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普通人最難突破的就是父母_掙錢一本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掙錢一本通 > 第38章 普通人最難突破的就是父母

第38章 普通人最難突破的就是父母(1 / 1)

徐大媽在公司裡做衛生,抹布正擦過布滿咖啡漬的辦公桌,手機突然彈出女兒考上985大學的消息。她皴裂的手在屏幕上摩挲了兩下,咧開嘴笑出滿臉皺紋,眼角的汙漬混著淚水往下淌。忽然間,n年前那個悶熱的午後猛地撞進腦海——她攥著中專錄取通知書站在堂屋,父親蹲在門檻上抽著旱煙,煙袋鍋敲了敲鞋底說:“家裡四個孩子,你又是姑娘,就不要再讀了。你再讀,這個家就撐不住了,你弟就娶不到媳婦了。”

這樣的故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幾乎每天都在城鄉的角落裡上演。資源有限的屋簷下,“犧牲”總被包裝成“懂事”,而女性往往是那個被推上祭壇的角色。

現在又何嘗不是?

我之前看過一場脫口秀,一個山東姑娘站在聚光燈下說:“在我們山東,父母對女兒所有的期待就兩個:一是考上公務員,二是找個公務員。”台下哄堂大笑,笑聲裡藏著太多人的共鳴——這描述過於真實,真實得像鏡子照出生活的原貌。

我身邊很多父母也都是這套邏輯。求穩,是大部分老一輩父母對子女的最大期待。他們像老農守護莊稼一樣守護著“鐵飯碗”的觀念,把“體製內”“穩定”“體麵”這些詞反複打磨成標尺,衡量著孩子的人生是否“走在正道上”。

我們總以為父母的愛像棉被,能在寒夜裹緊溫暖,其實更多時候是鐵絲網——你以為拚儘全力翻過去就能擁抱自由,回頭卻發現血肉裡嵌著密密麻麻的鐵鏽。那些以愛為名的束縛,比任何枷鎖都更難掙脫。

我一個朋友,有次在酒局上喝多了,紅著眼眶吐槽父母:“他們根本沒把我當人,就當是光宗耀祖的工具,是養老送終的私有財產。他們從來沒問過我,我半夜哭著醒過來的時候,到底想要什麼。”他在國企裡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抽屜裡鎖著寫了一半的小說,那是他藏了十年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多少都帶著家庭的羈絆和父母的影子在生活。就像老座鐘的擺錘,即使想偏離軌跡,也總被鏈條拽回原來的弧度。

當痛恨暴力的你,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突然摔碎了玻璃杯,碎片飛濺的瞬間,恍惚看見父親當年憤怒的臉;當從小立誌創業的你,在報考誌願時鬼使神差填了公務員崗位,落筆時的猶豫像被無形的手推著;當從小被要求“懂事”的姑娘,30歲還在拿自己的工資給弟弟還房貸,銀行轉賬的提示音裡,藏著二十年來“你要讓著弟弟”的耳提麵命。一切就好像背著一個隱形的gps,你以為在走自己的路,其實路線早被設定好了。

有一次,我教母親用智能手機掛號,重複了五遍操作步驟,她還是對著屏幕犯愣。一股無名火突然竄上來,我脫口而出:“教了你這麼多次,你怎麼永遠都學不會!”話剛出口就愣住了——這話太熟悉了,小時候學騎自行車摔破膝蓋,父親也是這樣皺著眉吼我:“這麼簡單都學不會,有什麼用!”心理學管這叫“創傷代際傳遞”,就像打噴嚏會傳染,傷害也會通過語氣、表情、肢體語言精準複製,在血脈裡悄悄流傳。

如何破局?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裡講了個狠招:把自己當孤兒。

當然,不是說要斷絕關係,而是學著像觀察陌生人那樣審視父母。抽離情感濾鏡後你會發現,那個逼你考公務員的父親,可能隻是恐懼自己一生在菜市場起早貪黑的顛沛流離,把“穩定”當成了唯一的避風港;那個天天催婚的母親,或許在掩飾自己守寡多年的孤獨,把“有人照顧你”當成了愛的終極表達。他們的局限裡,藏著自己未曾被滿足的渴望。

在選擇城市、職業方向、配偶時,多聽聽自己的聲音。如果你認為父母認知高、眼界寬,他們的建議可以作為參考;而有些父母,本身困在社會底層,沒讀過多少書,自己的日子過得雞飛狗跳,婚姻在爭吵中耗儘溫度,他們又有什麼說服力,有什麼認知來指點你的人生呢?

道理如此清晰,實操層麵卻橫亙著三大難關。

首先是經濟臍帶的纏繞。95後小夫妻揣著爸媽半生積蓄付了購房首付,轉頭就想不聽父母關於“裝修要選紅木家具”“陽台必須封起來”的建議,換來的多半是“白眼狼”的斥責。經濟上的依賴,注定難有完全的話語權,就像藤蔓纏著樹乾,吸著養分的同時,也得忍受被束縛的姿態。

其次是情感綁架的利刃。“我都是為你好,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好”——這句話堪稱中文世界裡最凶殘的道德武器。它把個人意誌包裝成無私奉獻,讓你在拒絕時像背負著不孝的枷鎖,每一次反抗都像是在撕扯親情的血肉。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完全聽命於父母,最終隻能活成他們的複製品;而你隻有“不聽勸”,才有可能超越他們的人生高度。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隻是在重複父母的人生劇本?小時候看著父母為了幾毛錢在菜市場爭執,長大後自己也為了停車費和保安吵得麵紅耳赤;童年時目睹母親在婚姻裡委曲求全,成年後自己也在不幸的關係裡耗到青春耗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句話說得透徹:你永遠沒法過上你見都沒見過的人生。上一輩的很多父母,囿於時代局限和文化水平,本身認知就像一口深井,他們指導你的人生,也隻是把你往自己熟悉的“井底世界”裡拽。並非看不起,孝順是必須的,但也要明白,絕大部分父母其實指點不了孩子的人生。他們能教你走自己走過的路,卻沒法告訴你遠方還有更寬的道。

即使狼狽,也要勇於掙脫原生家庭的桎梏。這過程像蛻皮,每一層都連著血肉,痛得鑽心卻必須向前。

我有個朋友,辭掉了人人羨慕的國企工作,去搞商業攝影。他爸在電話裡痛罵他“敗家子”“不正經”,半年沒跟他說一句話;他媽每次給他打電話,說著說著就哭,念叨著“鄰居家孩子都升職了”“你這樣以後老了怎麼辦”。他租住在城中村的小閣樓裡,冬天沒有暖氣,手指凍得握不住相機,卻硬是靠著一組記錄城市變遷的照片,在業內闖出了名氣。

還有個女性朋友,也是從國企辭職,自己開了家貿易公司。一開始,父母幾乎天天上門“勸返”,母親甚至拿著她小時候的獎狀哭著說“你怎麼變成這樣了”。後來,當她賺的錢比上班時多了幾倍,在老家買了房接父母住進去,父母看著窗明幾淨的新家,終於不再提“找個穩定工作”的話。

我有時會想,如果她離開體製後創業失敗,那要承受多大的壓力?父母的歎息、親戚的議論、自我的懷疑,足以把人壓垮。但人生就是這樣,不試一下,永遠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血緣這場修行,從來沒有通關文牒,每一步突破都伴隨著陣痛。

當你某天發現,自己教育孩子時說的“你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和父母當年“必須聽我的”完全相反;當你在工作中遇到難題,第一反應是“我試試”而不是“我不行,我爸媽說我做不到”;當你麵對親戚的催婚,能笑著說“我的幸福我自己定義”——這就是突破的印記,像竹節生長時的爆裂聲,痛且清脆。

徐大媽擦完最後一張辦公桌,掏出手機又看了看女兒的錄取通知書,嘴角的笑意藏不住。她知道,女兒不用再走自己當年的路了。這或許就是一代代人突破的意義:不是否定過去,而是讓下一代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許像胎記,一輩子都抹不去,但你可以選擇不讓它定義你的人生。就像河流終究要奔向大海,哪怕沿途有礁石阻擋,也會繞開障礙,朝著既定的方向,一路向前。

喜歡掙錢一本通請大家收藏:()掙錢一本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