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波濤在夜色中輕輕拍打著江岸,建業城吳侯府內的密室中,燭火搖曳,映照著在場每個人臉上凝重的神情。
孫權端坐主位,左側是以周瑜、魯肅為首的江東文武,右側則是剛剛抵達的劉備一行人。
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平靜地掃視著在場眾人,仿佛早已預料到今日之會。
“玄德公遠道而來,權感激不儘。”
孫權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疲憊,“如今袁大山勢大,江北之地已儘入其手。若再坐視不理,隻怕江東也難以保全。”
劉備微微欠身,神色懇切:
“備與袁大山素有舊怨,如今他勢如中天,若再得江東,則天下再無抗手。今日特來與吳侯共商大計。”
周瑜目光銳利地看向諸葛亮:
“孔明先生以為,如今之勢,該當如何?”
諸葛亮輕撫羽扇,不疾不徐地道:
“袁大山雖強,卻有三大弱點。
“其一,新政觸怒士族,中原各大世家表麵歸順,實則心懷怨懟;
“其二,擴張太快,根基未穩,各郡縣隻是傳檄而定,並非真心歸附;
“其三,水軍新建,雖有小成,卻難敵江東百年根基。”
魯肅接口道:“即便如此,袁軍陸戰之強,卻是毋庸置疑。曹操二十萬大軍在倉亭灰飛煙滅,此事不可不防。”
“子敬所言極是。”
諸葛亮點頭,“故而,若要抗袁,必先固守長江天險。瑜願親率水軍駐守柴桑,確保江防無虞。”
張昭忽然冷笑道:
“說得輕巧。袁大山在江北廣施仁政,百姓歸心。就算守住長江,又能守到幾時?依老夫之見,不如……”
“不如什麼?”周瑜猛地打斷,“不如像子布先生所說,向袁大山稱臣納貢?敢問先生,屆時是要將吳侯送去許昌為質,還是將江東水師拱手相讓?”
張昭頓時語塞,麵色漲得通紅。
孫權抬手製止了爭執,目光轉向劉備:
“玄德公,若聯盟達成,不知公能出多少兵力?”
劉備正色道:
“備雖兵微將寡,但有關羽、張飛等萬人敵之將,更有新野精兵八千。若得江東相助,願為前部,直取宛城,威脅許昌南翼。”
諸葛亮補充道:
“此外,亮已在荊州暗中聯絡伊籍、劉磐等人,若時機成熟,可裡應外合,共圖荊州。”
周瑜眼中精光一閃:
“孔明先生果然深謀遠慮。既然如此,我江東願出精兵五萬,戰船千艘,與玄德公共抗袁賊。”
就在雙方即將達成共識之時,魯肅忽然問道:
“卻不知聯盟之後,這盟主之位……”
此言一出,室內氣氛頓時微妙起來。
關羽、張飛立即挺直腰板,目光炯炯地看向孫權。
周瑜身後的程普、黃蓋等老將也都不由自主地握緊了佩劍。
諸葛亮微微一笑:
“盟主之位,自然是能者居之。依亮之見,不如各自為戰,互為犄角。
“我主取荊州,吳侯守江東,如此既可避免號令不一,又能相互呼應。”
周瑜沉吟片刻,點頭道:“如此也好。不過,既然聯盟,總要有個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