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彆在一開始就想結果:被想象困住,比沒結果更可怕
村裡的後生小栓,去年想跟著周老栓學種反季蔬菜,還沒搭大棚就琢磨:“要是種出來賣不出去咋辦?要是遇到天災賠了咋辦?”越想越怕,最後乾脆放棄了。結果那年周老栓種的反季蔬菜賣了好價錢,小栓又後悔不已。
周老栓跟他說:“你不是被賠錢打敗的,是被自己的瞎想打敗的。學東西前怕‘沒用’,交朋友前怕‘廉價’,還沒開始就打退堂鼓,哪能做成事?先動手做,彆先想結果——哪怕做得不好,也比啥都不做強。”後來小栓試著學修農機,不再想“學不會咋辦”,反而沉下心跟著師傅練,沒多久就掌握了基本技巧,慢慢能獨立修簡單的故障了。
2、一點虧不吃的人,也占不到大便宜:格局大,才能載得住收獲
村裡的張叔,平時最“算得清”——跟人合夥種地,多扛一把鋤頭都覺得虧;鄰居借他半袋種子,他能記半年,直到對方還回來才罷休。慢慢的,沒人願意跟他合夥,也沒人跟他來往,有好的種地機會,大家也不告訴他。
周老栓跟他說:“人心裡的小算盤,不如天的大格局。你一點虧都不吃,彆人就會防著你,覺得跟你打交道不踏實。受點小委屈、吃點小虧不算啥,比如多幫鄰居澆次地,多借彆人點農具,大家記著你的好,有機會才會想著你。你能承載多少委屈,才能收獲多少東西。”張叔聽了,慢慢改了脾氣,幫鄰居收玉米時不再算“多乾了多久”,借東西給彆人也不再刻意記著。後來村裡分高產種子,大家主動幫他留了一份,他的莊稼收成也比以前好了。
3、喜歡折騰是優秀品質:不折騰,哪來成長和機會
鎮上的小李,以前總想著“躺平”——在工廠上班嫌累,在家種地嫌麻煩,天天琢磨“怎麼不乾活也能賺錢”,結果日子越過越窮。後來他見周老栓一會兒種反季蔬菜,一會兒幫人修農機,還跟著彆人學做短視頻賣農產品,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也動了“折騰”的心思。
他先試著把家裡的水果拍成短視頻,沒人看就琢磨怎麼拍得更有趣;後來又學著在網上賣蔬菜,快遞出問題就一點點解決。雖然折騰的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但慢慢的,他的短視頻有了粉絲,網上賣的蔬菜也越來越多,賺的錢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小李跟周老栓說:“以前覺得躺平舒服,現在才知道,不折騰就沒經驗、沒信息,哪來的機會?折騰雖然累,但能讓人成長,也能讓人拿到更多東西。”
4、成為心裡沒有敵人的人:狹隘的心態,走不出寬廣的路
村裡的王會計,以前總愛“記仇”——同事跟他搶過一次評優機會,他就覺得對方是“敵人”,再也不跟對方說話;領導批評他一次賬目沒算好,他就覺得領導“針對他”,工作也沒了勁頭。慢慢的,他在單位裡越來越孤立,工作也越來越不順心。
周老栓跟他說:“彆把困難當‘坎’,彆把挫折當‘坑’,彆把說你壞話的人當‘敵人’。為難你的事,能讓你學會怎麼解決問題;批評你的話,能讓你知道哪裡做得不好。你把所有人都當敵人,心態就會變狹隘,眼裡隻看到矛盾,看不到成長的機會。換個角度想,那些‘為難’你的人和事,都是幫你進步的。”王會計聽了,不再記恨同事和領導,反而主動跟同事請教評優的經驗,跟領導請教怎麼把賬目算得更仔細。慢慢的,他的人際關係好了,工作也越來越出色,還被評為了“優秀會計”。
5、極度理性是獲巨量財富的前提: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鋪路石”
村裡的陳老先生,年輕時家裡窮,卻總愛讀書——農閒時彆人打牌聊天,他就抱著《農桑輯要》《生意經》看,還把書裡的經驗記下來,用到種地和做小生意上。後來他靠著書裡學的種地技巧,種出了高產的莊稼;又靠著書裡的生意思路,開了家小雜貨店,慢慢積累了不少財富。
他跟周老栓說:“想賺大錢,得先懂世界的規則,知道以前的人是怎麼成功、怎麼失敗的,這些都得從書裡學。讀書不用花太多錢,卻能給你知識、給你經驗,幫你少走彎路。極度理性的人,都愛讀書——因為他們知道,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能幫你找到賺錢的門道。”後來村裡的年輕人想創業,都愛找陳老先生借書,聽他講書裡的經驗。
6、放慢交友和找伴侶的速度:遇人不淑,是災禍的開始
村裡的小芳,以前總“急著交朋友”——認識沒幾天就跟人掏心掏肺,結果有次被“朋友”騙走了好幾千塊錢的刺繡貨款;找對象時也沒多了解,就覺得對方“嘴甜”,相處沒多久就談婚論嫁,最後發現對方好吃懶做,趕緊分了手。
周老栓跟她說:“無謂的朋友、消耗你的伴侶,會給你帶來災禍。很多人的麻煩,都是從‘遇人不淑’開始的——被朋友引誘著做傻事,被伴侶拖累著過不好日子。彆著急,交朋友要慢慢看,看他是不是真心對你;找對象要慢慢了解,看他是不是靠譜。多花點時間,找幾個值得的人,比浪費生命在錯的人身上強。”小芳聽了,後來交朋友不再“自來熟”,而是慢慢觀察對方的人品;找對象也不再隻看“嘴甜”,而是看對方的責任心和上進心。慢慢的,她交到了幾個真心朋友,也遇到了合適的伴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7、你的情緒很值錢:彆讓情緒變得廉價
村裡的王二嬸,以前總愛“發脾氣”——買東西時老板多收了一毛錢,她能吵半天;鄰居家的雞進了她的菜園,她能站在門口罵半小時。慢慢的,大家都覺得“王二嬸的情緒不值錢”,不管她怎麼生氣,彆人都不當回事,甚至還會故意逗她。
周老栓跟她說:“情緒是值錢的,要是隨便一個小事就能讓你爆炸,那你的情緒就變廉價了。關鍵時刻,冷靜的情緒能幫你解決問題——比如跟人談價格時,不生氣才能好好談判;遇到麻煩時,不著急才能想出辦法。彆隨便浪費情緒,彆人才會在乎你的感受。”王二嬸聽了,慢慢學會控製情緒,買東西多收錢就好好跟老板說,雞進菜園就跟鄰居好好商量。慢慢的,大家覺得“王二嬸變通情達理了”,也開始在乎她的情緒,不再故意惹她生氣。
8、任何選擇都有風險:當下即最好,彆懊惱過去
村裡的張嬸,年輕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城裡當工人,二是留在村裡種地。她選了種地,後來看到去城裡的人賺了錢,總後悔:“要是當初去城裡就好了,現在也能過好日子。”越想越難受,連種地的心思都沒了。
周老栓跟她說:“人生沒有沒風險的選擇,選了工人可能會嫌城裡壓力大,選了種地可能會嫌賺得少。開弓沒有回頭箭,彆後悔以前的選擇——你現在種的地能養活家人,能看著孫子長大,這就是最好的。改變心態,把當下的日子過好,比懊惱過去強。”張嬸聽了,不再想“當初的選擇”,反而專心打理菜園,還學著種了些稀有蔬菜,賣了不少錢。她跟人說:“以前總覺得選得不好,現在才知道,當下的日子就是最好的——彆後悔,才能過得開心。”
9、能影響你的,隻有身邊幾個人:守好內心,和值得的人同行
鎮上的李老板,生意做得大,平時接觸的人多,卻總說“真正能影響我的,還是家裡人跟幾個老兄弟”——家裡人支持他,他才有乾勁;老兄弟提醒他,他才沒在生意上栽大跟頭。有次他想投資一個新項目,家裡人說“風險太大”,老兄弟也勸他“再考察考察”,他聽了,最後沒投資,後來那個項目果然虧了錢。
李老板跟周老栓說:“不管外麵多風光、多落魄,能真正影響你的,就身邊那幾個人。彆想著改變世界,也彆被外麵的人和事亂了心。守好自己的內心,跟值得的人一起走,比如支持你的家人、真心對你的朋友,就能收獲自己的小幸福。”後來李老板做生意,還是常跟家裡人、老兄弟商量,生意也一直做得很穩。
10、想快速成長,就做不敢做的事:舒服的日子,長不出強大的自己
村裡的小李,以前特彆“內向”——不敢在人前說話,不敢嘗試新事物,連跟陌生人買東西都要猶豫半天。後來他想“成長”,就逼著自己做不敢做的事:先是試著在村裡的集市上吆喝賣水果,慢慢不怕跟人說話了;再試著給村裡的人講怎麼拍短視頻,慢慢敢在人前發言了。
雖然剛開始很難——吆喝時聲音發抖,講課時常忘詞,但慢慢的,他越來越從容,不僅水果賣得更好了,還成了村裡的“短視頻老師”,幫不少人學會了拍視頻賣農產品。小李跟周老栓說:“成長就是痛的,舒服的事不會讓你進步。從不運動的人開始跑步會累,不善交際的人說話會慌,但這些‘不敢做的事’,正是你需要補的短板。做了,你就成長了。”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