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元年,正月十六,華朝第一次大朝會。
天色未明,洛陽皇城的輪廓在稀薄晨霧與未熄宮燈映照下,顯露出森嚴氣象。
朱雀門外,等候入朝的官員們已排成長列。
與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這支隊伍中,身著朱紫,位列公侯者,十之七八皆是麵孔黝黑,舉止間帶著沙場煞氣或工匠樸拙之氣的“潛淵係”骨乾。
他們或許不太熟悉繁複的覲見禮儀,相互間的招呼也多是拍肩捶胸,帶著軍營裡的爽朗,但人人眼中都閃爍著一種昂揚的,急於做事的銳氣。
“咚咚咚——”景陽鐘響,宮門緩緩開啟。
百官按品秩魚貫而入,走過巨大的廣場,步入氣勢恢宏的太極殿。
殿內金碧輝煌,蟠龍柱下,禦座高懸,袁大山已端坐其上,冕旒後的目光平靜而深邃。
白素雅則於珠簾之後,雖不直接臨朝,其存在本身便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內心os:袁大山看著台下這群大多跟自己一樣出身微末的兄弟夥計,心裡有點想笑,又有點自豪:好嘛,這朝堂,跟咱當初的工棚議事也沒差太多,就是地方敞亮了,衣服好看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禮官引導下,山呼之聲響起。
聲音洪亮,卻難免參差不齊,不少武將動作僵硬,顯然是臨時惡補的禮儀。
站在文官隊列稍後位置的諸葛瑾、顧雍等前朝舊臣,眉頭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很快掩飾過去,隻是垂下的眼眸中,難掩一絲詫異與不適。
這朝堂……太不一樣了。
“眾卿平身。”
袁大山聲音沉穩,“今日乃新朝首次大朝會,諸事繁雜,不必過分拘泥虛禮,有事速奏,講求實效。”
開場白就定下了基調——效率至上。
首先出列的是新任尚書令柳如夢。
她手捧一卷厚厚的文書,聲音清晰,語速不快卻條理分明:
“陛下,娘娘。根據各地初步統計,去歲戰事波及州郡,田畝荒蕪約三成,流民登記在冊者逾百萬戶。
“戶部侍郎李四火已初步擬定《墾荒安民令》,核心有三:
“一,無主荒地,準許流民開墾,三年內免賦;
“二,由將作監提供改良農具圖樣,各郡縣工坊仿製,低價或賒貸與民;
“三,興修水利之處,優先以工代賑。請陛下禦覽。”
她沒有堆砌辭藻,直接切入核心問題,列出解決方案。
袁大山接過內侍傳上的文書,快速瀏覽,隨即點頭:“準!即刻下發各州郡,令其限期上報實施細則,不得拖延!”
【內心os袁大山):李四火這小子,搞後勤出身,數據就是紮實。柳如夢歸納得也清楚,一眼就能看明白要害。】
“臣遵旨!”柳如夢躬身退下,動作乾淨利落。
緊接著,工國公張三鐵出班。
他手裡拿著的不是笏板,而是一卷巨大的圖紙,顯得有些突兀,但他渾不在意,甕聲甕氣地彙報:
“陛下,洛陽至長安的官道拓寬、取直工程,圖紙、預算已由牛小牛核算完畢,征發民夫及物料調度方案也已擬妥。
“另,黃河幾處險要河堤加固,需立即動工,以防春汛。還有,各主要礦場需增加安全措施,這是臣擬的《工礦安全條陳》……”
他一項項說著,全是實打實的工程,數據精確,工期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