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眼狼都是自己喂出來的:無條件付出換不來長久
村西頭的王二嬸,以前對侄子“有求必應”——侄子要零花錢,她立馬給;侄子不想種地,她幫著種;侄子想借錢買摩托車,她哪怕跟彆人借,也湊錢給了。可後來王二嬸生病要花錢,侄子卻躲著不見,還說“她以前幫我是應該的”。王二嬸又氣又悔,跟周老栓訴苦。
周老栓歎著氣說:“白眼狼都是慣出來的。你啥都無條件給,他就覺得理所當然,哪還會念你的好?對人好得有分寸,幫人得有代價——比如他要零花錢,讓他幫你喂喂豬;他要借錢,讓他寫個借條。有來有往,關係才能長久。”後來王二嬸再幫人,不再無條件付出:鄰居找她幫忙收玉米,她會說“我下午要澆地,你幫我先把地澆了,我再幫你收”;親戚找她借錢,她會說“我隻能借你這些,你得按日子還”。慢慢的,沒人再把她的好當理所當然,反而更尊重她了。
2、不熟悉的地方儘量不去:主場優勢藏著主動權
鎮上的小李,去年跟鄰村的批發商談水果進貨,批發商非要讓他去鄰村的倉庫談。小李沒多想就去了,結果到了地方,批發商身邊圍了好幾個幫手,你一言我一語地壓價,小李沒經驗,慌了神,最後以很低的價格簽了合同,虧了不少錢。
周老栓聽了,跟他說:“不熟悉的地方彆輕易去,那是彆人的主場,他占著優勢,你很容易吃虧。下次談生意,儘量約在你熟悉的地方——比如你的水果攤,或者鎮上的茶館,你心裡有底,說話也硬氣。”後來小李再談進貨,堅持約在自己的水果攤,還提前跟旁邊的老板打了招呼。批發商來的時候,看到小李熟門熟路的樣子,沒再敢隨便壓價,最後按合理的價格簽了合同。小李說:“主場優勢真不一樣,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腰杆都能挺直點——重要的事,能在自己地盤辦,就彆去彆人的地盤。”
3、談問題先講利益,再論對錯:少爭輸贏,多算得失
村裡的張叔和鄰居,以前總為“宅基地邊界”吵架——張叔說“邊界在這,你占了我的地”,鄰居說“明明是你記錯了,我沒占”,吵到最後臉紅脖子粗,還差點打起來,兩家關係也鬨僵了。
周老栓勸他們:“彆總爭誰對誰錯,先想想咋對大家都好。比如邊界分不清,咱們找村支書拿od台賬核對,要是他真占了你的地,讓他給你補點化肥;要是你記錯了,你也彆再計較。爭輸贏沒用,算利益才實在。”兩人聽了,找村支書核對了台賬,發現鄰居確實占了一點地,鄰居主動給張叔送了兩袋化肥,張叔也沒再追究,兩家關係慢慢緩和了。張叔說:“以前總想著‘我不能輸’,後來才知道,爭贏了對錯,輸了關係,更不劃算——先講利益,少論對錯,麻煩才少。”
4、站出來維護自己,才不會失去機會:忍氣吞聲換不來尊重
村裡的王會計,以前總“忍氣吞聲”——同事把做錯的報表推給他,讓他背鍋,他忍了;領導把本該給他的補貼分給彆人,他也忍了,結果同事更變本加厲,領導也覺得他“好拿捏”,有機會也不給他。
周老栓跟他說:“你越忍,彆人越欺負你;你站出來維護自己,彆人才會怕你,才會給你機會。同事讓你背鍋,你就跟領導說‘這不是我做的,得查清楚’;補貼該給你,你就跟領導說‘這是我應得的,不能隨便分’。”王會計聽了,試著維護自己:有回同事再讓他背鍋,他直接找領導說明了情況,領導查清後批評了同事;有回補貼少了,他找領導核對,領導補了他的補貼。慢慢的,同事不敢再欺負他,領導也開始重視他,有重要的活都交給了他。王會計說:“以前總怕‘得罪人’,後來才知道,忍氣吞聲換不來尊重,維護自己才能保住機會。”
5、肚子裡有東西,不用靠嘴說:真本事藏在行動裡
鎮上的李師傅,修拖拉機的手藝特彆好,可他不愛說話,有人問他“你咋這麼厲害”,他也隻說“瞎琢磨的”。但不管多難修的拖拉機,到他手裡,總能修好,附近村子的人都找他修,還願意多給工錢。
而村裡的小王,總愛說“我會修電器”,可真有人找他修電視,他搗鼓半天也修不好,慢慢的,沒人再找他了。周老栓跟小王說:“肚子裡有真東西,不用天天掛在嘴上——李師傅不說話,可他能修好拖拉機,大家就信他;你總說自己會修,卻修不好,彆人自然不信你。重要的不是你說啥,是你能做啥。”小王聽了,不再總說自己“會修”,而是跟著李師傅學手藝,慢慢的,也能修好一些簡單的電器,來找他的人也多了。小王說:“以前總想著‘說出來彆人才信’,後來才知道,真本事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6、好辦的事先說不好辦,能幫的忙先說不能幫:留一手才好掌握主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村裡的陳老先生,以前總“熱心腸”——彆人找他幫忙寫春聯,他立馬答應,結果找他的人越來越多,他忙不過來,沒寫好還被人說“不用心”;彆人找他借鐮刀,他立馬給,結果鐮刀被弄丟了,彆人也沒賠。
周老栓跟他說:“哪怕是好辦的事,也彆說‘沒問題’,先說說‘我得看看時間,不一定有空’;能幫的忙,也彆說‘我幫你’,先說說‘我試試,不一定能成’。這樣就算你沒辦好,彆人也不會怪你;要是你辦好了,彆人還會感激你。”陳老先生聽了,改了脾氣:有人找他寫春聯,他說“我最近有點忙,得等我有空了才能寫”;有人找他借鐮刀,他說“我這鐮刀有點舊,你要是不嫌棄,就拿去用,記得還回來”。慢慢的,找他的人少了,他也能把事辦好,還沒人再抱怨他。陳老先生說:“以前總想著‘幫人要爽快’,後來才知道,留一手不是小氣,是保護自己,也保護關係。”
7、彆人催你做的事,彆著急:彆替彆人填坑
村裡的後生小栓,以前總“彆人催啥就做啥”——鄰居催他“幫我去鎮上拉袋化肥”,他放下手裡的活就去,結果自己的莊稼沒及時澆水,旱死了一片;同事催他“幫我趕個報表”,他熬夜幫同事做,結果自己的活沒完成,被領導批評了。
周老栓跟他說:“彆人催你做,肯定有他的原因,說不定是讓你填坑,或者想從你這撈好處。你彆跟著著急,先問問‘這事先不急吧?我手裡還有活’,或者‘你為啥這麼急?我得先把自己的事做好’。著急的是他,不是你,彆把自己搭進去。”小栓聽了,不再彆人催啥就做啥:鄰居再催他拉化肥,他說“我得先給我的莊稼澆水,澆完水再幫你拉”;同事再催他趕報表,他說“我自己的活還沒做完,你要是急,就先找彆人幫幫忙”。慢慢的,沒人再隨便催他做事,他也能把自己的活做好了。小栓說:“以前總怕‘拒絕彆人不好’,後來才知道,彆人催的事不一定靠譜,彆著急,才不會替彆人填坑。”
8、遠離看不起你的人:討好換不來尊重,硬氣才能贏
村裡的張嬸,以前總討好“混得好”的鄰居——鄰居說“你家的菜不好”,她就趕緊送一把新鮮的過去;鄰居說“你穿的衣服舊”,她就趕緊買新的。可鄰居還是看不起她,總在背後說“她就是個沒本事的”。
周老栓跟她說:“看不起你的人,你再討好也沒用,隻會讓他更肆無忌憚。不如離他遠點,要是他敢欺負你,你就找他的短板——比如他總占彆人的地,你就跟村支書說;他欠彆人的錢不還,你就幫彆人催催。他知道你不好惹,才會尊重你。”張嬸聽了,不再討好鄰居,鄰居再說她的壞話,她就說“我家的菜好不好,跟你沒關係;我穿啥衣服,也不用你管”。有回鄰居占了她的地,她直接找村支書,村支書讓鄰居把地還了回來。慢慢的,鄰居不敢再看不起她,也不敢隨便欺負她了。張嬸說:“以前總怕‘得罪人’,後來才知道,討好換不來尊重,硬氣點,彆人才會把你當回事。”
9、沒有“對事不對人”:搞好關係,事才好辦
鎮上的家具廠,有回小李和老張都做錯了設計圖,小李平時跟領導關係好,領導跟他說“下次注意點,再改改就行”;老張平時跟領導沒什麼來往,領導卻批評他“不用心,再做錯就彆乾了”。
小李跟周老栓說:“都說‘對事不對人’,可實際上還是看關係。”周老栓說:“這就是現實——關係好,哪怕你有點錯,彆人也會幫你彌補;關係不好,就算你沒大錯,彆人也會揪著你的小錯不放。所以平時要多跟人處好關係,彆總想著‘隻要把事做好就行’,關係搞好了,事才好辦。”小李聽了,更注重跟同事、領導處關係:平時幫同事搭把手,跟領導多彙報工作,後來他再遇到小問題,大家都願意幫他,工作也越來越順。小李說:“以前總覺得‘靠本事就行’,後來才知道,關係也是本事的一部分——沒有‘對事不對人’,隻有‘對人不對事’。”
10、不違法的前提下,好處多給厚臉皮的:老實人彆總吃虧
村裡的王會計,以前是出了名的“老實人”——分化肥時,不夠分了,支書讓他“先讓彆人領,你下次再領”,他答應了;評先進時,名額不夠了,領導讓他“讓給彆人”,他也答應了。可好處從來沒他的份,需要犧牲時,卻總先找他。
周老栓跟他說:“不違法的前提下,好處都是厚臉皮的人得的。你太老實,彆人就覺得你好欺負,有好處也不會想著你;需要犧牲時,第一個就想到你。你得學會爭取——分化肥時,你就說‘我也需要化肥,不能總讓我讓’;評先進時,你就說‘我這一年也乾了不少活,我也想評’。”王會計聽了,開始爭取自己的權益:分化肥時,他不再讓,支書也給了他應得的;評先進時,他跟領導說了自己的貢獻,最後也評上了先進。王會計說:“以前總覺得‘老實人不吃虧’,後來才知道,老實人不爭取,就隻能吃邊角料——該爭取的好處,彆不好意思,厚臉皮點,才能不吃虧。”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