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走到那張分配給自己的繪圖板前,攤開了那套大型龍門刨銑床的圖紙。
圖紙是俄文原版,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各種尺寸、公差和技術要求,一些關鍵部位還有蘇方技術人員用鉛筆留下的修改痕跡和潦草的備注。
他深吸一口氣,沉下心來,開始仔細閱讀。
這台代號為“龍門5型”的大型刨銑床,是蘇聯五十年代中期設計的產品,專門用於加工大型水壓機橫梁、軋機牌坊等超大型工件的平麵和導軌麵。
工作台寬達三米,長度超過二十米,是個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
作為經驗豐富的鉗工,趙四對這類大型精密機床的安裝調試難度有著清醒的認識。
其核心難點在於超長床身導軌的精度保證和主軸箱的穩定運行。
蘇聯專家在時,或許依靠其成熟工藝和專用工具能較好解決,但現在……
他快速瀏覽著圖紙和旁邊那幾本配套的安裝調試日誌。很快,他敏銳地發現了問題所在。
首先,是關於床身導軌的最終精加工,刮研。
圖紙上隻標注了最終的精度要求:在全長二十米範圍內,平麵度誤差不大於0.02mm,且每25mm×25mm麵積內接觸點數不少於20點。
但是,至關重要的刮研工藝參數,如初始基準的選擇、刮削的順序、每遍刮削的餘量控製、測量調整的方法等等,圖紙和日誌上都語焉不詳。
隻有幾句模糊的提示,如“采用傳統漸進法”、“依靠經驗保證”、“使用專用平尺和水平儀檢測”。
其次,是關於主軸箱的動平衡調試。
日誌上提到需要一種“高精度動態平衡儀”來檢測和修正主軸的不平衡量,要求殘餘振動值低於某個極小數值。
但這種儀器的型號、使用方法、甚至是否隨設備到貨,日誌都未明確記錄。隻提到需“由專家現場指導調試”。
“問題就出在這裡。”趙四皺起眉頭。
沒有詳細的工藝參數,光有最終要求,就像隻知道目的地卻沒有地圖,安裝隊根本無從下手。
而那種專用的動平衡儀,恐怕根本就沒引進。
他立刻起身,找到李科長:“科長,我發現問題了。”
“圖紙和日誌缺少關鍵刮研工藝參數和動平衡調試的具體方法。安裝隊是不是卡在了導軌刮研和主軸振動上?”
李科長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讚許:“你看得很快!沒錯!”
“床身粗調水平後,導軌刮研進度極其緩慢,手工刮削效率非常低,而且精度反複波動,始終達不到要求。主軸箱空試時振動超標,嗡嗡響,根本不敢上刀。”
他歎了口氣:“刮研那邊,老師傅們憑老經驗一點點蹭,一個月也刮不完一根導軌。動平衡更是抓瞎,咱們廠根本沒有那類精密儀器。蘇方資料裡也找不到具體操作方法。”
“我去現場看看。”趙四沉聲道。
李科長點點頭:“好!我帶你去!”
來到總裝車間,那台巨型的龍門刨銑床床身已經就位,像一條鋼鐵巨鯨匍匐在地坑中。
設備沒安裝到位,大家的工作都沒辦法開展。十幾名老師傅和年輕技工正圍著那超長的導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