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間就像個大戲台,有人擠破頭搶c位,有人在後台急得團團轉,可真正的高手,偏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亂糟糟的人群裡能守住清淨,在看不清方向的岔路口能穩住心神,在彆人演得熱火朝天的戲裡,還能保持著一份清醒——不戀著眼前的輸贏,不跟自己較勁,不陷進彆人搭的戲台裡。
這種活法,看著反著人性,實則是把日子過明白了:知道哪些仗該打,哪些事該放;明白怎麼跟自己和解,怎麼跟命運相處;懂得什麼時候該入局做事,什麼時候該抽身看戲。
一、不戀戰:彆把力氣耗在不值當的事上
咱普通人過日子,總愛跟小事較勁:菜市場少找了兩塊錢,能跟攤主吵半天;同事說句不好聽的,能在心裡琢磨好幾天;手裡的活兒明明不賺錢,還抱著“再熬熬就好了”的念頭死撐。可高手不這樣,他們像種地的老農,知道哪塊地能長莊稼,哪塊地是石頭灘——不把力氣耗在不長糧食的地方。
1.不貪小利,不爭短長
人生不是賭桌上的一把輸贏,是春種秋收的長日子。就像《論持久戰》裡說的,保住人,哪怕丟了地,早晚能把地拿回來;可要是為了保地把人耗沒了,最後啥也剩不下。高手心裡算的是大賬,不是小賬。
就像下圍棋,有時候得故意丟幾顆子,才能換得全局的主動;做生意的,有時候得讓利給彆人,才能把路子走寬。他們不執著於“這一把必須贏”,而是盯著“長遠能拿到啥”。你跟他們爭眼前的三塊五塊,他們根本不接招——不是怕了,是覺得犯不著,把時間花在這上麵,耽誤了更重要的事。
巴菲特說,投資的第一條是彆虧錢,第二條是記住第一條。放到過日子上,就是“彆把精力耗在不值當的事上”。雞毛蒜皮的小事,吵贏了又怎樣?跟心思不正的人較勁,贏了又能得啥?不如把力氣省下來,花在能讓日子變好的事上——學個本事,琢磨個賺錢的法子,比啥都強。
2.該撤就撤,彆硬撐
有回跟個開飯館的老掌櫃聊天,他說以前總想著“店不能關,再虧也得撐”,結果把自己熬得滿嘴潰瘍,賬上還欠了一堆錢。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把店盤了出去,反而鬆了口氣,轉頭開了個小麵館,生意倒紅火起來。
老掌櫃說的,就是高手的“撤退藝術”。發現事不對,彆抱著“都投入這麼多了,放棄太可惜”的念頭硬扛——那些已經花出去的錢、耗進去的時間,就像潑出去的水,再心疼也收不回來。及時止損,認個栽,低頭走開,不是慫,是聰明。
就像手裡攥著塊發黴的餅,明明知道吃了會拉肚子,還舍不得扔,最後隻能自己遭罪。高手不這樣,他們知道啥時候該放手,啥時候該轉身,不戀著過去的投入,不抱怨當下的不順,把剩下的力氣攢著,等下一個機會。
二、不擰巴:彆跟自己、跟命運較勁
咱身邊總有這樣的人:明明日子還過得去,偏要跟彆人比,比不過就愁眉苦臉;明明知道有些事改變不了,偏要鑽牛角尖,越鑽越難受;明明心裡想做件事,又怕這怕那,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最後啥也沒做成——這就是擰巴,把自己纏在亂麻裡,越纏越緊。
可高手不這樣,他們像老槐樹,風吹過來就晃一晃,雨打下來就受著,不跟風雨較勁,也不跟自己過不去,反倒把日子過出了自在。
1.跟命運和解,不做強種
蘇軾這一輩子,算是顛沛流離了:年少成名,本以為能順順當當做官,結果43歲被貶到黃州,59歲又被流放到海南。可他沒跟命運較勁,在黃州的時候,沒錢買肉,就琢磨著把豬骨頭燉了吃,還寫了篇《豬肉頌》;在海南的時候,沒好東西吃,就天天吃荔枝,還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管是風是雨,過去了就過去了,不糾結,不抱怨。這種活法,就是不跟命運擰巴:知道有些事自己說了不算,就不硬爭;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就不貪多。在能折騰的地方折騰,在不能折騰的地方,就安安穩穩過日子。
咱普通人也一樣,沒那個本事就彆硬扛,沒那個運氣就彆強求。家裡條件一般,就彆跟彆人比房子比車;自己能力有限,就彆總想著一步登天。接納自己的日子,理解自己的邊界,反而能在命運的縫隙裡,找到舒服的活法。
2.跟自己和解,不內耗
有個朋友,想辭職做自媒體,又怕沒收入;想跟喜歡的人表白,又怕被拒絕;想報名學畫畫,又怕自己學不會——天天在心裡琢磨來琢磨去,一會兒興奮,一會兒焦慮,最後啥也沒乾,還把自己累得夠嗆。
這就是“既要又要”的內耗,兩種心思在心裡打架,把能量都耗光了。高手不這樣,他們像裁衣服的裁縫,知道布料有多少,就做多大的衣服,不貪多,不糾結。想做自媒體,就先兼職試試,彆一下子辭掉工作;想表白,就找個機會說出來,彆總在心裡猜;想學畫畫,就先報個入門課,彆擔心學不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彆跟自己的想法較勁,也彆跟自己的情緒對抗。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不完美,輕裝上陣,反而能把事做好。你又不是神仙,哪能啥都做到?彆把自己當成敵人,要當成朋友,跟自己好好相處。
三、不入戲:彆陷進彆人的戲台,也彆演砸自己的人生
這人間就像個大戲台,有人演皇帝,有人演百姓,有人演好人,有人演壞人。普通人容易陷進去:彆人誇兩句就飄了,彆人罵兩句就急了;彆人都去搶的東西,自己也跟著搶;彆人都覺得好的活法,自己也跟著學。可高手不這樣,他們像台下的觀眾,看得清台上的戲,也守得住自己的魂——不陷進彆人的戲裡,也不把自己的人生演砸。
1.不入彆人的戲,不被牽著走
有回參加個飯局,有人故意挑事,說“你這工作不行啊,賺不了幾個錢”,還攛掇著彆人一起附和。有人聽了就急了,跟對方吵了起來,可坐在旁邊的張老板沒接話,就笑著說“我這工作雖賺得少,但安穩,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