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的晨霧中,陳沐陽跪在新翻的田壟旁,指尖拂過剛播下的雜交稻種。這些由東方稻穗與非洲野生稻雜交而成的種子,此刻正靜靜躺在混有鱷魚糞的腐殖土裡。遠處傳來青銅號角的嗡鳴,三長兩短的信號意味著奴隸販子的帆船再次出現在河口。他迅速將陶製的防蟲盒埋入田埂——那裡麵裝著碾碎的萬壽菊與蛇蛻,是從非洲巫醫處學來的驅蟲秘方。
陳景行站在了望塔頂,青銅望遠鏡的鏡片上還凝結著昨夜的露水。他望著甲板上排列整齊的紅衣士兵,突然注意到對方此次攜帶了新型臼炮。"他們改良了攻城武器。"他低聲對身旁的努比亞酋長說道,指腹摩挲著城牆垛口新安裝的青銅護板。這些護板表麵布滿凸起的棱紋,是仿照穿山甲鱗片設計的,能有效折射炮彈衝擊力。
水源保衛戰演變成精密的地下博弈。陳沐陽帶領村民在主水渠上方修建了假河床,用蘆葦編織成流動的偽裝,真正的輸水管道則藏在地下三米處。每隔五十步,他們埋設了非洲白蟻巢穴改造的"活體警報器"——一旦管道被破壞,受驚的白蟻會迅速啃食連接的樹脂板,釋放出刺鼻的酸味。更絕的是"水雷陷阱",在河道中安置裝滿桐油的陶罐,陶罐頂部插著蘆葦製成的引信,遇火即燃。
食物儲備體係充滿原始與智慧的碰撞。陳景行借鑒東方的窖藏技術,在棗椰樹根部挖掘出螺旋形地窖,用棕櫚纖維和蜂蠟密封窖門。地窖內懸掛著非洲特有的驅蟲香草,地麵鋪滿乾燥的大象糞便——這種天然乾燥劑能有效防潮。陳沐陽則發明了"太陽能脫水倉",用拋光的青銅板製成反射鏡,將陽光聚焦在陶製曬盤上,使肉類脫水速度提升三倍。他們還將非洲部落的發酵工藝與東方釀酒技術結合,用野果和穀物釀造出具有麻醉效果的"戰鬥酒"。
防禦工事的改造堪稱建築奇跡。城牆外新增了三道防線:最外層是模仿豪豬刺設計的尖木樁陣,木樁表麵塗抹著從箭毒蛙提取的毒液;中間層是布滿陷阱的流沙區,踩到觸發板的人會陷入事先挖好的深坑;最內層是環形水渠,渠水引自尼羅河,既能防禦又能灌溉。陳景行還在城牆上安裝了"諸葛連弩2.0",將傳統弩機與非洲彈弓的彈力原理結合,可連續發射淬毒的青銅箭。
對抗策略深度融合東西方智慧。陳沐陽從非洲鼓語中獲得靈感,發明了"聲波密碼通訊係統"——用不同音調的陶製號角傳遞信息,每個音符對應特定的戰術指令。他還訓練了一群非洲灰鸚鵡,這些鳥兒能攜帶微型竹筒,筒內裝有用隱形墨水書寫的情報。陳景行則將孫子兵法的"虛實之道"與非洲的遊擊戰術結合,製定出"蜂巢戰術":將村民分成多個小隊,各自據守隱蔽據點,如蜂巢般相互呼應。
決戰在暴雨傾盆的午後爆發。奴隸販子的臼炮首先發難,炮彈擊中城牆時,青銅護板的棱紋將碎片導向兩側。陳沐陽見狀,立即指揮點燃河道中的"水雷",熊熊大火順著水流衝向敵船。當敵人棄船登陸,迎接他們的是尖木樁陣和流沙陷阱。陳景行則率領突襲隊從地道殺出,隊員們手持塗抹了非洲毒蛇毒液的彎刀,在雨中劃出致命的弧線。
戰鬥最激烈時,奴隸販子動用了火槍方陣。陳沐陽早有準備,他命人將裝滿辣椒粉的陶罐投向敵陣,同時吹響特製的號角——這種號角發出的聲波頻率與火槍的爆炸聲相似,擾亂了敵人的射擊節奏。更令人稱奇的是"影子戰術",村民們披著用非洲豹皮改製的偽裝,在雨幕中時隱時現,讓敵人誤以為遭到猛獸襲擊。
當夕陽染紅尼羅河時,戰場終於恢複平靜。陳景行在清理戰利品時,發現了一本葡萄牙語的航海日誌,裡麵詳細記載了奴隸販子的補給路線。陳沐陽則帶著孩子們收集敵人遺落的火藥,準備改良他們的"陶製手雷"。夜幕降臨時,營地升起慶祝的篝火,努比亞酋長將刻有非洲圖騰與東方雲紋的盾牌贈送給父子倆。天空之淚在匣中微微發燙,倒映著篝火的光芒,仿佛在為這場文明交融的勝利而閃耀。
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