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略道:“錯!我皇當初雖說還沒有能力和整個大唐抗衡,可要是進了宮,在陛下您五步之內,完全可以讓陛下您血濺當場!
誰會想到一個大病初愈那樣瘦弱的少年,會擁有如此可怕的能力?
但我皇並沒有這麼做。”
李景略說的,都是趙仙羆日常給虎賁營以及大秦軍隊將官洗腦的。
目的就是樹立起一個沒有私心,完全是為了帶領華夏民族,走上一個從未有過的巔峰的光明大帝形象。
李景略繼續道:“還有後來貴國太上皇七十歲壽誕,我皇曾給過陛下您一次機會,在趙家和相州李家的冤情大白於天下時,讓陛下您再做一次選擇。
可那次陛下您仍舊選擇了昏庸之道,偏袒高家。”
“昏庸之道??”
李世民臉色冰寒:“他認為朕那次的判決是昏庸之道?那他知不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個國家的組成那麼錯綜複雜,朕就是殺了高無憂又如何?能給朕帶來什麼好處?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
朕已經給與了高無憂處罰,既給了趙李兩家一個交代,也能顧念高家乃是功臣之家,給高家留個後,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判決!”
談到當初趙家趙蘊古被殺之事,魏征忍不住站出來道:“陛下,神武帝當初進宮為其父申冤的事,確實是陛下您的判決有失公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世民大怒:“你閉嘴!”
看著大殿裡像孔穎達虞世南一些人,也都想開口站在魏征一邊,李世民掃視大殿裡所有官員道:
“水至清則無魚!事情沒有落到你們頭上,你們隻能做個旁觀者,覺得高無憂可以殺,該殺。
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犯事的不是高無憂,而是你們自己或者你們的子嗣,你們要不要朕饒你們一命,饒你們的子嗣一命!”
大殿裡大唐的文武百官聞言陷入沉默。
人人都知道律法就擺在那,但人人都很難跨過事情落在自己頭上,落在自己家人頭上,難抵私心這一關。
平心而論,大殿裡很多官員,都欣於聽見李世民剛才說的這句話。
這樣就可以保證他們在將來犯事時,沒到罪大惡極非殺不可的情況下,李世民能饒他們或者饒他們子嗣一命。
但很快便有人意識到一點,李世民說的這種特殊對待,僅僅隻是對一些身份特彆位高權重的人而言。
比如申國公高家,是大唐開國元勳,又是長孫皇後的娘家,所以當初本應判死刑的高無憂,才會被李世民想著網開一麵。
如果換做普通官員,比如趙蘊古,甚至不需要什麼確鑿的罪名,隻需要李世民雷霆一怒,就有被殺的風險。
所以李世民這句話表麵上說的好聽,實際上也沒多大作用,反而讓不少官階較低的官員,感覺自己的命不如皇室公卿的命,一陣心寒。
李世民似乎也察覺到自己一番話說下來,大殿裡官員瞬間就形成了兩派。
那些官位爵位高的微有些振奮。
那些官位爵位低的,則是情緒難免有些低沉。
他隻能深吸一口氣,努力壓下心裡的怒火,讓自己冷靜下來。
李景略靜靜看著大唐文武百官反應,看著李世民沉著臉端坐著。
他說道:“陛下您當初的判決到底公不公允,其實文武百官還有您自己心中都清楚。
但我想說的一點是,那次我皇仍舊沒有因為私仇,而在大殿上對您直接動手。”
眼見李景略總在拿以前那幾幕說事,好似趙仙羆幾次能殺了自己卻放過了自己,李世民不由大為震怒道:“他敢動手嗎?就算他真能傷到朕,他自己又能逃得掉嗎!他趙家以及李家王家的人,又能逃得掉嗎!!”
喜歡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長安!請大家收藏:()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