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鐵也悶聲開口道:
“修路築城,需健壯民夫。醫道興,則民夫健,工程速。此利於國計民生之事,俺覺得好!”
他說話直接,卻往往能說到點子上。
李麗麗緊隨其後,她如今負責部分宣傳教化,聲音清脆:
“正是!可印發通俗醫書,教導百姓基礎衛生知識,如飯前洗手、不飲生水,此乃預防疾病之根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看著潛淵係核心成員紛紛力挺,周琛等保守派頓時啞口無言。
他們這才清晰地意識到,這個新朝的核心,早已不是他們熟悉的那個士大夫階層,而是一群講究實際、效率,且對皇帝皇後絕對忠誠的“自己人”。
袁大山見火候已到,一錘定音:
“此事無需再議!朕意已決!即日起,成立太醫署,隸屬工部……不,獨立出來,直隸於尚書省!白如雪任太醫署令,正三品!總領天下醫政、醫學教育、藥材管理及疫病防治。
“即刻著手編寫《新編本草綱目》,並於各州郡設立惠民醫局,各縣設惠民醫館,招募、培訓郎中,推廣新醫道!所需錢糧,由戶部錢六斤、梅如水負責)優先撥付!”
“臣,白如雪,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皇後信任!”
白如雪出列,跪拜接旨,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但眼神無比堅定。
她從一個懂些草藥的流民女子,走到今天的位置,全靠陛下當初的袁大哥)的知遇和培養,以及皇後姐姐一直以來的支持。
退朝後,新政令以極高的效率頒布天下。
由白如雪主導,張三鐵工部協助建設醫館,錢六斤、梅如水保障資金,李麗麗負責宣傳的龐大醫療體係建設工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白如雪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精力。
她親自培訓第一批來自軍隊和民間的骨乾郎中,將“消毒”、“隔離”、“預防為主”、“望聞問切係統化”等理念傾囊相授。
她編撰的教材,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還配上了簡單的圖畫,便於文化不高的郎中和百姓理解。
在洛陽率先設立的第一家“洛陽惠民醫總局”成了樣板。
醫館內明亮整潔,劃分了不同的診療區域,強調通風和用水清潔。
郎中都需穿著特製的乾淨罩衣,診療器械使用前必須用沸水或草藥湯消毒。
醫館不僅看病抓藥,還定期組織宣講,向市民普及基礎的衛生知識。
起初,一些百姓和舊派郎中對這些“新規矩”將信將疑,甚至有些抵觸。
但很快,事實證明了其有效性。
初夏時分,洛陽鄰近的偃師縣幾個村落,突然爆發了類似痢疾的時疫。
若在以往,消息傳遞緩慢,救治方式落後,往往會造成大量死亡。
但這一次,洛陽惠民醫總局接到地方醫館急報後,白如雪親自帶隊,率領一支由她培訓出的精英郎中組成的防疫隊,帶著充足的藥物和消毒物資,第一時間趕赴疫區。
他們迅速隔離病患,對水源和環境進行消毒,按照新醫道的方法對症下藥,同時向當地百姓宣講不吃腐敗食物,注意飲水衛生的重要性。
得益於新修通的平坦馳道張三鐵的功勞),人員和物資轉運極快。
結果,原本可能蔓延數縣,奪走成千上萬性命的一場瘟疫,在短短半個月內就被撲滅在了萌芽狀態,死亡人數被降到了驚人的個位數!
消息傳回洛陽,朝野震動!
那些曾經持反對意見的官員,此刻也無話可說,甚至暗自慶幸這新醫道的推行。
民間更是歡聲雷動,對皇帝、皇後和白如雪感恩戴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白醫仙”、“活菩薩”的名聲不脛而走,甚至蓋過了許多曆史留名的神醫。
皇宮禦花園內,袁大山和白素雅正在散步。
“如雪這次做得漂亮!”
袁大山心情舒暢,看著眼前欣欣向榮的宮苑,內心os:“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啊!雖然隻是最基礎的,但在這個時代,就是降維打擊!”
白素雅依偎在他身邊,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
“是啊,如雪妹妹真是長大了,獨當一麵了。看到她能用自己的所學救這麼多人,我真為她高興。”
她頓了頓,語氣柔和卻堅定,“大山,我打算從內帑撥出一筆款子,支持如雪在各地惠民醫局旁,增設‘慈幼堂’,專門收容孤寡幼兒,並派醫者看護。”
“好!當然好!”
袁大山毫不猶豫地答應,攬住她的肩頭,“你想做的,隻要是利國利民之事,我都支持。我們的帝國,不僅要強大,更要有溫度。”
夕陽的餘暉灑在兩人身上,拉長了依偎的身影。
他們不僅是共享江山的帝後,更是誌同道合的伴侶,正在用他們的方式,一點點改變這個時代。本章完)
【下章預告:】
張三鐵主持的全國“馳道”修建計劃取得重大突破!
以洛陽為中心,連接各州郡的標準化道路網絡初步建成。
新路采用夯土、碎石、石灰混合的新技術,更加堅固平坦,極大便利了交通、軍事調動和商業往來。
商隊歡呼:“新路太好走了!節省一半時間!”
基建狂魔的威力再次顯現,帝國的血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暢通起來!
敬請期待《第218章:道路貫通·天塹變通途》!
喜歡農民工在三國虐爆名將能臣請大家收藏:()農民工在三國虐爆名將能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