反觀村裡的小吳,才三十歲,去年種蔬菜賠了錢,也沒急,反而跟人請教,今年換了品種,賺了不少錢。
小吳說:“成熟不是看你活了多大歲數,是看你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情緒。遇到事彆哭哭啼啼,也彆大動肝火,該乾啥乾啥,這才是成年人該有的樣子。要是一有事就咋咋呼呼,就算活一百歲,也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能控製住自己的脾氣,把該做的事做好,才叫真成熟。”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