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計劃”的啟動會議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召開。
會議規格極高,與會者除了幾位核心決策層領導,便是來自相關部委、中科院、頂尖高校和重點骨乾企業的負責人及首席專家。
趙四作為技術規劃組副組長列席,他的年輕與眾多白發蒼蒼的權威泰鬥同席,顯得格外醒目,卻也無人敢於小覷。
會議的核心議題,正是審議趙四牽頭起草的《“盤古計劃”總體技術規劃與第一階段實施方案綱要》。
當趙四站在投影幕布前,清晰、冷靜、邏輯嚴密地闡述“盤古計劃”的戰略目標、技術路線和首批啟動項目時,會場異常安靜。
他提出的“先啃硬骨頭,從源頭解決問題”的思路,尤其是將“超高精度坐標鏜床和螺紋磨床”的攻關列為“第一戰役”,得到了與會高層領導的明確支持。
“就這麼定!集中力量,打好‘母機之母’這一仗!要什麼條件,計劃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特事特辦!”主持會議的領導一錘定音。
決議迅速轉化為行動。
一份份蓋著“盤古計劃”鮮紅印章的調令和協調函,通過保密渠道發往全國各地。
趙四手中的特殊權限第一次展現出驚人的威力。
短短一周內,來自沈陽第一機床廠、昆明機床廠、北京機床研究所、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上海機床廠等單位的頂尖專家和技術骨乾,被以“緊急技術任務”的名義抽調出來,迅速集結到北京郊區一個剛剛騰空、戒備森嚴的舊廠區。
這裡,成為了“盤古計劃”首個攻堅項目——“901工程”(虛構,超高精度機床攻關項目代號)的臨時指揮部和總裝基地。
趙四作為技術總協調人,幾乎吃住都在指揮部。
他麵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將這批來自不同單位、各有絕活也各有傲氣的頂尖人才迅速捏合成一個高效協同的戰鬥集體。
項目啟動會上,爭論異常激烈。
“精度指標定得太高了!照這個標準,現有的主軸軸承、絲杠、導軌沒一樣合格!這根本不是改進,是重新設計!”一位來自沈陽的老專家敲著圖紙,眉頭緊鎖。
“光機部分精度上去了,數控係統怎麼辦?我們現在的數控裝置,穩定性都成問題,更彆說達到微米級補償的要求!”清華來的教授推了推眼鏡,麵露難色。
“還有測量!加工出來精度到底多少,我們現有的測量手段根本測不準!這不是瞎子摸象嗎?”計量所的專家一針見血。
會議室裡煙霧繚繞,氣氛凝重。每一個問題都直指核心,都是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趙四安靜地聽著,等大家把最尖銳的問題都拋出來後,他才站起身,走到黑板前。
“各位老師,各位前輩,問題大家都說得很透徹了。正因為難,才需要我們‘盤古計劃’來乾!”
他目光掃過全場,語氣沉穩而堅定,“問題一個個來解。”
“主軸、絲杠、導軌的精度和穩定性,由機床所和沈一機牽頭,成立精密功能部件組,集中攻關特種材料、超精加工和特殊熱處理工藝。”
“數控係統,由清華、北機研牽頭,成立數控係統組,重點突破伺服驅動、高精度光柵反饋和抗乾擾技術。”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計量所專家:“至於最關鍵的精度測量問題…”
就在這時,他腦海中那熟悉的提示音響起,時機恰到好處。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雙頻激光乾涉儀設計原理與技術要點詳解】!【現金5元】!”
一股關於激光乾涉測量原理、光學係統構建、精密機械調整機構、信號處理與誤差補償算法的海量知識瞬間湧入他的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