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賣時間到賣經驗:找到“能帶來心流的熱愛”
卡點原因:賣時間的人常說“每天累得隻想刷手機,沒時間提升”,本質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找到熱愛的事”——做不喜歡的事會消耗精力,做熱愛的事會激發精力。
解決方案:找到“不賺錢也願意做”的事——比如你喜歡研究職場規則,就算不收費,也願意寫文章分享“麵試技巧”;你喜歡幫人梳理情緒,就算沒報酬,也願意陪朋友聊天解惑。這種“自發投入”的事,才是你能積累經驗的方向——興趣能支撐你度過“沒回報的積累期”,最終將經驗轉化為收入。
2.從賣經驗到賣更貴的經驗:克服“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卡點原因:很多人不敢服務高預算客戶、不敢獨立單乾,不是“沒能力”,而是“怕搞砸”——擔心“自己配不上高端客戶”“單乾後沒穩定收入”,本質是“恐懼未知”。
解決方案:問自己“如果擔心的事發生,能解決嗎”——比如你想把谘詢費從300元小時漲到500元,就算有人不買單,你還能服務原有客戶;就算服務高端客戶時出現失誤,你也能通過道歉、補償挽回。大多數“風險”隻是“沒遇到過的問題”,解決一次後,恐懼就會消失。關鍵是邁出“第一次”。
3.從賣經驗到買時間:接受“隻能找到60分的人”
卡點原因:精英背景的人常卡在這一步——習慣了高標準,覺得“招到的人太差,教他的時間不如自己做”,卻忽略了“培養出60分的人後,自己能釋放的時間價值”。
解決方案:轉變“短期損失”的思維——接受“初期招人隻能到60分”,接受“教人的過程會耗時”,接受“短期內看不到回報”。比如你花10小時教助理做基礎排版,之後每次排版都能省你2小時,5次就能回本,長期來看能省出大量時間服務高價值客戶。同時,“識人能力”也是需要積累的——通過篩選、觀察,逐步找到更靠譜的人。
4.從買時間到買經驗:承受“權力稀釋的不安”
卡點原因:很多創始人不願放權、不願分錢,怕“失去掌控”,本質是“恐懼權力稀釋”——覺得“公司我說了算才安全”,卻忽略了“不放權就留不住能人”。
解決方案:想清楚“你要的是舒服,還是成事”——若隻想“說了算”,可以停留在第四階段;若想把公司做大,就必須“分錢、分權、分名”:讓業務負責人有決策權,讓核心員工有股份,讓優秀的人能獲得比你更高的回報。隻有這樣,才能吸引“比自己強”的人,突破收入天花板。
5.從買經驗到買可能:先完成“第五階段的積累”暫未親證,需向高階者學習)
這個階段需要“判斷潛力的能力”與“資源支持的實力”,必須先走完第五階段——自己沒搭建過成熟團隊,就無法理解“創業的痛點”,也無法判斷“誰有潛力”。建議先專注前五個階段,待具備足夠積累後,再向已達第六階段的人請教。
三、開啟財富躍遷的3個步驟:按節奏行動,不跳級
1.第一步:找到“切入點”——從“幫曾經的自己”開始
核心問題:你想“幫誰解決什麼問題”?優先選擇“幫曾經的自己”——比如你3年前曾因“簡曆差找不到工作”,現在就可以幫“同樣沒經驗的應屆生改簡曆、輔導麵試”;你曾因“不會理財虧過錢”,現在就可以幫“理財新手避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鍵邏輯:“幫曾經的自己”能讓你深度共情需求,且做這件事的“意願更強”——就算初期沒收入,也願意投入,而意願是度過“積累期”的關鍵。
2.第二步:想清楚“路徑”——先soo做,再談合作
兩個選擇:
打工vs個人事業:打工隻能到第三階段賣更貴的經驗),若想突破到第四、五階段,必須做個人事業——打工時你是“出售經驗的人”,做個人事業時你才是“整合資源的人”。
3.第三步:按節奏行動——先跑通閉環,再複製、加杠杆
三個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跑通商業閉環:完成“產品→獲客→銷售→服務”的完整流程——比如你做職場谘詢,能通過小紅書吸引客戶,賣出1次谘詢服務,並做好售後,就算跑通閉環。重點是“驗證需求”,而非“追求規模”。
第二階段:可持續複製:將閉環流程標準化——總結出“什麼樣的內容能獲客”“什麼樣的客戶會買單”“什麼樣的服務能留存”,確保不依賴運氣也能穩定成交。
第三階段:嘗試加杠杆:閉環跑通後再“買時間、提定價、拓高價值客戶”——比如找助理處理谘詢預約,把谘詢費從500元漲到1000元,專注服務“想進大廠的高薪求職者”。切忌“沒跑通閉環就加杠杆”,比如連客戶都找不到,就先招人做運營,隻會浪費錢。
很多人無法積累財富,不是“不努力”,而是“想跳級”——處於第一階段就想學第五階段的“搭團隊”,處於第三階段就想做第六階段的“投資”,忽略了中間的能力積累。
每個階段都有其核心任務:賣時間時練“執行能力”,賣經驗時練“解決問題能力”,買時間時練“管理能力”,買經驗時練“識人能力”,買可能時練“判斷能力”。按節奏突破,不急於求成,才能逐步實現財富躍遷。
喜歡掙錢一本通請大家收藏:()掙錢一本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