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上彆露窮,向下彆露富
村裡的老周,去年想跟鎮上的批發商合作賣蔬菜,第一次見麵時,他特意穿了件新做的藍布衫,把自己種的最好的蔬菜裝了一筐帶去,沒提自己去年賠了錢的事。批發商看他蔬菜長得好,人也精神,就跟他簽了合同。後來有人問他“為啥不跟批發商說自己的難處”,老周說:“你跟想合作的人露窮,人家覺得你沒本事,咋會跟你合作?人家看重的是你身上的價值,你露了弱,誰願意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反觀村裡的小李,去年賺了點錢,就跟鄰居們炫耀“我買了輛新自行車”“我給媳婦買了金耳環”,結果沒幾天,就有人找他借錢,說“你現在有錢了,借我點周轉周轉”,小李不借,還被人說“小氣”。老周跟他說:“跟不如你的人露富,你就成了彆人的‘備用提款機’,隻會給自己惹麻煩。向下社交,得藏著點,彆太張揚。”
2、飯局上彆隻埋頭吃,不喝酒也得會來事
村裡的會計老陳,以前去鎮上參加飯局,不喝酒,就坐在那埋頭吃菜,彆人跟他說話,他也隻是“嗯啊”應著,後來再有飯局,沒人再叫他。老支書跟他說:“不喝酒不是錯,錯的是你不懂事。你可以不喝,但你得會來事——幫人倒倒酒、催催菜,跟人聊聊天,彆像個悶葫蘆似的隻知道吃。彆人叫你去飯局,是想跟你有來往,你一點用沒有,下次誰還叫你?”
後來老陳再去飯局,雖然還是不喝酒,但會主動給大家倒茶、倒飲料,有人聊起村部的事,他也能插上幾句話,慢慢的,再有飯局,大家都願意叫他。老陳說:“飯局不是去吃飯的,是去跟人打交道的。你得讓彆人覺得你有用,彆人才願意跟你鏈接——就算你不喝酒,也得找點事做,彆隻知道吃。”
3、不熬夜,就能比不少同齡人強
村裡的後生小栓,以前總愛熬夜玩手機,每天半夜兩三點才睡,第二天起不來,地裡的活也耽誤了,人也顯得沒精神。後來他聽了老周的話,不再熬夜,每天晚上十點就睡,早上六點起來跑步、乾活,沒過多久,人精神了,活也乾得又快又好,還比以前多賺了不少錢。
小栓說:“以前總覺得彆人比自己強,後來才知道,很多人都是裝的——他們在人前顯得光鮮,背地裡說不定比你還懶,還愛熬夜。這世界就像個草台班子,彆把彆人想得太厲害。你隻要不熬夜,把時間用在正經事上,比如早上起來種種地、學學技術,就能比不少同齡人強。”
村裡的小芳以前也愛熬夜,後來不熬夜了,皮膚變好了,精神也足了,跟人打交道也更有底氣了。她說:“不熬夜看似是小事,可堅持下來,變化真不小——你比彆人精神,比彆人能乾,自然就比彆人強。”
4、圈子對了,比瞎努力管用
村裡的小王,以前總跟一群愛打牌、愛喝酒的人來往,每天不是在牌桌上,就是在酒桌上,地裡的活沒人管,日子過得稀裡糊塗。後來他跟著老周去鎮上的蔬菜市場,認識了不少種蔬菜、賣蔬菜的人,慢慢的,也學著種反季蔬菜,還跟人合作賣菜,日子越來越好。
小王說:“以前總覺得努力就行,後來才知道,圈子不對,再努力也沒用。你身邊都是愛打牌的人,你也會覺得打牌很正常;你身邊都是想賺錢、想乾事的人,你也會想著怎麼把日子過好。比如我以前跟人打牌,覺得日子過得還行;現在跟種蔬菜的人來往,才知道日子能過得這麼好。”
老周也說:“人得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彆總跟一群沒追求的人待在一起。你去不同的圈子看看,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才能激活自己的能量,才知道自己該乾啥、能乾啥。圈子對了,你不用瞎努力,也能跟著彆人學到不少東西,日子自然就好起來了。”
5、天上掉餡餅,大多是陷阱
村裡的張嬸,去年在街上遇到個陌生人,說“你中了獎,能領一台洗衣機”,張嬸高興壞了,跟著陌生人去領,結果不僅沒領到洗衣機,還被忽悠著買了一堆沒用的保健品,花了不少錢。後來張嬸跟人說:“以後再也不信天上掉餡餅的事了——突然的中獎、免費的禮品,還有彆人莫名其妙的關心,都不一定是好事。”
老周跟她說:“遇到這種事,你得多個心眼,問問自己‘我憑啥能中獎’‘他為啥要免費給我東西’。這不是自卑,是認清自己的身份——你就是個普通農民,沒那麼好的運氣,也沒人會平白無故對你好。很多時候,你掉坑裡,就是因為認不清自己,覺得自己能占大便宜。”
村裡的小李以前也遇到過“免費領手機”的事,他沒信,後來聽說不少人被忽悠著辦了沒用的手機卡,花了不少錢。他說:“現在想想,幸好沒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算掉了,也可能是陷阱。”
6、過日子彆翻舊賬,忍一忍就過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村裡的王二嬸和李大叔,以前總愛翻舊賬——王二嬸說“你去年沒給我買新衣裳”,李大叔說“你前年沒給我媽送年貨”,吵來吵去,日子過得雞飛狗跳。後來老支書跟他們說:“過日子哪有不吵架的?可彆翻舊賬,一翻舊賬,就會沒完沒了地爭對錯,可過日子的事,哪有那麼多對錯?最重要的是‘忍’——你忍忍他的脾氣,他忍忍你的任性,日子才能過下去。”
王二嬸和李大叔聽了,不再翻舊賬,吵架的時候也不再提以前的事,慢慢的,吵架少了,日子也過得和睦了。王二嬸說:“以前總覺得翻舊賬能占上風,現在才知道,翻舊賬隻會傷感情。你不跟他爭對錯,不想著改變他、教育他,忍一忍,日子反而好過了。”
村裡的老周和媳婦也從不翻舊賬,他們常說:“以前的事就讓它過去,彆總放在心上。你跟他過日子,是過現在,不是過以前——忍一忍,啥都過去了。”
7、遇到好機會,先搶到手再說
村裡的小栓,去年鎮上的蔬菜市場招攤位,不少人都猶豫“會不會賺不到錢”“會不會太麻煩”,小栓沒猶豫,先報了名,租了個攤位。一開始生意不好,他慢慢琢磨怎麼選菜、怎麼定價,後來生意越來越好,比在家種地賺得多。
小栓說:“遇到好機會,彆猶豫,先搶到手再說——你可以吹牛說‘我肯定能做好’,也可以包裝自己說‘我有經驗’,先把機會拿到手,再慢慢想辦法。等你開始做了,就會發現,其實沒那麼難。以前我總怕自己做不好,不敢爭取,後來才知道,困住我的不是沒方法,是沒勇氣。”
村裡的小芳以前遇到“去鎮上布店當夥計”的機會,猶豫了好久,結果被彆人搶了先,後來她後悔不已。她說:“現在遇到好機會,我再也不猶豫了——先爭取到再說,就算做得不好,也比錯過強。”
8、有脾氣還會控脾氣,才是真厲害
村裡的老周,以前總愛發脾氣,後來他慢慢學會了控製脾氣,還能把脾氣當工具用。有回鎮上的批發商少給了他貨款,老周沒跟批發商吵,而是跟批發商說“我跟你合作這麼久,你少給我貨款,要是傳出去,彆人咋看你?”批發商聽了,趕緊把貨款補給他。
老周說:“能把脾氣當工具的人,城府都深。有時候,你跟人講道理,講半天也沒用;你適當發點脾氣,或者表現得強硬點,彆人反而會怕你,會聽你的。比如有人借你錢不還,你跟他好好說,他可能不還;你跟他鬨一場,他說不定就還了。人都是這樣,敢欺負老實人,不敢跟帶刺的人硬剛。”
村裡的王大叔以前總愛當“老好人”,彆人借他錢不還,他也不吭聲,後來他學著適當發脾氣,彆人再也不敢隨便借他錢不還了。他說:“有脾氣不是錯,錯的是不會控製脾氣——你得知道啥時候該發脾氣,啥時候該忍,這樣才厲害。”
9、比彆人強,就巧妙露點心軟
村裡的周掌櫃,開了三家布店,比鎮上的其他布店老板都厲害,可他從不居高臨下打壓彆人。有回隔壁布店的老板進貨遇到難處,周掌櫃不僅沒看笑話,還幫他聯係了批發商,讓他以低價進了貨。隔壁的老板很感激,後來再也不跟周掌櫃搶生意了,還常跟人說“周掌櫃人好”。
周掌櫃說:“你比彆人強,就彆總想著打壓彆人——你巧妙地露點心軟,幫彆人一把,彆人會覺得你沒那麼高不可攀,會覺得你尊重他,自然會對你心悅誠服。比如你種蔬菜比彆人好,彆總說‘我種的菜就是好’,你可以教彆人怎麼種,彆人會感激你,也會更服你。”
村裡的老周種蔬菜比彆人好,他常教鄰居們怎麼搭大棚、怎麼防治病蟲害,鄰居們都很尊重他,有好事也會想著他。他說:“比彆人強不是壞事,可彆把彆人逼得太緊——巧妙示弱,幫彆人一把,才能收服人心。”
10、小事彆爭高下,浪費精力不值當
村裡的張嬸,以前總愛跟人爭小事——跟鄰居爭“你家的雞進了我家的菜園”,跟媳婦爭“你做的飯不好吃”,爭贏了,彆人不高興;爭輸了,自己不舒服。後來她想通了,不再跟人爭小事,把精力放在種蔬菜、織毛衣上,日子過得舒心多了。
張嬸說:“小事爭贏了,也得不到啥好處;爭輸了,還跌份。比如你跟鄰居爭雞進菜園的事,就算爭贏了,鄰居也會記恨你;你不爭,跟鄰居好好說,鄰居反而會注意。你把精力放在小事上,浪費生命,不如放在有用的事上——比如種蔬菜多賺點錢,織毛衣多賣點錢,比啥都強。”
村裡的老周也從不跟人爭小事,他常說:“人生就這麼幾十年,哪有時間跟人爭小事?你把精力放在正事上,日子才能過好;你跟人爭小事,隻會浪費時間,還會得罪人。”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