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薑小伍穿越明朝,輔佐太子朱標,並與朱元璋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
杏林春暖,大明新篇
薑小伍醒來時,頭痛欲裂,鼻尖縈繞著一股濃重而陌生的檀香味。他記得自己明明是在醫院的值班室裡,連續一台三十六小時的心臟搭橋手術後,累得趴在桌上睡著了。作為一名現代頂尖的心腦血管外科醫生,他從未想過“睜眼換世界”這種離奇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躺在一間古色古香的臥房裡,身上蓋著錦被,一個穿著明代服飾的小丫鬟正端著藥碗,小聲啜泣。
“太子殿下,您終於醒了……”
太子?薑小伍心中一咯噔,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修長但蒼白無力,隨即摸了摸自己的臉,觸感陌生。他掙紮著起身,踉蹌到一麵銅鏡前,鏡中映出一張清秀但病態蒼白的青年麵容,眉宇間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鬱氣。
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他現在是大明洪武朝的皇太子——朱標。而原主,正是在一場風寒後,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一命嗚呼,才讓薑小伍的靈魂占據了這具身體。
“殿下,太醫院的院使們都在外麵候著呢。”丫鬟提醒道。
薑小伍,或者說現在的朱標,深吸一口氣。他了解曆史,知道朱標是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繼承人,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奠基人,可惜英年早逝,他的死直接導致了後來朱棣的靖難之役。如果自己能治好這具身體,不僅能活命,或許還能改變曆史的走向。
“讓他們都進來吧。”
太醫院的禦醫們魚貫而入,為首的老禦醫跪地請安後,小心翼翼地探了探朱標的脈,眉頭緊鎖,嘴裡念叨著“殿下元氣大傷,風寒入體,當以溫補為主……”
薑小伍聽著他們用“陰陽五行”、“氣血虛浮”的理論分析,內心卻是一個現代醫生的冷靜診斷。根據原主的記憶和這具身體的感受,他判斷這絕非簡單的風寒。長期的精神壓力、營養不均、缺乏鍛煉,加上這次急性感染,誘發了潛在的心臟疾病和嚴重的免疫係統問題。在那個時代,這就是個無解的絕症。
“本宮知道了,”朱標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你們開的方子,先放著吧。本宮想自己靜養幾天。”
禦醫們麵麵相覷,不敢多言,隻得退下。
接下來的幾天,朱標開始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他以“靜養”為名,謝絕一切探視,包括他的父親——洪武大帝朱元璋。他讓貼身太監悄悄準備了炭盆、烈酒、乾淨的布巾和幾把鋒利的小刀。夜深人靜時,他屏退左右,用烈酒和火焰為簡陋的“手術刀”消毒,對著銅鏡,在自己手臂上劃開一道小口,觀察血液的凝固速度和顏色。
他又根據記憶中宮廷菜譜的油膩和禦醫們“溫補”的藥材,推斷出這具身體長期處於高血脂、高血糖的亞健康狀態。他開始給自己製定“康複計劃”:清淡飲食,要求禦膳房多蒸煮、少油炸;在寢宮內進行適度的散步和呼吸訓練;最重要的是,他利用太醫院有限的藥材,配伍出一些能夠活血化瘀、增強免疫力的方子——這些方子看似平平無奇,卻蘊含著現代藥理學的知識。
半個月後,當朱元璋再次來看望兒子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麵色蠟黃、氣息奄奄的朱標,雖然依舊清瘦,但臉上已經有了血色,眼神清亮,說話中氣十足。
“標兒,你……你好了?”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這位殺伐果斷的皇帝,在唯一的繼承人麵前,永遠隻是一個憂心忡忡的父親。
“托父皇洪福,兒臣已無大礙。”朱標躬身行禮,姿態從容不迫。
朱元璋龍顏大悅,但隨即又起了疑心。太醫院的那些庸醫治了半個月毫無起色,怎麼兒子自己“靜養”了半個月,反而脫胎換骨了?他不動聲色地留下,與朱標徹夜長談。
這一夜,朱標不再僅僅是那個仁厚的太子。他跟朱元璋聊起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建議改革軍隊的訓練方法,減少士兵的非戰鬥減員;他談起了“藏富於民”,認為朝廷的稅收應有一定限度,讓百姓休養生息,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甚至畫出了簡易的水利工程圖紙,講解如何利用水力灌溉農田,提高糧食產量。
朱元璋越聽越心驚,越聽越興奮。這些觀點,有的他隱約想過,有的卻聞所未聞,但每一個都切中要害,直指大明朝的根基。眼前的兒子,仿佛一夜之間被打通了任督二脈,變得深不可測。
“標兒,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朱元璋緊緊盯著兒子的眼睛。
“兒臣隻是病中偶得,胡思亂想罷了。”朱標謙虛地回答。
朱元璋哈哈大笑,拍著朱標的肩膀:“好!好一個胡思亂想!我大明有你這樣的太子,何愁不興!”
從那天起,朱元璋對朱標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僅僅把朱標當成一個需要保護的繼承人,而是開始把他當成一個可以商討國事的“夥伴”。他時常在深夜獨自一人來到東宮,與朱標一邊下棋,一邊談論朝政。朱標那些超越時代的見解,總能給朱元璋帶來新的啟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元璋甚至開始稱呼朱標的字,而朱標在一次酒後壯膽,也鬥膽叫了朱元璋一聲“老朱”。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開懷大笑,眼中滿是欣慰。他們之間,漸漸多了一層“忘年交”的情誼。
朱標的身體在“現代療法”的調理下徹底康複。他開始走出東宮,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他寬厚仁慈,但處事果斷,迅速在朝中樹立了威信。他設立“惠民藥局”,用自己改良的藥方免費為窮人治病;他改革科舉,增加了實際政務的考核;他甚至說服朱元璋,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刑罰。
洪武二十五年,曆史的長河在此處拐了一個彎。朱標沒有像曆史上那樣在視察陝西後病逝,而是精神抖擻地向朱元璋提交了一份詳儘的《西北經略圖》。
朱元璋看著眼前健康、睿智、且深得人心的兒子,終於做出了決定。他在奉天殿召集文武百官,當眾宣布:
“朕春秋已高,太子標仁德聰慧,足以安天下。朕決定,於明年元旦,舉行傳位大典,朕退居幕後,為太上皇。自今日起,朝中大小事務,皆由太子朱標裁決!”
滿朝文武跪拜山呼,心中卻是一片坦然。朱標的賢能,早已深入人心,他繼承大統,是眾望所歸。
登基大典後,新帝朱標並沒有立刻搬進乾清宮。他先去了華蓋殿,那裡,他的父親,太上皇朱元璋,正穿著一身常服,悠閒地喝著茶。
“老朱,以後就可以安享清福了。”朱標笑著坐下,親自為朱元璋續上茶水。
朱元璋呷了一口茶,看著眼前氣度非凡的兒子,感慨萬千:“標兒,你比朕強。朕打下了這片江山,而你,能讓這片江山長治久安。有你,朕放心了。”
“那以後,咱們就不是君臣了。”朱標眨了眨眼,“我陪你下棋,你給我講你當年打天下的故事,如何?”
“好!”朱元璋朗聲大笑,“一言為定!”
夕陽的餘暉透過殿門,灑在父子二人身上。一個是從屍山血海中走出的開國雄主,一個是來自未來的靈魂醫者。他們跨越了六百年的時空,在此刻,成為了最懂彼此的知己。
薑小伍,曾經的朱標,望著窗外大明王朝的萬裡江山,心中一片安寧。他不僅治好了一個人的病,更治好了一個王朝的隱疾,並親手將這艘巨輪,引向了更加波瀾壯闊的未來。而他,也在這段奇妙的旅程中,找到了比救死扶傷更重要的東西——親情與友誼。
本章完。
喜歡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