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激動的拍了拍桌子:“小李說的對,不管你投資多少,總要賣出去,賣給鬼佬也是掙錢,賣給我們國人呢,就算是一塊麵包,十分之一的人來買,那也是千萬人的消費,這是一份很大的本錢。”
王青也沉默了下來,確實沒有想到這些,李凡看了幾人接著說道:“基建是基礎,就是我們要種下的梧桐樹,水電道路三通,這就是本錢,根據企業大小類型,分配到各個區域,這樣才是有規劃的招商引資。”
“錢呢,哪裡有錢做這些,國家現在要發展,可沒有資金撥下來。”
“投資商可以貸款,你們為什麼不行,銀行的錢可以借給投資商,為什麼不能借給政府,抵押物,難道政府的信譽還比不上幾棟爛房子。”
梁老的眼睛都亮了,是這麼個理,人家能借,我為什麼不能借。
“人家建廠借錢是有以後的盈利做保證,我們借錢拿什麼還?引進的企業還要免稅,稅收不上來,用什麼還款。”
“誰說不收稅就沒錢還款,你建好的地呢,你那些工業園是擺設嗎?這些東西建起來就是賣的,地可以免費撥給你,但是上麵的這些總不能也免費吧,實在不行租也可以,三年五年簽訂合同,他們進來還要耽誤時間建設,現在多好,直接就能招人開工了。”
“可是,可是就算是租出去,賣出去,也不一定夠還錢,還不上錢政府的信譽怎麼辦?”
“看來王青同誌對自己的工作沒什麼信心呀,難道我建好了廠區,會沒人來投資,隻要投資的人不斷,怎麼會還不上,今天我來了,我給你一份底氣,一個億,我投資一個億,全部做基建,你覺得有沒有信心。”
王青眉頭皺了起來,一個億,說的輕巧,有這麼多錢做什麼不好,做基建有什麼利潤,幾人都轉頭看向了梁老。
梁老笑嗬嗬的說道:“忘了給你們介紹李凡同誌的身份,他是港城環球實業集團的董事長,有資格說這個話。”
“環球實業,那個橫跨十多個行業的實業集團,還堅持不上市的那個?”
“正是,不是不上市,已經準備上市了,集團內部已經在做整理,評估,不過我已經將港城那邊委托其他人處理,我看好這裡,以後我會專注國內。”
“哎呀,李董事長,梁老也是,怎麼不說清楚,不知道李董計劃投資多少,打算在哪裡建廠,請李董放心,所有的手續我們一路綠燈。”
“王青同誌,李凡同誌這次過來就是為了幫我們規劃,投資的事情以後再說,大概還有半個多月,集團的人員才會過來。”
“哦,梁老,李董,介不介意我將環球集團過來投資的消息放出去,說不定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投資。”
“不行。”梁老和李凡異口同聲的說道,李凡伸了伸手,拿起煙給幾人遞了過去。
梁老斟酌的說道:“目前李凡同誌的身份要保密,在集團公司來人之前,不能對外說,就算是來了,暫時也不能說,一切以李凡同誌發布的消息為準。”
“為什麼?這可是好消息,隻要傳出去,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對在內地投資有信心。”
“王青同誌,這個問題等會再說,還是先討論規劃的事,到時候你自然就知道,為什麼不能公布了,其實等集團人員一到,大家也都知道了,但是我今天來的事,不能說出去。”
王青舔了舔嘴唇,坐了下來,又突然站了起來問道:“李凡同誌,你剛剛說投資一個億,是一個億嗎,我沒聽錯吧。”
李凡笑著說道:“是,一個億,美金。”
“一個億,美金。”王青隻覺得一股幸福感從天而降,這下子全年的任務都完成了,天知道,自從擔任了招商局的局長,天天愁的就是到哪裡去招商,恨不得天天住在招商大樓裡,見到投資商都想拉著談幾句,頭發都不知道掉了多少。
“王青同誌,不要太過激動,也不用驚喜,我的投資目前隻是定位基建,不建廠,招商的工作還是要再接再厲。”
一盆冷水潑了下來,王青轉頭看向了梁老,梁老笑著說道:“不要涸澤而漁,李凡同誌是來幫我們種梧桐樹的,有了梧桐樹,鳳凰自然就來了,你還擔心招商的事嗎?”
“一個億,就算是美金也不夠,如果想要鋪滿整個地塊的建築和道路,我跟劉教授估算過,最少要10個億,這還隻是做的最簡單的建築。”
“劉教授是建築方麵的專家,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不過你們太保守了,10個億哪裡夠,我認為,最少要百億資金,才能建出一個雛形。”
梁老笑吟吟的說道:“不要說百億,十億我也沒有,現在能看見的隻有小李的一個億。”
“梁老說笑了,不是說一下子要掏這麼資金出來。”
李凡起身走到地圖上,指著靠近海灣的那一塊地:“我不知道這裡有多大,李章同誌,如果這裡要建工業園,能建多少個?計劃入駐多少企業?基建投入是多少?建好後能賣多少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凡一連串的問題,李章手裡的筆記個不停,李凡也知道他現在肯定答不上來,接著問道:“一個工業園一千萬夠不夠?十個工業園同時開建,人手夠不夠?工業園基建圖紙有沒有?一個億可以滿足多少工業園同時開工?”
“夠了,夠了,目前材料不貴,人手也有,沒必要做那麼大,估計五百萬就夠建一座工業園了,這些我們都有做過預算。”
“不夠的,相信我,一座工業園區,起碼要滿足同類型十家左右的廠家入駐,起碼大型廠房就要十間,還有宿舍,飯堂等等,人家進來了,不是基建的人手,而是進廠的人手,隨便一個廠就是數百人,一個工業園就是數千人,這些都要算進來。”
“前期可能沒有那麼多產業入駐,不過環球實業可以做第一批入駐的,十來個廠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我還會出麵,用我的影響力帶動一批人過來,應該不會少於三十家工廠。”
李章頭上的汗都冒出來了,手裡的筆都寫的飛起來了,做基建要人,廠裡也要人,這樣看來,頂多到明年,投資一落地,這裡就會多出一到兩萬人就業,還不算其他的產業,人多了,各行各業都會發展,所有的人都會往這邊集中。
李凡沉聲說道:“正常計劃,到明年這個時候,起碼不能低於十萬人,不然人家進來可招不到工人,我名下的企業進來,可以創造不低於三萬人的就業崗位。”
“梁老,這件事就要看你的了,這裡本地人不夠,需要外麵來人。”
“我知道,這件事我會向上麵申請,調動施工企業,自然會有大批的人手過來,不過工廠的工人就比較麻煩了。”
“這件事也可以以後再說,主要還是介紹信的問題,這種大批量人員流動,還是要上報上去,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吸引這些人過來。”
“應該沒問題,根據前期那幾個廠的效率,最低的工資也能達到20到30塊左右,這些還都是一些婦女,現在全國不知道多少人沒工作,到這邊一年也能掙幾百塊呢。”
李凡看著他一臉的得意,估摸是還很驕傲,歎了一口氣說道:“這才是我要過來的緣故,你知道他們工廠的利潤嗎?你了解過他們出口的價格嗎?人力資源是本錢,我們雖然人多,也不是用來這麼賤賣的。”
李凡看著漲紅了臉的兩人,知道他們說不出來,當然也不能怪他們,有人投資,能創造就業崗位就行了,而且也是實實在在的幫這些人找到了工作,對比以前可是好太多了。
“以普通工人為例,港城目前最高人工已經達到了兩千元左右,這也是我認為他們會過來的緣故,人工差太多了,就算是我也想過來,當然,我們要這麼高也不可能,畢竟要是一樣的話,人家就沒必要搬廠過內地了。”
“而且那邊消費高很多,一塊錢隻能買三個雞蛋,一斤米都要幾塊錢,比國內的物價高太多了,你們要根據國內的物價,計算出一個合理的工資水平,不然就是壓榨我們的人民。”
“可是現在國內物價比較平穩,如果按國內的物價,十塊錢就夠一個人生活了,這樣怎麼計算?”
“住宿呢,既然做工了,想吃點好的呢,生病的工廠報銷嗎?做幾十年工,年紀大了養老呢,你以為是國家企業,這些東西全都要考慮進去,還有合同,所有進廠的工人必須簽訂合同,工人的安全一定要保障,傷殘怎麼賠,死亡怎麼賠。”
王青和李章轉頭看向了梁老,梁老點了點頭說道:“是我們疏忽了,隻考慮了目前國內企業工人的工資,但是一些隱形的成本也要考慮進去,雖然是為了發展,但是也不能說不顧忌人民的健康,這些事要抓緊辦。”
喜歡四合院到港綜打開係統的正確姿勢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到港綜打開係統的正確姿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