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會主任愣了一下,隨即苦笑道:
“小同誌,您開玩笑了,他們……他們的知識結構,跟我們這裡,完全不匹配啊。”
陳捷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
但他的問題,卻像一根針,精準地刺破了這片繁華表象下的巨大泡沫。
一個城市的發展,如果不能實現新舊動能的平穩轉換,如果新興產業的崛起,不能為傳統產業的衰退提供緩衝和吸納,那就是一種割裂的、不可持續的轉型。
新城越是光鮮,老城就越是失落。
最終結果不是共同繁榮,而是一座城市內部,出現了兩個無法融合的、彼此對立的世界。
……
一天調研結束,回到下榻酒店,調研組四個人,第一次坐到了一起,開了一個內部碰頭會。
氣氛,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
“情況已經很清楚了。”鄭學斌率先開口,語氣不容置疑,“奉一機這樣的企業,已經沒有存在價值了,我建議,報告核心觀點就是要旗幟鮮明地支持‘關停並轉’,加快處置僵屍企業,把有限資源,集中投入到渾南開發區這樣的新興產業上去。”
“我不同意!”林南東立刻反駁,情緒甚至有些激動,“鄭局長,你看到的是一堆落後機器,我看到的,是上萬個等著吃飯的家庭,如果就這麼簡單粗暴地把廠子關了,那上萬名工人怎麼辦?他們的家屬怎麼辦?這會引發多大社會動蕩,你想過嗎?”
“南東同誌,請你冷靜一點。”鄭學斌皺起眉頭,“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為少數人利益,而遲滯整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產業升級的步伐。”
“少數人?那可是幾萬人,還有他們背後的幾十萬家人!”林南東拍著桌子站了起來,“在你的報告裡,他們隻是一個冰冷數字,但在現實中,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那你說怎麼辦?”鄭學斌也來了火氣,“就讓這些僵屍企業,繼續靠著國家輸血,苟延殘喘下去嗎?這是對國家財政的巨大浪費,也是對市場經濟規律的公然違背!”
“我……”林南東一時語塞。
他知道鄭學斌說的有道理,但感情上,無法接受這種冷酷的理性。
眼看著兩人就要吵起來,一直沉默吳輝,也開口了:
“林處長,我理解您的擔憂,但從經濟學角度看,資源隻有在流動和優化配置中,才能創造最大價值。”
“將沉澱在落後產能上的土地、資金、勞動力解放出來,投入到更有效率的新興產業中去,這才是實現經濟轉型的唯一正確道路。”
他顯然是站在鄭學斌一邊的。
會議室裡,陷入了僵局。
鄭學斌和吳輝,代表著冷峻市場效率和技術理性。
林南東,則代表著對社會公平和穩定底線的感性堅守。
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卻又完全無法調和。
“陳捷,你有什麼看法?”林南東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鄭學斌也看向陳捷,眼神中帶著一絲審視。
陳捷放下筆,緩緩抬起頭。
他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先給在座幾位領導,都續上了茶水,這個小小的動作,讓會議室裡緊張氣氛,緩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