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裹挾著潮濕的草木氣息漫過火山岩城牆,陳沐陽將青銅水瓢浸入新落成的蓄水池,水麵倒映著他鬢角新添的白發。經過改良的過濾係統讓池水清澈如鏡,底部鋪就的黑曜石與非洲運來的孔雀石相映成趣,這是阿帕奇帶領少女們連夜鑲嵌的成果。遠處傳來青銅齒輪轉動的聲響,那是科莫在調試新安裝的水力鍛造機——用亞馬遜湍急的溪流驅動的裝置,正將西班牙人的火槍熔鑄成帶有非洲圖騰的農具。
陳景行拄著雕刻著東方雲紋的棗木拐杖,在新建的學堂外駐足。二十餘名不同膚色的孩童圍坐在棕櫚葉編織的地毯上,阿帕奇手持用樹皮製作的混合文字課本,正在講解由漢字簡化而來的符號。"這個圖案,"她用羽毛筆指著牆上的圖騰,"既像非洲部落的太陽,又像我們印第安的火鳥,合在一起就是"光明"。"角落裡的黑人少年突然舉起陶片,上麵歪歪扭扭地畫著融合三種文明元素的符號,引發一片驚歎。
食物革命在梯田與樹屋間悄然發生。馬庫圖帶領壯漢們將非洲的壟耕法與美洲的高台種植結合,在沼澤地帶開墾出浮動農田。他們用藤蔓和樹皮編織成巨大的網狀平台,上麵種植著改良後的水稻與玉米。更令人稱奇的是"空中牧場"——在高大的榕樹上搭建木質圍欄,養殖著從非洲帶來的珍珠雞與本地的金剛鸚鵡,這些飛禽既能捕食害蟲,又能提供鮮美的禽蛋。
防禦體係的進化堪稱藝術。塔卡霍指揮族人在雨林中鋪設了"聲波預警網":每隔五十步埋設青銅共鳴器,不同頻率的震動會觸發獨特的聲響。當西班牙巡邏隊的腳步聲傳入時,林間便會響起類似犀鳥鳴叫的警報。城牆頂部加裝了可旋轉的"青銅蓮花炮",這是陳景行結合中國古代投石機與非洲扭力裝置的發明,炮身雕刻的蓮花圖案在發射時會如花瓣般展開,將裝滿火藥與碎玻璃的陶罐拋向百米之外。
這日正午,偵察兵帶來緊急消息:西班牙總督率領的複仇艦隊已在河口登陸。陳沐陽立刻啟動"雨林迷宮"計劃。黑人戰士們迅速將標記路線的藤蔓扯斷,替換成布滿倒刺的毒藤;印第安婦女則將致幻草藥磨成粉末,混入溪流上遊。當殖民者的火槍隊踏入雨林,等待他們的是扭曲的光影與此起彼伏的怪異聲響——那是用青銅鏡與竹筒製造的聲學陷阱,讓敵人誤以為被千軍萬馬包圍。
最激烈的交鋒發生在黃昏。西班牙人動用了新式的連發步槍,密集的彈雨將了望塔的棕櫚葉屋頂打成篩網。陳景行沉著指揮,啟動城牆下的"地龍機關":隱藏的青銅管道突然噴出滾燙的桐油,瞬間在敵陣中燃起大火。陳沐陽則帶領"飛猴突擊隊",利用橡膠藤蔓在樹冠間飛躍,將裝滿辣椒粉的陶罐投向敵人。阿帕奇帶領的弓箭手埋伏在巨型蕨類植物後,她們的箭矢不僅淬毒,還綁著能發出尖嘯的竹哨,在夜空中劃出令人膽寒的弧線。
當月光照亮戰場時,西班牙軍隊已潰不成軍。幸存者們在沼澤中掙紮,被事先布置的漁網纏住,或是陷入流沙陷阱。科莫高舉著青銅戰斧,帶領黑人戰士清掃殘敵;塔卡霍則用印第安的草藥為傷員療傷。陳沐陽在檢查戰利品時,發現了殖民者的戰略地圖,上麵標注著數個未被發現的印第安部落據點——這意味著新的救援行動即將展開。
深夜的村寨沉浸在緊張的籌備中。鐵匠鋪的爐火徹夜不熄,工匠們將繳獲的金屬打造成輕便的鏈甲;學堂裡,阿帕奇和陳景行正在編寫新的戰術手冊,融合了東方的《武經總要》與非洲、美洲的戰鬥智慧。馬庫圖帶領族人製作"戰爭乾糧":將玉米、堅果與蜂蜜混合,壓製成便於攜帶的能量塊。而在村寨邊緣,孩子們將螢火蟲裝入特製的陶罐,這些"暗夜燈籠"將在下次突襲中發揮重要作用。
黎明前的黑暗中,陳沐陽和陳景行站在最高的了望塔上。天空之淚在匣中微微發燙,照亮了他們堅毅的麵龐。遠處,亞馬遜河奔騰不息,河麵倒映著點點星火——那是準備出征的戰士們手中的火把。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戰鼓與號角聲同時響起,這支由不同文明融合而成的軍隊,正邁著堅定的步伐,向著自由與尊嚴的未來進發。而在他們身後,村寨裡的梯田泛著新綠,學堂傳出朗朗書聲,熔爐中飛濺的火星如同希望的種子,在雨林深處綻放出璀璨的文明之光。
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