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之前給多了的……”陳捷頓了可頓,看了一眼臉色發白的黃國明,緩緩道,“那也要跟村民講清楚,是為什麼多給,是評估標準有差異,還是有什麼特殊困難需要照顧?都要有理有據,不能是一筆糊塗賬。”
黃國明嘴角抽搐。
重新核算?差額補足?
那可不是幾萬、十幾萬的小數目,紅星村幾百戶人家,七算八算下來,那個窟窿,至少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這筆錢,從哪裡來?
鎮財政?
這個新鎮長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那最終,還不是要從他和村裡那幾個頭頭腦腦,這些年吞下去的油水裡,再給活生生地刮出來?
更要命的,是那個“聯合工作組”的構成。
派出所都進來了,這是什麼意思?
查案子啊?
這個陳捷,看似溫和,手段卻如此狠辣,招招都往死裡捅!
“陳鎮長,這個……這個工作量太大了,而且,讓村民代表參與進來,他們不專業,會不會把事情搞得更亂?”黃國明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專業問題,可以由我們政府部門的同誌來把握嘛,村民代表參與進來,主要是起一個監督作用,確保我們的複核工作,是公平、公正、公開的。”陳捷義正言辭:
“我們共產黨人乾工作,就是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嘛,隻要心裡沒鬼,行的端,走得正,還怕群眾監督嗎?”
一句“相信群眾”的政治正確頂過來,黃國明徹底沒了話。
陳捷看著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嘴角微微上揚,繼續道:
“當然,光把曆史遺留問題處理好還不夠,還要建立一個長效機製,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我建議,所有這次需要補發的,以及未來所有涉及征地拆遷的補償款項,一律取消現金發放模式。”
“由財政所,統一開設銀行賬戶,將每一筆補償款,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點對點’地,直接打到被征地村民的個人銀行卡裡。”
“然後,將銀行出具的轉賬憑證,和村民簽字確認的回執單,一並歸檔,作為最終的財務憑證。”
“這樣一來,每一分錢的來龍去脈,都清清楚楚,有據可查,既方便了上級審計,也保護了我們基層乾部,避免了瓜田李下的嫌疑,黃主任,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黃國明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他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蛛網纏住的蒼蠅,無論怎麼掙紮,都隻會越纏越緊。
陳捷提出的這三條建議,公示、複核、直達,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完美閉環。
每一條,都站在了“依法行政”、“公開透明”、“執政為民”的政治製高點上,讓他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反駁的理由。
但每一條,又都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向了他和背後那些利益共同體的要害。
這個新鎮長,真的是沒什麼經驗的新兵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