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風卷過中原大地,卻吹不散倉亭大捷帶來的震撼。
當曹操潰敗的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時,整個中原的郡縣都在瑟瑟發抖,不是因寒冷,而是因恐懼。
他們曾在曹操鐵腕下戰栗,如今卻要麵對一個更加神秘莫測的新主。
鄴城發出的《安民告示》,便是在這般人心惶惶的時刻,如同一道暖陽刺破陰雲。
告示用最質樸的語言書寫,卻蘊含著雷霆萬鈞的力量:
“【告中原父老書】
吾袁大山,起於微末,深知民間疾苦。今曹操敗亡,天道昭彰。自即日起:
一、各郡縣官吏,凡願歸順者,一律留任,三年不征賦稅;
二、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流民歸鄉者分發田畝;
三、既往不咎,唯抗拒天兵者嚴懲不貸。
此誓,天地共鑒。”
這份由白素雅親自潤色,袁大山用朱筆簽押的告示,被抄錄了千百份。
李麗麗親自挑選了一支特殊的宣慰使團,成員不再僅僅是孔武力士,更多是精通文書算術的吏員,甚至還有張嬌嬌率領的一支女官隊伍。
她們帶著告示、糧種和醫藥,分赴各郡。
第一站,陳留。
這座曹操起兵之地,此刻城門緊閉。
守將蔡陽是曹操外戚,此刻正在城頭焦躁踱步。
他親眼目睹了倉亭戰場的慘狀,卻又不甘就此投降。
“將軍,城外有使者求見。”
“不見!讓他們滾!”蔡陽怒吼。
“可是……來的是個女子。”
蔡陽一愣,快步走到城垛邊。
隻見城下隻有三人,為首的女子身著素雅官服,不施粉黛,正是張嬌嬌。
她身後隻有兩名捧著文書的侍女,連一個護衛都沒有。
“陳留守將聽著,”張嬌嬌的聲音清越,在寂靜的城下格外清晰,“妾身奉袁公之命,特來傳達安民告示。將軍若開城歸順,保你官職如故;若執迷不悟……”
她頓了頓,抬手指向北方,“武二石將軍的三萬鐵騎,距此隻有半日路程。”
恰在此時,一騎快馬奔至城下,騎士高呼:
“急報!濮陽、東郡已開城歸順!許昌城中發生騷亂,天子下詔斥責曹操!”
城頭一陣騷動。
蔡陽臉色煞白,他環視四周,發現守軍將士的眼神都已動搖。
當他看到幾個偏將悄悄向後挪步時,終於長歎一聲:
“開城……”
第二個不戰而下的,是潁川。
這裡士族雲集,荀彧、郭嘉等曹操重臣皆出於此。
當李麗麗的馬車駛入陽翟城時,滿城士紳都在觀望。
“一個女人來做太守?成何體統!”
老士族陳珪在府中摔碎了茶盞。
他的兒子陳群卻沉吟道:
“父親且看這份告示。三年不征賦稅,開倉放糧,這手筆……曹操十年未曾有過。”
次日,李麗麗在太守府前設案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