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兩當風起:鬆溝密信_旱魃:隴塬骸骨三百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旱魃:隴塬骸骨三百萬 > 第115章 兩當風起:鬆溝密信

第115章 兩當風起:鬆溝密信(1 / 2)

民國二十一年的正月末,春雪在黑鬆溝的山峁上留不住。正午的日頭一曬,崖壁上的積雪便順著岩縫往下淌,在窯洞口積成一灘灘泥水,混著去年秋天沒掃淨的枯樹葉,踩上去軟乎乎的,還帶著點冰碴兒的涼。

劉誌剛蹲在窯洞前的石階上,正幫著媳婦給娃補棉襖。針線穿過粗布的聲響,混著溝裡傳來的動靜——東頭馮大叔家的驢在叫,西頭的孩子們追著幾隻啄食的麻雀跑,手裡攥著的糖塊紙在風裡飄,是過年時舍不得吃剩下的。他抬頭望了望,窯洞外掛著的紅燈籠早就褪成了粉白色,竹架子也歪了,卻沒人舍得摘,像是要把這點新年的餘溫多留些日子。

“誌剛哥!”

喊聲從溝口傳來,劉誌剛手裡的針線頓了頓。是馮虎的聲音,帶著點平日裡沒有的急促。他站起身,把棉襖疊好放在石階上,剛要往溝口走,就見馮虎領著個半大孩子往這邊來。

那孩子看著不過十六七歲,穿著件洗得發白的藍布短褂,袖口磨出了毛邊,褲腳沾著雪水和泥,凍得有些發僵。他背上背著個小布包,緊緊貼在身上,像是裡麵裝著什麼寶貝。走到近前,孩子的臉凍得通紅,嘴唇有些發紫,卻直挺挺地站著,眼神亮得很,一點沒露怯。

“誌剛同誌,”孩子先開了口,聲音不大,卻咬字清楚,“我是從誌丹同誌那邊來的,給您帶了封信。”

劉誌剛的心猛地一跳。他上前一步,把孩子往窯洞裡讓:“快進來,先暖和暖和。”說著便喊媳婦燒碗熱湯,又朝著隔壁窯洞喊了兩聲“新輝、峻霖”。

吳新輝抱著本糧食賬本剛進門,賀峻霖就掀著門簾進來了,身上還帶著後山的寒氣。三人圍著炕桌坐下,孩子小心翼翼地解開背上的布包,從最裡層摸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信紙。紙邊有些磨損,像是被反複摩挲過,展開時還能聞到淡淡的草木灰味——許是路上怕受潮,特意夾在乾燥的草木灰裡帶過來的。

劉誌剛接過信紙,指尖觸到粗糙的紙麵,一眼就認出了劉誌丹的字跡。那字寫得遒勁,帶著股軍人的利落,開頭一句“誌剛同誌,見字如麵”,讓他瞬間想起去年秋天在子午嶺見到誌丹同誌的情景,心裡頭一下子熱了。

他輕聲念了起來,吳新輝和賀峻霖湊在旁邊聽,窯洞裡漸漸沒了聲響,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孩子笑聲,襯得屋裡愈發安靜。

信裡先提了眼下的局勢——蔣介石正把兵力往中原調,跟馮玉祥、閻錫山打得不可開交,雙方在河南、山東那邊膠著了快半個月,根本顧不上陝甘這邊的“剿共”。“眼下是難得的空隙,”劉誌剛念到這兒,手指頓了頓,“再等下去,等蔣介石騰出手來,咱們想動就難了。”

接下來便是正題。王泰吉同誌現在潛伏在楊虎城的部隊裡,已經悄悄掌握了一個營的兵力。再過些日子,這支部隊就要從陝甘交界換防到兩當縣。王泰吉計劃著,就借換防的時候發動兵變——那會兒部隊人心亂,又是在陌生地界,最容易成事。兵變之後,部隊就改編成紅軍陝甘遊擊隊第五支隊,隻是缺外圍的支援。

“需要你們黑鬆溝的武裝搭把手,”劉誌剛繼續念,聲音沉了些,“一是補兵力,你們那邊有經過訓練的戰士,還有些有戰鬥經驗的鄉親;二是幫著控製兩當城外的要道,彆讓國民黨的援兵進來。清明前後,在兩當縣城外的大槐樹坡彙合。”

最後,信裡也沒瞞著風險。雖說中原大戰給了機會,但兩當周邊還有不少國民黨的地方武裝,萬一兵變後沒能快速控製局麵,很容易被圍。而且得提前摸清兩當縣城的布防,不能硬碰硬,事成之後得趕緊跟主力彙合,不能久留。

劉誌剛把信讀了兩遍,又遞給吳新輝和賀峻霖。他坐在炕沿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炕桌邊緣,腦子裡過著事兒——去年冬天,誌丹同誌就跟他提過王泰吉,說那人是個硬骨頭,早年在渭華起義時就敢打敢衝,如今能在楊虎城的部隊裡站穩腳跟,還拉起一支隊伍,不容易。

“這機會得抓住,但不能急。”劉誌剛終於開口,語氣很穩,“兩當離咱們黑鬆溝有百十裡地,換防路線、城裡的布防,啥都不清楚,冒冒失失過去,不是辦法。”

吳新輝放下信紙,從懷裡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慢慢展開——是他之前憑著記憶畫的陝甘地區簡易地圖。他用手指點了點兩當的位置:“你看,兩當在咱們東南邊,中間隔了三座山,有條官道能走,但估計換防的部隊會走山道,能省不少路。咱們得先摸清楚他們走哪條道,還有城外的要道,大槐樹坡具體在哪個位置,這些都得弄明白,不然接應的時候容易亂。”

賀峻霖攥著拳頭,指節都有些發白。他剛從後山查完哨回來,身上的寒氣還沒散,眼神卻很亮:“我明天就帶兩個人去兩當附近探探。咱們喬裝成賣山貨的鄉親,去縣城裡轉一圈,看看王泰吉同誌的部隊到沒到,再摸摸城外的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誌剛點了點頭:“行,你們去的時候多留心,彆露了破綻。對了,帶點咱們溝裡的核桃和花椒,真遇上盤查的,就說去城裡換點鹽巴,順理成章。”

正說著,劉誌剛的媳婦端著熱湯進來了。那孩子捧著碗,小口小口地喝著,臉上漸漸有了血色。劉誌剛問起他路上的情況,孩子說從誌丹同誌那邊過來,走了整整五天,白天躲著國民黨的哨卡,晚上就找山洞或者破廟歇腳,布包裡的信一直沒離過身。

“誌丹同誌還說,”孩子喝完湯,把碗遞回去,認真地看著劉誌剛,“要是清明前沒收到彙合的信號,就讓您先守好黑鬆溝,彆硬來。”

劉誌剛應了聲“知道了”,心裡卻沉甸甸的。他知道誌丹同誌是怕他們冒險,但這機會實在難得——黑鬆溝的鄉親們,哪個不是盼著能早點過上安穩日子?去年夏天,陳珪璋的部隊來“剿共”,沒辦法,隻能棄了馮家堡,每天過這東躲西藏的日子,真是受氣。如今有機會跟著正規的紅軍隊伍乾,誰都不想錯過。

當天晚上,劉誌剛沒敢把消息立刻告訴所有人。他先找了馮虎和馮棟兄弟倆,這倆聰明能乾,是兩個好苗子。又找了村裡的老黨員周大叔,還有幾個跟著他打過仗的青壯年。幾個人湊在劉誌剛的窯洞裡,就著一盞油燈,把信裡的內容又說了一遍。

“我去!”馮虎第一個表態,拍著胸脯,“去年國民黨那幫龜孫子燒我家窯洞的時候,我就想著早晚得跟他們算賬。這次能跟著紅軍乾,我沒二話!”

馮棟比弟弟沉穩些,皺著眉想了想:“咱們手裡的槍太少了,也就百十來把,子彈也不夠。真要去接應,光靠這點家夥事兒,怕是不行。”

周大叔抽著旱煙,煙杆在炕沿上磕了磕:“我年紀大了,打不了仗,但我能幫著照看村裡的老弱,再讓婦女們多做些乾糧,給你們帶上。”

幾個人商量到半夜,終於定了個章程:先不聲張,由馮虎和馮棟分頭去聯絡溝裡的青壯年,願意去的就報名,不強求;賀峻霖明天一早就帶著人去兩當探路;吳新輝負責清點物資,看看現有的武器和糧食夠不夠。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賀峻霖就帶著兩個戰士出發了。他們背著裝滿核桃和花椒的布包,沿著溝裡的小路往東南走。劉誌剛送他們到溝口,反複叮囑:“路上小心,能摸清多少算多少,彆勉強。”

賀峻霖點了點頭,轉身鑽進了山林。晨霧還沒散,把他們的身影裹得嚴嚴實實,很快就看不見了。

劉誌剛站在溝口,望著霧氣繚繞的山林,心裡有些忐忑。他知道,從今天起,黑鬆溝的這份安穩,怕是要保不住了。但他更清楚,隻有把國民黨的部隊趕出去,鄉親們才能真正過上安穩日子。

回到村裡,馮虎和馮棟已經開始聯絡人了。他們沒敢大張旗鼓,隻是趁著鄉親們在田間地頭乾活的時候,悄悄把人叫到一邊,說有重要的事商量。大多數人一聽是要跟著紅軍乾,都很積極——去年夏天的仗,讓他們明白了,光靠躲是躲不過去的,隻有拿起武器,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最新小说: 替兄洞房後,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 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 被雪藏後,白露愛上我 九龍戰神:我的枷鎖是星辰 西遊:七仙女懷孕,管我土地爺什麼事? 剛大學畢業,你就肩扛麥穗了? 你是我最好的歸宿 抗戰:老李崛起,兵團也團! 大明:七歲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江易辰的醫武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