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東北早春,殘雪尚未褪儘,改革的春風卻已悄然吹進了這個深山小村。陳宇站在自家新砌的青磚院牆上,望著遠處蜿蜒的公路上不時駛過的解放牌卡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往日的寧靜。他腳下的院子裡,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搭建新廠房,電鋸切割木材的刺耳聲響與人們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新鮮木料的清香。
"爸,縣工商局的人來了!"陳風騎著嶄新的鳳凰牌自行車衝進院子,車鈴清脆的響聲驚飛了屋簷下的麻雀。少年穿著筆挺的的確良襯衫,胸前彆著副業隊的金屬徽章,意氣風發的模樣與十年前那個背著獵槍的孩童判若兩人。陳宇快步迎上去,正撞見兩位穿著藏青色製服的乾部,其中一人手中夾著的公文包鼓鼓囊囊,透著股嚴肅的氣息。
"陳隊長,我們是來考察你們申請的個體營業執照的。"為首的乾部推了推眼鏡,目光掃過院子裡忙碌的場景,"聽說你們想把副業隊改成山貨加工廠?"陳宇笑著將他們迎進堂屋,林悅早已沏好了熱氣騰騰的榛子茶。茶杯遞到客人手中時,瓷杯上"山之味"的燙金字樣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是林雨托省城的朋友設計的新商標。
"領導您看,這是我們的生產規劃。"陳宇展開一張泛黃的圖紙,上麵詳細標注著廠房布局、生產線流程,甚至還畫著簡易的機械傳動示意圖,"我們想引進一些小型加工設備,把鬆子、榛子的加工效率提上去。現在供銷社的訂單越接越多,手工生產實在跟不上了。"乾部們仔細翻閱著材料,時不時點頭,當看到陳宇用毛筆工整書寫的《安全生產守則》時,不禁露出讚賞的神色。
執照審批出奇地順利。拿到紅綢封麵的營業執照那天,陳宇特意殺了頭自家養的豬,請全村人吃流水席。院門口新掛的"山之味山貨加工廠"牌匾被紅綢揭開的瞬間,鞭炮聲震耳欲聾,硝煙混著肉香飄滿整個村子。林雨爬上梯子,將大喇叭固定在屋簷下,播放起鄧麗君的《甜蜜蜜》,惹得老人們直搖頭,年輕人卻跟著節奏偷偷哼唱。
改革的紅利很快顯現。陳宇帶著陳風跑遍了周邊縣市,與各大供銷社簽下長期供貨合同。他大膽采用分級定價策略,將山貨按品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特級鬆子裝在印著燙金圖案的鐵盒裡,專供城裡的國營商店;二級產品則用粗麻袋包裝,銷往鄉鎮集市。林悅帶著婦女們開發了新產品——用野山菊、薄荷葉製作的養生茶包,沒想到在縣城的百貨公司大受歡迎。
1983年,加工廠迎來了質的飛躍。陳宇咬咬牙,用積攢的全部積蓄,又從信用社貸了款,購入了全縣第一台電動篩選機。機器運進村那天,村民們像看西洋鏡似的圍得水泄不通。當傳送帶開始運轉,大小不一的鬆子自動分類滑落時,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歎。陳風操作著機器,汗水濕透了後背,卻笑得合不攏嘴:"爸,這效率比咱們手工快了十倍!"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陳宇開始琢磨拓寬銷售渠道。他帶著林雨坐上了開往省城的綠皮火車,在熙熙攘攘的站前廣場支起攤位。林雨舉著寫有"東北特產,天然無添加"的木牌,用清脆的嗓音招攬顧客。陳宇則現場演示如何辨彆優質榛子——"您瞧這果仁,飽滿發亮,咬一口嘎嘣脆!"他們帶去的五百斤山貨,不到兩天就銷售一空。
然而,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煩惱。隔壁村眼紅陳宇的生意,辦起了山寨加工廠,用摻沙子、注水的劣質產品擾亂市場。陳宇沒有選擇惡性競爭,而是帶著樣品跑到省質檢局,申請了質量認證。當"山之味"成為縣裡第一個擁有質量認證的農產品時,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購買山貨,請認準認證標誌,謹防假冒!"這一招不僅打擊了競爭對手,還讓"山之味"的品牌更響亮了。
1985年,加工廠的年營業額突破了十萬元。陳宇做了個驚人的決定:拿出一半利潤修建村小學。嶄新的紅磚教學樓落成那天,縣領導親自來剪彩。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嬉戲,教室裡傳出朗朗讀書聲。陳宇站在主席台上,望著台下村民們欣慰的笑容,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個饑荒的冬天,想起自己穿越時空的奇遇。此刻的幸福與安穩,是他用智慧和勇氣一點點掙來的。
然而,平靜的生活下仍有暗流湧動。一個暴雨傾盆的夜晚,陳宇在倉庫巡查時,發現牆角的貨物被人翻動過。他順著潮濕的腳印追到後山,在一棵老鬆樹下撿到了半塊閃著幽藍光芒的金屬片——正是觀測者組織的物品。陳宇攥緊金屬片,雨水順著帽簷流進衣領。他知道,無論日子過得多紅火,有些戰鬥永遠不會結束。
回到家,陳宇將家人召集到地窖。昏黃的燈光下,他再次拿出那枚青銅羅盤。羅盤表麵的紋路在燈光下若隱若現,仿佛在訴說著跨越時空的秘密。"咱們現在日子好了,但不能忘本。"他的目光掃過妻子和孩子們,"風子,你負責加強工廠的安保;林雨,幫我盯著往來的客商;悅,咱們的老手藝不能丟,該準備的還得準備。"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遠處的山巒在雨幕中若隱若現。陳宇站在窗前,看著加工廠廠房的燈光在雨中暈染成溫暖的光暈。八十年代的改革浪潮,讓這個深山小村煥發新生,也讓他在守護家人的同時,找到了新的使命。而在黑暗的深處,未知的挑戰正悄然逼近,等待著他再次挺身而出。
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