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沒有本事的人,越喜歡找存在感:無能者虛張聲勢,自信者不戀虛名
村裡的張叔,自己沒什麼成就,卻總“靠打壓孩子找優越感”——孩子考試考了80分,他不說“進步了”,反而罵“怎麼沒考100分,真沒用”;孩子想學畫畫,他說“畫畫能當飯吃?不如好好打工”。孩子越來越自卑,張叔卻覺得“自己很厲害,能管得住孩子”。
而同村的李叔,自己開了家小工廠,卻從“不擺架子”——孩子考差了,他會說“沒關係,下次努力”;孩子有興趣愛好,他還主動支持。彆人問他“怎麼不嚴格管孩子”,他說“自己有本事,才不用靠孩子找存在感”。周老栓說:“沒本事的人,內心自卑,隻能靠‘鞭策孩子、打壓愛人’刷存在感;真正自信的人,知道自己的價值,根本不在乎表麵的虛名,反而能包容彆人、活得從容。”
2、麵對比你價值高的異性,彆自卑:自信才是博弈底氣,卑微隻會掉價
鎮上的小李,認識了一位“工作好、收入高”的女生,總覺得“自己配不上她”——跟女生聊天時,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女生約他吃飯,他總搶著買單,還說“我沒你賺得多,這點錢我還是有的”。女生覺得他“太自卑,沒主見”,慢慢就不聯係了。
後來小李聽了朋友的話,再遇到優秀的異性時,總告訴自己“我有我的優點,我是她得不到的人”——他會跟對方聊自己“擅長的農機維修”,也會坦然說“我現在收入沒你高,但我在努力提升”。反而有女生覺得“他自信又真誠”,願意跟他深入接觸。周老栓說:“麵對價值高的異性,自卑隻會讓你‘放低姿態’,讓對方覺得你‘沒價值’;隻有保持自信,才能在價值博弈中跟對方勢均力敵,贏得尊重和好感。”
3、善於從細節讀出彆人真實想法的人是很厲害的:細節藏真心,讀懂者得機會
村裡的合作社社長,特彆會“看細節”——跟農戶談合作時,農戶要是“雙手抱胸”,他就知道對方“有顧慮”,會主動說“你要是擔心價格,我們可以簽保底價協議”;跟客戶吃飯時,客戶要是“頻繁看表”,他就知道對方“趕時間”,會趕緊說“核心問題我簡單說,不耽誤你事”。
慢慢的,農戶覺得他“懂自己”,都願意跟他合作;客戶覺得他“會來事”,也願意跟他長期合作。周老栓說:“人下意識的動作藏著真實想法——雙手抱胸是抗拒,單手插兜是放鬆,眼神躲閃是心虛。能讀懂這些細節,就能精準滿足對方的需求,自然能獲得更多機會,這種人往往能把事做得更順。”
4、不擅長的事,一定要外包出去:善用他人之力,才是真本事
鎮上開服裝廠的劉老板,以前總“什麼事都自己扛”——既管生產,又管銷售,還管財務,每天忙到半夜,工廠卻總出問題:生產效率低,銷售渠道窄,財務還常算錯賬。
後來他學會“外包不擅長的事”——把財務交給專業的會計公司,把銷售交給專門的代理商,自己隻專注“把控生產質量”。結果工廠效率提高了,銷量上去了,劉老板也輕鬆了很多。他說:“真正的牛人,不是什麼都會,而是能讓會的人幫自己做事。”周老栓說:“總覺得‘自己能解決所有事’,隻會把自己累死。把不擅長的事外包出去,培養或籠絡專業的人,才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把事業做大。”
5、有的時候我們很迷茫是很正常的:接納迷茫常態,融洽相處即成長
村裡的小王,剛畢業時總“很焦慮”——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看到彆人“考公務員、進工廠”,自己也跟著亂試,結果什麼都沒做好,還覺得“自己很沒用”。
後來老周跟他說:“年輕的時候迷茫很正常,誰沒經曆過‘不知道該乾什麼’的階段?不用非要‘做事有意義、做人八麵玲瓏’,那才不正常。你先試著‘跟世界融洽相處’——找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空跟朋友聊聊天,慢慢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小王聽了,不再焦慮,先找了份“農機維修學徒”的工作,慢慢發現自己“喜歡修機器”,後來還開了自己的維修鋪。周老栓說:“迷茫不是錯,懷疑也不可怕,彆逼自己‘立刻活明白’,接納這種常態,跟世界慢慢磨合,自然會找到方向。”
6、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不糾結過往,才能看向未來
村裡的老李,年輕時“做生意虧了錢”,總“放不下這件事”——跟人聊天時,總說“當年我要是不投資那個項目,現在早就發大財了”;看到彆人做生意賺錢,他就歎氣“我當年要是再堅持一下就好了”。每天活在過去的遺憾裡,連眼前的種地活都沒心思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隔壁的老張,早年也“虧過錢”,但他隻“把教訓記在心裡”,從不總掛在嘴邊——他說“過去的事,記著教訓就行,總提也沒用,不如想想現在怎麼把地種好”。後來他種的蔬菜“產量高、賣得好”,日子過得很紅火。周老栓說:“過去的傷害或榮耀,不用刻意忘記,但一定要放下——總糾結過去,會讓你看不清現在,更沒精力規劃未來。放下過往的包袱,才能輕裝上陣,走向更遠的地方。”
7、能力越大,屁事越多,該裝傻的時候一定要裝傻:藏能自保,彆攬無用之活
鎮上的小李,在公司裡“技術好、能力強”,卻總“不懂得裝傻”——同事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都主動幫忙;領導看到他“能乾”,把很多“不是他的活”也交給了他。結果他每天加班到半夜,累得身體都出了問題,做好了沒人誇,偶爾出錯還會挨罵。
後來他學會“適當裝傻”——同事再找他幫“無關緊要的忙”,他會說“我手頭的活還沒做完,你先試試,實在不行我再幫你”;領導再給“額外的活”,他會說“我現在負責的項目時間緊,怕顧不過來,您看能不能找彆人幫忙”。慢慢的,找他的“屁事”少了,他也能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周老栓說:“現在不是‘多勞多得’的時代,能力強反而會被‘推更多活’。該裝傻的時候裝傻,藏起一部分能力,先保住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才不會被‘無用的事’拖累。”
8、身體是你透支不起的高利貸:健康是根本,年輕時就要守護
村裡的老王,年輕時總“拚命賺錢,不顧身體”——為了多賺點錢,每天在工地乾12小時,還總熬夜喝酒。結果不到50歲,就得了“高血壓、腰間盤突出”,不僅不能再乾活,還要每天吃藥,賺的錢大多都花在了看病上。
而隔壁的老周,年輕時就“注重身體”——再忙也會“早睡早起,每天散步半小時”;不抽煙不喝酒,飲食也清淡。現在快60歲了,還能輕鬆種地、乾農活,身體比很多年輕人都好。周老栓說:“到了一定年齡就知道,錢、交際、甚至親人的陪伴,都不如一副好身體——身體出了問題,再有錢也買不回健康,再親的人也替不了你受苦。年輕時守護好身體,才是後半輩子幸福的最大保障。”
9、主動學習,是你拉開和同齡人差距的秘訣:學習是力量源,無背景也能逆襲
村裡的小王和小李,小時候一起長大——小王總“主動學習”:農閒時學“農機維修”,還跟著網上的教程學“短視頻賣農產品”;小李卻總“覺得‘種地不用學’,每天就知道打牌、刷手機”。
幾年下來,小王開了“農機維修鋪”,還通過短視頻賣自家的蔬菜,賺的錢比同齡人多不少;小李還是靠“種地勉強糊口”,遇到天旱就沒收入。周老栓說:“大家看到的世界、接觸的信息都差不多,你憑什麼比彆人優秀?答案就是‘主動學習’——學習能讓你掌握新技能、開拓新思路,沒背景可以靠學習逆襲,有背景也得靠學習立足。主動學習的人,早晚會和同齡人拉開差距。”
10、允許自己擺爛,放下一切去玩:鬆弛感是稀缺品,彆讓人生太緊繃
鎮上的劉老板,開工廠時總“把自己逼得太緊”——每天想著“怎麼擴大規模、怎麼多賺錢”,從不敢休息,連周末都在廠裡盯著。結果不僅自己“焦慮得睡不著覺”,還因為“太緊繃,決策失誤”,讓工廠虧了錢。
後來他學會“允許自己擺爛”——每個月都抽出幾天,“關掉手機,去山裡釣魚”,什麼都不想;遇到“不著急的事”,也會說“先放放,明天再處理”。慢慢的,他的心態放鬆了,決策也越來越理性,工廠的生意也慢慢好起來。周老栓說:“人生不是‘一直緊繃的比賽’,偶爾擺爛、放下一切去玩,反而能讓你找回狀態。頂級的鬆弛感是稀缺品,彆把自己逼得太狠,學會‘遊戲人間’,才能更從容地麵對生活的挑戰。”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