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彆對人太偏疼或太記恨,心偏了眼就歪了
村西頭的小栓,前兩年特彆喜歡鄰村的王姑娘,王姑娘說話衝,他覺得是“直爽”;王姑娘懶得乾活,他覺得是“嬌貴”。後來兩人處崩了,小栓又恨上了王姑娘,王姑娘主動跟他打招呼,他覺得是“裝模作樣”;王姑娘幫村裡做事,他覺得是“想裝好人”。村裡人都勸他“彆這麼極端”,可小栓聽不進去,最後連跟他交好的朋友都慢慢疏遠了。
老周頭見了跟他說:“對人太喜歡,就像蒙了眼,連他的缺點都能看成優點;對人太討厭,就像帶了有色眼鏡,連他的優點都能看成缺點。你心裡存了執念,判斷就會偏,最後隻會把自己變成傻子。就像種地,你太偏愛某一棵莊稼,天天給它澆水施肥,它反而會長得歪歪扭扭;你太討厭某一棵野草,非要把它連根拔起,反而會把旁邊的莊稼也帶出來。對人得平常心,彆太偏,彆太執,才能看清真相。”後來小栓慢慢想通了,不再對王姑娘又愛又恨,跟人相處也平和了不少,身邊的朋友也多了起來。
2、彆做“舔狗”,沒實力的討好最掉價
村裡的小李,以前總愛討好鎮上的批發商,批發商來村裡收蔬菜,他忙前忙後遞煙倒水,還主動把自家最好的蔬菜低價賣給批發商,以為能換來長期合作。可批發商轉頭就把小李的蔬菜壓價賣給彆人,還跟人說“小李的菜不值錢,不壓價白不壓”。小李委屈得躲在家裡哭,說“我這麼討好他,他咋這麼對我”。
老周頭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沒實力的時候,討好就像喂狗——你把肉遞過去,狗吃完了可能還會咬你一口。你以為討好能換來好處,其實在彆人眼裡,你的付出廉價得很,連憐憫都換不來。最掉價的不是穿得破、賺得少,是你沒底線地去討好彆人,把自己的尊嚴踩在腳底下。就像地裡的野花,你越是湊上去聞,它可能越不起眼;你要是挺直腰杆長在那兒,反而會有人停下來看。你得先把自己的本事練出來,有了實力,不用討好,彆人也會尊重你。”後來小李不再討好批發商,而是專心種好蔬菜,把蔬菜種得又大又新鮮,慢慢有了名氣,不少批發商主動來找他合作,還給他高價。
3、彆總顯擺自己比人強,藏點鋒芒才安全
村裡的陳會計,去年考上了鎮上的公務員,回來就天天跟人說“我現在是吃公家飯的,以後辦事都方便”,還故意把公務員證拿出來給人看。有回村裡想申請救災款,陳會計說“這事我能辦,你們得聽我的”,結果因為手續沒辦齊,救災款沒申請下來,村裡人都埋怨他“隻會吹牛,辦不成事”。
老周頭跟他說:“再厲害的人也得藏點鋒芒,你總把優越感掛在臉上,就像拿刀子紮彆人的心——彆人心裡不舒服,自然會給你找不痛快。一個人最大的善良,就是不在彆人麵前炫耀自己的好處:你有好工作,彆到處說,免得彆人嫉妒;你賺了錢,彆到處嘚瑟,免得彆人惦記。這既是給彆人留麵子,也是給自己留退路。就像樹上的果子,長得太顯眼,容易被人摘走;藏在葉子裡,反而能長得更熟。”陳會計聽了,後來不再顯擺自己的公務員身份,跟人相處也低調了不少,慢慢贏回了村裡人的信任。
4、多聊彆人愛說的事,能聽來不少真學問
村裡的周老栓,最愛跟人聊天,不管是跟種地的老農,還是跟城裡來的商人,他都能聊到一塊兒去。跟老農聊,他聽人家說怎麼選種子、怎麼防蟲害;跟商人聊,他聽人家說怎麼找銷路、怎麼算成本。慢慢的,周老栓不僅種莊稼是好手,做買賣也很有一套,村裡不少人都來跟他請教。
有人問他“你咋知道這麼多”,周老栓說:“光聊自己愛說的,就像坐在井裡看天,永遠隻能看到一小塊;多聊彆人愛說的,才能知道天外有天。你跟老農聊種地,能學到種地的本事;你跟商人聊買賣,能學到做買賣的門道。一個人的智慧,就在於不把自己關在小圈子裡,多聽多學,才能不斷長本事。就像給莊稼澆水,你隻澆一塊地,那塊地的莊稼長得好,其他地的就會旱死;你多澆幾塊地,所有莊稼都能長得好。”村裡的後生小栓,以前總愛跟人聊自己喜歡的遊戲,後來學著跟人聊種地、聊生意,慢慢也懂了不少門道,種的蔬菜也賣了好價錢。
5、幫了人彆總掛嘴邊,提一次情分薄一分
村裡的王二嬸,前兩年幫鄰居張嬸家收麥子,張嬸特彆感激,說“以後你有啥難處,我一定幫你”。可王二嬸總把這事掛在嘴邊,見人就說“張嬸家的麥子還是我幫著收的”,跟張嬸聊天也總提“我當初幫你收麥子,多累啊”。慢慢的,張嬸不再跟王二嬸來往,還跟人說“王二嬸幫了我一次,天天掛在嘴邊,好像我欠了她多大的情似的”。
老周頭跟王二嬸說:“幫了人就像給人送了塊糖,你不提要,人家記得甜;你總提,人家就覺得膩,最後連感激都變成了怨恨。你總說自己幫過彆人,就是在提醒人家‘你欠我的’,誰願意天天聽這話?就像你給莊稼施了肥,你不用天天跟莊稼說‘我給你施肥了’,莊稼自然會越長越好;你要是天天說,莊稼也不會長得更快,反而會讓人覺得你矯情。幫了人就忘了吧,彆總掛在嘴邊,這樣才能處好關係。”王二嬸聽了,後來不再提幫張嬸收麥子的事,慢慢的,張嬸又跟她來往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6、不表態就是態度,不回應就是拒絕
村裡的小李,想跟鎮上的批發商合作,給批發商送了樣品,問批發商“能不能長期合作”。批發商說“我再看看”,就沒下文了。小李覺得“批發商還在考慮,再等等”,結果等了半個月,批發商跟彆的農戶合作了,小李的蔬菜也砸在了手裡。
老周頭跟他說:“彆人不表態,其實就是在拒絕你;彆人不正麵回應,就是告訴你‘彆指望我’。你彆抱著僥幸心理,覺得‘再等等可能會有好結果’,最後隻會耽誤自己。就像你種莊稼,播了種之後一直沒發芽,你彆覺得‘再等等可能會發芽’,得趕緊看看是不是種子壞了,或者土太乾了,趕緊想彆的辦法,不然錯過了播種時間,一年都沒收成。遇到彆人不表態,你得趕緊找panb,彆死等,這樣才不會害了自己。”後來小李再跟人合作,要是對方不表態,他就趕緊找彆的合作對象,再也沒耽誤過事。
7、彆輕易把自己交出去,守住自己才少受傷
村裡的小芳,去年跟鄰村的小夥子阿強處對象,沒處多久就把自己的積蓄都拿出來給阿強做生意,還跟家裡說“我這輩子就跟阿強了”。結果阿強把錢虧光了,還跟小芳分了手,小芳又氣又急,差點想不開。
老周頭跟她說:“不管啥時候,都彆輕易把自己交出去——彆把所有的錢都給彆人,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彆人身上。你得始終做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底線,這樣才不會受太大的傷。在做決定之前,先想想‘要是最壞的結果發生了,我能不能承受’——你擔心的事,大概率會發生。就像你種莊稼,彆把所有的種子都種在一塊地裡,萬一那塊地旱了、澇了,你還有彆的種子能種;你要是把所有種子都種在一塊地裡,一旦出事,就啥都沒了。”後來小芳慢慢想通了,不再輕易相信彆人,也有了自己的小事業,日子過得很踏實。
8、你不那麼在乎他時,他才最在乎你
村裡的張叔,以前特彆喜歡村裡的李姑娘,天天給李姑娘送花、送水果,李姑娘卻對他冷冰冰的。後來張叔心灰意冷,不再追李姑娘,專心種自己的大棚蔬菜,沒想到李姑娘反而主動來找張叔,跟他聊種地的事,還幫他收蔬菜。
張叔很納悶,跟老周頭說“我以前追她的時候,她不理我;我不追了,她反而來找我”。老周頭笑了:“人性就是這樣,你上趕著討好,彆人覺得理所當然,不會珍惜;你轉身離開,彆人反而會想起你的好,對你上心。其實你不是怕得不到,是怕失去——你怕失去她,所以處處討好;可當你不怕失去,敢做自己的時候,反而會更有魅力。就像地裡的野花,你越是湊上去摘,它越容易蔫;你要是站在遠處看,它反而會開得更豔,吸引你過去。”後來張叔和李姑娘處了對象,張叔不再處處討好,兩人反而相處得很融洽。
9、表揚和獎勵要趕早,過了時機就沒勁兒了
村裡的合作社,去年組織農戶種新品種水稻,小李種的水稻產量最高,可合作社的獎勵過了一個月才發,小李說“現在發還有啥用,當初種的時候要是能給點鼓勵,我還能種得更好”。後來合作社再組織活動,都及時給獎勵,農戶的積極性也高了不少。
老周頭說:“表揚和獎勵就像給莊稼澆水,莊稼渴的時候你澆水,它能長得好;莊稼不渴的時候你澆水,反而會淹了它。過了時的表揚,還不如不表揚——彆人會覺得你不是真心的,是應付了事。你看人家打麻將,為啥都有勁兒?因為每一局贏了都能立馬拿到錢,要是贏了錢過幾天再給,誰還有心思玩?做事情也一樣,過了那個時機,再怎麼表揚、獎勵,都沒效果了。你得在彆人最需要鼓勵的時候給表揚,在彆人付出之後立馬給獎勵,這樣才能讓人有乾勁。”村裡的小學老師也學著及時表揚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高了不少。
10、彆太謙卑,該爭的機會彆放手
村裡的小王,去年鎮上的工廠招人,廠長問他“你想不想當小組長”,小王說“我聽領導安排,乾啥都行”。結果廠長選了另一個主動說“我想當小組長,我能管好組員”的人,小王後悔不已,跟老周頭訴苦。
老周頭跟他說:“太謙卑的人,容易把機會讓給彆人。領導問你想不想進步,你說聽安排,領導會覺得你沒上進心,自然不會把機會給你。人有欲望不是壞事——想當小組長、想賺更多錢,都是正常的欲望,不用不好意思。人和人相處,本質上是利益交換,你有能力,想進步,領導才會給你機會;你太謙虛,不敢說自己的想法,領導怎麼知道你能行?就像種地,你想種好莊稼,就得主動選好種子、上好肥料,不能等著莊稼自己長好;你想抓住機會,就得主動爭取,不能等著機會來找你。”後來小王在工廠裡主動表現,遇到機會也敢爭取,慢慢當上了小組長,工資也漲了不少。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