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是對你客氣的人,越不能當真朋友:客氣是距離,真實才是信任
鎮上的小王剛認識張哥時,覺得他“特彆客氣”——說話永遠客客氣氣,從不說重話,也從不在小王麵前提自己的煩心事。小王以為“遇到了知己”,直到有次小王想找張哥幫忙介紹資源,張哥卻找各種理由推脫,小王才發現,張哥對他的客氣,其實是“保持距離”,從沒想過跟他深交。
而同村的小李,跟小王相處時從不“刻意客氣”——會吐槽“今天乾活太累了”,會說“自己最近有點缺錢”,甚至會因為小事跟小王拌嘴,但小王有事時,小李卻會主動幫忙。周老栓說:“客氣的背後,藏著‘不敞開心扉’的戒備——他不願讓你看到真實的缺點和脆弱,自然也不會把你當朋友。真正的信任,是敢在你麵前露‘破綻’,敢把後背交給你,而不是永遠維持表麵的客氣。”
2、當麵誇你的人,背後最容易捅你刀子:甜言蜜語多是交際手段,需警惕
村裡的合作社競選小組長時,有個同事總“當麵誇小王”——“你能力強,大家都服你”“這次肯定是你當選”,說得小王飄飄然,放鬆了警惕。結果投票時,這個同事不僅沒投小王,還在背後跟彆人說“小王太傲了,當了組長肯定會擺架子”,最後小王以一票之差落選。
小王後來才明白,同事的誇獎不是“認同”,是“捧殺”,想讓他放鬆警惕,自己好趁機上位。周老栓說:“把誇獎當‘交際工具’的人,大多心機深——他們在誰麵前都甜言蜜語,不是真心欣賞你,是想靠吹捧拉攏關係,或是讓你飄起來。彆被兩句好話衝昏頭,當麵越會誇你的人,背後越可能給你‘捅刀子’。”
3、如果你猶豫有些話要不要說,那就不要說:猶豫的背後是風險,不說才是保護
村裡的張嬸有次跟鄰居聊天,想吐槽“兒媳花錢太大手大腳”,話到嘴邊又猶豫“說出去會不會被兒媳知道,影響婆媳關係”。她沒忍住還是說了,結果鄰居轉頭就把這話傳給了張嬸的兒媳,兒媳跟張嬸大吵一架,婆媳關係降到冰點。
張嬸後悔不已,周老栓跟她說:“猶豫要不要說的話,本質是‘你知道說出來有風險,且沒把握承受後果’。生活經驗早就告訴我們,做讓自己不安心的事,十有八九會付出代價。話到嘴邊停一停,猶豫就彆說,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4、對你的領導,永遠保持尊重和理智:尊重換空間,理智避禍端
鎮上的小李在公司上班時,看到同事們總“吐槽領導死板、不懂變通”,他沒有跟著附和,反而每次跟領導彙報工作時都“態度恭敬”,哪怕領導的決策他不認同,也會說“我理解您的考慮,不過有個小建議想跟您說說”,從不在明麵上駁領導的麵子。
後來有次公司裁員,跟領導對著乾、總吐槽領導的同事都被裁了,小李卻因為“尊重領導、做事靠譜”留了下來,還被領導委以重任。周老栓說:“領導或許決定不了你的升遷,但能決定你工作舒不舒服。跟著彆人詆毀領導,隻會讓你被領導記恨;保持尊重和理智,不駁領導麵子,是打工人的基本素養——尊重能讓你獲得生存空間,理智能讓你看清局勢,不踩坑。”
5、越是能力強的人,越是容易被孤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強大內心才能走得遠
村裡的小芳是“種蔬菜能手”,不僅種的菜產量高、品質好,還會用手機在網上賣菜,賺的錢比其他農戶多不少。結果其他農戶不僅不跟她學技術,還總在背後說“她賺的是黑心錢”“肯定用了不好的肥料”,甚至故意在她的菜園旁邊扔垃圾。
小芳沒有被影響,反而更用心研究種植技術,還主動幫願意學的農戶賣菜,慢慢的,越來越多農戶認可她,她還牽頭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周老栓說:“能力強的人容易被孤立,是因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人嫉妒你,想拉你下水,讓你變得平庸。墮落的路上有人幫,優秀的路上有人攔,隻有內心足夠強大、信念足夠堅定,才能不被半路勸返,越走越遠。”
6、大多人的福報是從嘴裡被漏掉的:嘴緊是福氣,嘴鬆埋隱患
鎮上的劉老板做建材生意時,從“不在背後說客戶壞話”,也“不跟人聊自己的進貨渠道和利潤”。有次有個客戶故意套他的話:“你這建材利潤肯定很高吧,能不能透露下進貨價?”劉老板笑著說:“利潤夠維持生意就行,進貨渠道都是長期合作的,不方便說。”
而隔壁做同樣生意的老王,總愛“跟人聊自己的利潤和渠道”,結果客戶知道他利潤高,拚命壓價;同行知道了他的進貨渠道,搶著跟供應商合作,最後老王的生意越來越差。周老栓說:“嘴有多緊,命運就有多好;嘴有多鬆,日後踩的雷就越多。守住嘴,就是守住賺錢的渠道、守住自己的弱點,不被彆人抓住把柄,福報才不會漏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7、人隻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道理難改人,實力和後果才管用
村裡的張叔總愛“給鄰居提建議”——看到鄰居種玉米不賺錢,就說“彆種玉米了,種果樹吧,肯定能賺錢”;看到鄰居孩子沒考公務員,就說“考公務員穩定,趕緊讓孩子備考”。可鄰居根本不聽,還說“你懂什麼,玉米種慣了,果樹風險大”“我家孩子不想考公務員,你彆瞎操心”。
後來鄰居種玉米又虧了錢,孩子找工作也不順利,才後悔沒聽張叔的話。周老栓說:“人聽不進‘自己不願相信’的話,道理再對,也改變不了他的想法。能改變人的,要麼是你的‘實力’——你做得好,他自然會跟著學;要麼是‘後果’——他吃了虧,才會明白你說的是對的。彆浪費時間說服彆人,做好自己就行。”
8、恩將仇報是常態,知恩圖報是意外:彆指望回報,放平心態才不受傷
村裡的老李早年幫過“發小”——發小家裡窮,老李借給他錢蓋房子;發小找不到工作,老李幫他介紹到自己的工地乾活。可後來發小賺了錢,不僅沒主動還老李的錢,還在背後說“老李當年幫我是想讓我給他乾活,沒安好心”,兩人最後鬨掰了。
老李很傷心,周老栓跟他說:“你對彆人的好,有時會變成‘壓在他心裡的大山’,他不想欠你的,就可能用‘恩將仇報’來‘擺脫’你。彆指望彆人知恩圖報,那是意外;換不來回報,才是常態。不提自己的恩情,不盼彆人的回報,放平心態,才不會受傷。”
9、人都是自私的,包括自己:留足底牌,才不會被動
村裡的小王和小李合夥開了家小超市,一開始兩人關係很好,小王沒留任何心眼,把進貨渠道、賬本都交給小李管。後來超市賺了錢,小李想獨吞,故意做假賬,說“超市沒賺錢,還虧了錢”,把小王踢了出去。小王沒任何證據,隻能吃啞巴虧。
後來小王再跟人合作,都會“留足底牌”——進貨渠道自己掌握,賬本兩人一起管,還簽了詳細的合作協議,再也沒吃過虧。周老栓說:“人都是自私的,遇事隻會先考慮自己,哪怕是再好的關係,也可能因為利益反目。留足底牌,不是‘不信任’,是‘保護自己’——萬一矛盾發生,你還有反擊的餘地,不會稀裡糊塗就輸了。”
10、在利益麵前,情感真的不值一提:利益牽扯時見人心,彆高估感情
村裡的兩兄弟,平時關係很好,父母去世後,為了“家產分配”吵得不可開交——哥哥想多分一套房子,弟弟覺得“應該平分”,兩人不僅罵了起來,還鬨到了法院,最後成了“仇人”,再也不往來。
鎮上的兩個好朋友,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同時競爭“部門經理”的崗位——原本互相幫助的兩人,開始“互相使絆子”:一個偷偷向領導打小報告,說對方“工作不認真”;一個故意藏起對方的重要文件,導致對方出錯。最後崗位被彆人搶走,兩人也徹底翻臉。周老栓說:“利益沒牽扯時,感情看起來很牢固;利益無法均分時,感情就會變得不值一提。彆高估感情在利益麵前的分量,看清這一點,才不會在利益衝突時,被傷得太深。”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