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告訴工人,擰到哪個力矩區間是安全的,哪個區間需要特彆注意,超過哪個極限值才代表異常。”
很快,一個簡易的測試台在車間角落搭了起來。
新舊螺栓在不同潤滑狀態下被逐一施加扭矩,用延伸計測量螺栓的微小伸長量,間接反映預緊力。
對比結果非常直觀:在相同的扭矩下,高強度螺栓的預緊力遠低於舊螺栓;而要達到相同的預緊力,高強度螺栓需要的扭矩確實要大得多。
“看見沒?不是螺栓不行,是咱們的老經驗不頂用了!”
王永洪指著測試數據對周圍的工人說,“這新家夥,就得用更大的勁才能讓它發揮本事!”
陳繼業也拿出了新鮮出爐的、標注了明確安全區和警告區的扭矩操作表,並講解了采用“扭矩轉角”聯合控製法來最終確保預緊力到位的方法。
工人們圍著看測試,聽著講解,臉上的疑慮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和躍躍欲試。
“原來是這樣!”
“懂了,趙主任,陳工,我們知道該怎麼乾了!”
車間主任老劉也鬆了口氣,大手一揮:“還愣著乾什麼?按趙主任和陳工的新法子,繼續裝配!都仔細點,做好記錄!”
裝配工作重新開始,這一次,工人們心裡有了底,操作起來沉穩了許多。
趙四和王永革、陳繼業留在車間,一直等到第一個連接部位的所有螺栓都按照新標準順利完成預緊,各項檢查指標合格,這才離開。
回到研究中心,天色已晚。蘇婉清提著一個保溫桶站在他辦公室門口。
“妮兒平時上學,家裡自行車我在騎了。”
”娘熬了點小米粥,讓我給你送來。說你晚上肯定又湊合。”
她把保溫桶遞過來,看了看他帶著倦色的臉,“又有問題了?解決了嗎?”
“嗯,解決了。”趙四接過還溫熱的粥,“一個小插曲,調整一下裝配工藝就行。”
“那就好。”蘇婉清沒多問,“粥趁熱喝。我回去了。”
送走蘇婉清,趙四回到辦公室,打開保溫桶,小米粥的香氣彌漫開來。
他一邊喝著粥,一邊拿起桌上那份關於螺栓連接係統知識的概要記錄。
他將其與陳繼業之前的計算資料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份簡明的《高強度螺栓連接設計與裝配要點提示》。
“永革,繼業,”他把兩人叫進來,“這份東西,你們看看。以後咱們中心經手的項目,凡是涉及關鍵螺栓連接的,都把這份要求附上,避免再出現今天這種問題。”
王永革翻看了一下,嘖嘖道:“四哥,你想得可真周到!這玩意兒實用!咱們也不用來時當救火隊員了。”
陳繼業仔細看後點頭:“確實,標準化和知識沉澱很重要。這能減少很多現場爭議和潛在風險。”
處理完這個突發狀況,趙四的精力再次集中到西北項目上。
他審閱著陳繼業提交的初步改裝方案,總覺得在進氣預熱和燃油係統防凍方麵,思路還是不夠大膽,驗證周期也偏長。
“高原低溫環境下,常規的預熱塞和火焰預熱器效率會大打折扣。”
趙四用筆敲著方案稿,“我們需要一種更快速、更可靠的熱源引入方式。”
他沉吟片刻,對陳繼業說:“明天,你跟我去一趟熱能動力研究所,他們那邊好像在搞一種新型的渦流加熱技術,也許可以借鑒一下思路。”
第二天,趙四帶著陳繼業外出調研。
而總裝車間傳來消息,采用新裝配工藝後,挖掘機的回轉支承連接部位安裝順利,首批三台樣機的總裝工作已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