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為了保證戰爭的持久能力,直接從整個戰場上穿了過去,一路上收了敵軍不少補給,過後就在大草原上遊蕩,聽見哪裡有叛軍,就會跑過去送點支援,這一走就是三個多月。
外蒙的動靜,也引起了華夏和蘇聯的關注,當然要有反應,不然這些人四處流竄怎麼辦,十萬大軍直接安排到了蒙古邊境,隻是駐守。
蘇聯此時國內的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國內經濟出現了負增長,各個民族對蘇共領導的政府不信任,蘇共放棄了領導地位,黨內的鬥爭越發白熱化了,當然顧不上外蒙。
不過也調動了駐外蒙蘇軍幫忙平叛,他們清楚的很,外蒙軍隊也就是這兩年多了一些,還是蘇軍撤退後的事。
外蒙也開啟了緊急征兵,國內預備役的人還是有不少的,三個月又征集了數萬大軍,直奔外蒙西部。
後麵的那一些零星的戰鬥已經顧忌不上了,這三個多月,巴特爾帶人已經占領了整個西部地區,手下的部隊已經達到了三萬人。
三萬人有兩萬人都安排到了前線防線,以托孫臣格勒為基地,建立西部防線,兩萬大軍堆積在整條防線上,現在也算是彈精糧足,就等著外蒙來進攻。
李凡這三個月不是白走的,不光是給後方遊擊隊員運送補給,也通知他們組織人手前往西部,遊擊人手留下三五十人,更好做為機動部隊。
不時的就數百人騎馬趕往西部,反正草原廣闊,外蒙的軍隊大多在城池中駐紮,外麵隻有蒙古包,也沒人阻攔,而且這些人手中都有槍,誰會沒事乾來阻攔他們。
李凡也在往西部防線趕去,這裡守不守得住,意味著這一次戰爭能不能打下去,李凡當然要保證第一次防守的勝利。
隨著外蒙軍隊到來,戰場的火藥味更加濃了,巴特爾這邊每過一天都會有人來投奔,人數已經達到了人,對麵現在已經有多大軍,已經打了好幾次陣地戰,不過是互有勝負。
隨著李凡的到來,軍中的士氣大漲,主要是為首的巴特爾知道,以李凡的身手,搞不好直取敵軍指揮官都沒問題,要是炸了軍火庫,對麵這些人也隻是待宰的羔羊。
外蒙軍營的一聲爆炸,拉動了大戰的號角,這次外蒙也學聰明了,軍火在各個隊伍中,每支軍隊都有,李凡出動也隻是端了三支隊伍的軍火,就被發現了。
不是人被發現,而是他們發現軍火沒了,李凡也沒辦法,隻能引爆了第四處,接著就直奔外蒙軍隊指揮官,李凡也沒問是誰,直接收入空間就跑。
巴特爾也發動了全麵進攻的號令,剛開始還有點抵抗,等到手中彈藥一完,一支支隊伍開始崩潰,就算是後麵還有彈藥的軍隊,也接不到上麵的命令,隻能各自為戰,如何是有統一指揮的人民軍的對手。
戰鬥打了七天,外蒙軍團崩潰四處逃散,沒有人指揮,隻能各自帶人逃命,這一戰外蒙軍團死傷一萬多人,被俘虜的也有六千多人。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沒有這麼高的比例,人民軍也死傷了四千多人,不過打退了外蒙第一次圍剿,士氣大漲,整個西部的民心也安定了下來,就算是有人心向外蒙,也不敢表露出來。
李凡也是鬆了一口氣,還有一年左右,剩下就是拉鋸戰,蘇軍過來戰鬥力也不一定有多強,慢慢打了,回到了軍營下達了幾條命令:
1、穩固西部防線,這次繳獲了不少武器裝備,先穩定西部的地盤;
2、敵後工作不能停,政治宣傳不能停,要擴大人民軍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來才加人民軍;
3、可以邊打邊談,如果外蒙政府願意談判,可以談,不過隻是緩兵之計,等穩固了地盤,等到這一個冬季過去,就是我們大舉進攻的時候。
巴特爾當然知道,馬上要入冬了,到時候條件更加的惡劣,大的戰役打不起來,除非蘇聯那邊安排大部隊過來,不然光靠留在外蒙的這些人,隻是打消耗戰而已。
外蒙戰敗,薑巴政府大驚,又一次向蘇聯求援,希望調動駐蒙蘇軍前往西部,戈爾巴喬夫現在正是一個頭兩個大的時候,哪裡有空理會你這些事,更是大罵薑巴廢物,一個國內泥腿子造反你都鎮壓不了。
不過還是同意了薑巴的請求,要求準備大軍出動的軍需物資,國內現在可沒辦法支援,調令到了外蒙,這邊駐紮的將領可不樂意了,馬上入冬了,叫我們去打仗,這裡的戰士已經都被腐化了,常年在外駐紮,好吃好喝的供著,早就沒了戰鬥信念。
滿口答應,就是不動身,物資也收了,拖過了不到一個月,一場白茫茫的大雪覆蓋了大地,李凡和巴特爾也是鬆了一口氣,終於拖到了寒冬來臨。
李凡找了個回去收集物資的借口,讓他們守好現在的防線就行了,小心偷襲,臨走時拉著巴特爾進行了一次密談,回歸還是不回歸,國內還沒拿定主意,如果事不可成,要求他可以循老撾舊事,這邊也可以放出風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