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淵城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各項事業如同雨後春筍般蓬勃展開。
築城、擴軍、興醫、牧馬、招攬流民、工坊生產…每一項都需要海量的資源投入。
每日裡,金山銀山般的物資流入流出,原本相對簡單的錢糧管理頓時變得無比複雜和龐大。
李麗麗負責的內政後勤部門壓力驟增。
她雖然機靈能乾,但畢竟年輕,麵對如此千頭萬緒,數額巨大的錢糧調度和賬目記錄,漸漸感到力不從心。
賬目開始出現混亂、錯漏,甚至偶爾發現一些基層小吏利用管理漏洞貪墨物資的現象,雖然及時查處,但也敲響了警鐘。
李麗麗急得團團轉,知道自己能力已到瓶頸,必須尋找專業的人才來負責這項至關重要的工作。
她開始在流民和投奔者中留意是否有擅長數算、心思縝密之人。
這一日,她在處理一批從周邊郡縣采購回來的鐵料和鹽賬目時,發現數目怎麼也對不上,反複核算了幾遍,總是差著一小部分。
正當她焦頭爛額之際,手下一位女吏小聲建議道:
“李部長,要不…讓新來的那個梅姑娘幫忙看看?她平時沉默寡言的,但好像挺會算數,我們之前誰算不清的數目,找她一看就準。”
“梅姑娘?”李麗麗抬起頭。
“嗯,叫梅如水,是從兗州那邊逃難來的讀書人家女兒,家裡好像遭了兵禍,就剩她一個了。平時在文書房幫忙抄寫,從不多話,但眼神特彆清亮。”
“快請她來!”李麗麗如同抓住救命稻草。
不多時,一個穿著素淨青布衣裙,身形纖細,年紀約莫二十出頭的女子走了進來。
她麵容清秀,臉色有些蒼白,似乎帶著些憂色,但一雙眼睛果然如那女吏所說,清澈沉靜,透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沉穩和通透。
“民女梅如水,見過李部長。”她聲音輕柔,行禮的動作一絲不苟。
“梅姑娘不必多禮,”李麗麗趕緊將那份讓她頭疼的賬目遞過去,“快幫我看看,這筆采購賬,數目總是核不對,差了十七貫錢並三石鹽。”
梅如水接過賬目,沒有立刻說話,而是走到一旁的書案前坐下,將厚厚的竹簡和麻紙賬本攤開,又取過一把算籌當時尚無算盤)。
她的神情瞬間變得無比專注,那雙清澈的眼眸銳利起來,纖細白皙的手指如同穿花蝴蝶般,極其快速而精準地撥動著算籌,發出輕微而有韻律的劈啪聲。
她的目光在原始單據,入庫記錄和總賬之間快速移動,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繚亂。
李麗麗和旁邊的女吏都屏息看著,隻見梅如水眉頭時而微蹙,時而舒展。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梅如水停下了動作,抬起頭,語氣平靜卻肯定:
“李部長,賬目核對了。差錯出在三處:其一,鐵料入庫數量與采購單差三十斤,應是運輸途中損耗,但未做記錄;
“其二,鹽價每鬥記錄有誤,將‘三十五錢’誤寫為‘三十三錢’,差額在此;其三,最後一筆付款計算時,個位數進位上出了差錯。三處誤差累計,正好是十七貫錢並三石鹽的差額。”
她一邊說,一邊用筆在紙上清晰地將三處錯誤圈出,並附上了正確的計算過程。
李麗麗拿過來一看,頓時恍然大悟!果然是這些細微之處出了問題!
她之前隻顧著算總數,根本沒注意到這些細節!
“梅…梅姑娘!你真是太厲害了!”
李麗麗又驚又喜,激動地抓住梅如水的手,“你這算學本事,埋沒在文書房抄寫真是屈才了!”
梅如水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頭:
“李部長過獎了,隻是自幼家父嚴苛,督促學習了些數算之道,略懂皮毛而已。”
【內心os:李麗麗)這哪是略懂皮毛!這簡直是神算!人才!大大的人才!必須推薦給城主!】
李麗麗當即帶著梅如水和那份被理清的賬目,去求見袁大山和白素雅。
袁大山正在為日益龐大的財政開支和略顯混亂的賬目頭疼,聽到李麗麗的彙報和白素雅在旁的補充白素雅也對梅如水清晰的思路和沉靜的氣質很有好感),立刻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