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辦公廳聯絡員,對陳捷而言,是仕途生涯中一次意義非凡的身份轉變。
這聽起來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兼職,但在研究室這樣的頂級智囊機構內部,每一個崗位的設置,都蘊含著深意。
它意味著,陳捷的工作,將不再僅僅局限於文稿二處那一畝三分地,而是擁有了一個可以窺見整個中樞神經係統運轉的、極其寶貴的窗口。
每天下午四點,成了陳捷一天中最具儀式感的時刻。
他會抱著一個厚厚的、印有“機密”字樣的文件袋,穿過幾條安靜得隻能聽到自己腳步聲的廊道,來到那座更核心、也更神秘的辦公廳大樓。
辦公廳,是整個國家機器的總樞紐。
所有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信息洪流,都在這裡彙聚、分揀、傳遞。
在這裡工作的每一個人,都像是這部精密儀器上最關鍵的齒輪,言行舉止間,都透著一種異於常人的嚴謹與沉穩。
陳捷需要對接的,是辦公廳負責文書處理的二科科長,王聚。
王聚比陳捷大不了多少歲,人大法學碩士,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臉上沒什麼表情,眼神銳利,一看就是個在核心部門裡浸淫多年、精明乾練的老機關。
對於陳捷這個新來的、年輕得有些過分的聯絡員,王聚的態度談不上熱情,也談不上冷淡,完全是一種公事公辦的職業化疏離。
每天,他隻是從陳捷手中接過文件袋,對照著目錄清單,逐一核對,然後在簽收單上龍飛鳳舞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揮揮手,示意他可以離開了。
整個交接過程,通常不會超過三分鐘,兩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多餘交談。
陳捷對此,毫不在意。
在辦公廳這樣人才濟濟、臥虎藏龍的地方,自己一個小小的科員,根本排不上號。
任何刻意巴結和討好,都隻會顯得輕浮和可笑。
他要做的,不是去經營人脈,而是要將這份最簡單、最枯燥的送文工作,做到極致的、無可挑剔的專業。
每一次送文件,陳捷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出發,確保絕不會因為任何意外而遲到一分鐘。
他會將文件袋裡的所有文件,根據其緊急程度、重要性、以及需要呈報的不同領導,進行重新排序和分類。
並且,他還會用自己工整的字跡,手寫一份一目了然的目錄清單,附在文件袋最上麵。
清單上,不僅有文件名,還用括號,對每份文件核心內容,做處最精煉的概括。
這些小小的細節,對於每天需要處理海量文件的王聚而言,不啻於雪中送炭。
他不再需要打開每一份厚厚的報告,去費力地尋找其核心要點,隻需要掃一眼陳捷的清單,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對今天所有文件的價值和去向,做出最精準判斷。
起初,王聚並沒有太在意。
但漸漸地,他發現了這個年輕人的不同之處。
陳捷送來的文件,不僅分類清晰,概括精準,而且每一次的排序,都似乎暗合了辦公廳內部的工作節奏和領導近期的關注重點。
有一次,一份關於農業問題的報告,被陳捷放在了所有文件最頂端。
而就在那天上午,一位核心領導剛剛在內部會議上,提到了要高度關注秋糧收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