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蜂蜜水的溫度,仿佛並未隨著夜晚的流逝而完全消散。翌日清晨,福伯果然親自捧來了幾本紙張泛黃、邊角磨損的古舊書冊,正是前朝太醫留下的脈案與雜症手劄。書頁間還夾著淡淡的墨香與歲月的氣息。
蘇晚晚鄭重接過,指尖拂過那些工整而略顯潦草的筆跡,心頭微暖。這份“賞賜”,比那東海珍珠和蜀錦,更得她心。她清楚地知道,這背後意味著什麼——那個男人用他特有的方式,認可了她的“不務正業”,甚至為她提供了便利。
【看來,這條鹹魚,暫時還能在王府的藏書閣裡多撲騰幾下。】她自嘲地想,唇角卻不自覺地彎了彎。
她將這份心思收斂起來,依舊每日往返於王府與榆林坊之間,隻是懷裡多了這幾本珍貴的醫書,閒暇時便認真研讀。結合前世的常識與這個時代的醫術,相互印證,竟也頗有收獲。她將一些更簡便有效的清潔消毒理念,以及從手劄中學到的、針對時疫後體虛者的調理方子,不著痕跡地融入到坊間的防疫和善後工作中。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在宸王府強有力的推行和蘇晚晚等人不懈的努力下,京城的疫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遏製下去。
榆林坊內,早已不見當初的恐慌與絕望。新增病例連續多日為零,最後幾位病患也陸續康複,走出了隔離區,與家人團聚。坊間恢複了往日的生機,雖然依舊戴著麵紗,保持著距離,但人們的臉上重新有了笑容,小販的叫賣聲、孩童的嬉鬨聲再次響起,充滿了生活氣息。
其他各坊在借鑒了榆林坊的經驗後,疫情也相繼得到控製。曾經彌漫在京城的死亡陰影,終於被驅散。
這一日,太醫院院判周大人再次來到榆林坊,進行最後的巡查確認。他仔細查看了坊內的記錄,走訪了幾戶康複的人家,最後站在坊間的空地上,看著眼前井然有序、生機勃勃的景象,捋著胡須,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轉身,對著陪同在側的蘇晚晚,以及聞訊趕來的京兆尹府官員,聲音洪亮地宣布:
“經太醫院與京兆尹府聯合查驗,榆林坊疫情已徹底平息,即日起,解除封禁!此乃陛下洪福,宸王殿下督導有力,亦是王妃娘娘與諸位醫官、差役、以及所有鄉親共同努力之成果!本官定當如實上奏,為諸位請功!”
“萬歲!萬歲!”人群中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互相擁抱,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新生。
無數感激的目光聚焦在蘇晚晚身上。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句:“多謝王妃娘娘救命之恩!”
“多謝王妃娘娘!”更多的人跟著呼喊起來,聲音彙聚成浪潮,真摯而熱烈。
蘇晚晚站在人群中,看著那一張張劫後餘生、充滿感激的臉龐,聽著那震天的呼聲,心中百感交集。穿越以來的惶恐,替嫁的屈辱,麵對“活閻王”的恐懼,被流言中傷的委屈……種種情緒,在這一刻,似乎都被這純粹的感激所衝刷、所撫平。
她微微頷首,臉上帶著恬淡的笑容,眼眶卻有些濕潤。
【能活著,真好。能救下這麼多人,真好。】
消息很快傳回了皇宮。皇帝得知京城疫情徹底平息,龍心大悅,尤其是在聽聞榆林坊這個“樣板”在宸王妃蘇氏的親身參與下,成效最為顯著,且民心所向時,更是滿意。
隔日,宮中便有正式的賞賜頒下。不再是之前那帶著“和稀泥”意味的珍珠錦緞,而是實打實的褒獎。賞宸王蕭景玄黃金千兩,良駒十匹,讚其“處事果決,督治有功”。賞宸王妃蘇氏禦筆親書“仁心妙術”匾額一塊,另賞賜諸多珍貴藥材、古籍善本,明確表彰其在疫情中的“仁德與辛勞”。
這份賞賜,規格與意義都截然不同。尤其是那塊“仁心妙術”的匾額,等於是在官方層麵,為蘇晚晚正名,並將她的功勞牢牢釘在了功勞簿上。
當那塊覆蓋著明黃綢布的匾額被抬進宸王府時,下人們看向蘇晚晚的眼神,徹底變了。曾經的憐憫、同情、審視、甚至一絲輕蔑,都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的敬畏與信服。
這位替嫁而來的王妃,用她的行動和實實在在的功績,贏得了王府上下的尊重。
蕭景玄下朝回府,看到那塊被暫時安置在正廳的匾額,腳步微頓。他目光掃過那四個鎏金大字,臉上依舊沒什麼表情,隻是眼底深處,掠過一絲幾不可察的微光。
【還算……沒給本王丟臉。】他心底哼了一聲,目光下意識地尋梭了一下,並未看到那個身影。
蘇晚晚此刻正窩在自己的小書房裡,對著一本脈案苦思冥想,對外麵的熱鬨和那塊代表無上榮光的匾額,似乎並不太在意。
對她而言,疫情的平息,是階段性的勝利;皇帝的賞賜,是意外的驚喜。但真正讓她感到安心的,是那個男人態度的微妙轉變,以及自己在這座王府裡,終於不再是那個隻能瑟瑟發抖、任人宰割的浮萍。
她有了立身之本,哪怕這“本”目前看起來還如此微薄。
窗外,春意漸濃,陽光正好。
蘇晚晚放下醫書,伸了個懶腰。她知道,屬於她的挑戰還遠未結束,晉王的敵意,皇宮的莫測,王府的暗流……都還在那裡。
但至少此刻,她可以稍微喘口氣了。
這條鹹魚,總算是在這驚濤駭浪的第一卷裡,勉強……翻了半個身。
喜歡鹹魚王妃靠吃瓜逆襲請大家收藏:()鹹魚王妃靠吃瓜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