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穀的晨霜凝在抗寒服的絨毛上,阿圖抖了抖袖口,霜粒簌簌落在冰麵上,化成細小的水珠。營地遺跡旁的篝火早已熄滅,隻剩一堆冷灰,陳景行正攤開地圖,手指劃過冰晶穀到綠林穀的路線:“這條‘腐殖道’是必經之路,古籍裡提過,雨季過後會積成泥潭,現在雖過了雨季,可冰原融水滲下來,肯定還是爛泥地,踩深了會陷進去,泥裡還可能藏‘泥潭毒蟲’,被咬了會腫疼,影響走路。”
阿圖順著地圖指的方向望去,遠處的地平線下,隱約能看到一片暗綠色的區域,那就是腐殖道的入口,此刻正泛著淡淡的潮氣,風裡裹著腐葉的氣味,比冰原的寒氣多了幾分悶濕。“普通探測杖探不了泥潭深度,踩進去才知道深淺,太冒險。得先做‘泥潭深度探測杖’,能測泥深還能辨泥質,再做‘泥潭救援工具’,萬一有人陷進去能拉出來,總不能看著人往下沉。”
族人們立刻在冰晶穀邊緣找了塊乾燥的岩石地,開始分工:奇伯負責做泥潭深度探測杖——選了根五尺長的火山岩杆,這種石頭耐腐,不會被泥潭的酸性爛泥腐蝕;杆身用石刀刻上“15尺”的刻度,每尺用紅漆描粗,能快速看清深度;杆的一端削成鈍尖,尖部裹一層薄金屬片,防泥裡的碎石磨壞;金屬片內側貼一片“泥潭感應苔”,是從腐殖道邊緣采的,遇稀泥會變成深褐色,遇硬泥或碎石則保持淺綠,能直觀判斷泥質軟硬;杆尾綁一塊厚獸皮握柄,握起來不滑,還能在探測時穩住身體。
第一根探測杖做好,阿圖走到冰晶穀旁的小水窪裡,往窪裡填了些爛泥模擬腐殖道——將探測杖插進泥裡,刻度顯示“一尺”,感應苔變成深褐色,說明是稀泥;再插進旁邊的硬地,感應苔立刻變淺綠,刻度顯示“半尺”,與實際情況完全吻合,探測精準得很。
“泥潭裡陷進去難發力,得做‘泥潭救援網’,能兜住人,還能浮在泥上。”陳沐陽和塔卡開始編織救援網:用四根粗樹脂藤做網的主梁,每根藤都先在熱水裡泡軟用暖石加熱雪水),增強韌性;然後用細樹脂藤在主梁間編織成網格,網眼三寸見方,既能兜住身體,又不會漏泥;網的四個角各綁一個“浮力環”,用蘆葦杆捆成直徑一尺的圓環,內填乾燥苔蘚,能讓網浮在泥潭表麵,減少下沉;網的邊緣縫一圈粗藤繩,繩上每隔三尺綁一個木柄,救援時眾人能抓著木柄發力,不用直接踩進泥潭。
雅蘭則做“泥潭防滑靴”:鞋底用兩層硬木拚接,拚成半尺寬的方形增大接觸麵積,減少下陷),鞋底刻“米”字形深紋,紋裡填乾燥的苔蘚吸水後更貼泥麵,增強防滑);鞋幫用粗藤編織,腳踝處縫一圈彈性樹脂,能勒緊腳踝,防止泥灌進鞋內;鞋口還縫了塊防水布,垂到小腿,擋住濺起的泥水,避免褲腿被泥浸濕。
阿圖試穿防滑靴,走進模擬的爛泥窪——鞋底沒陷進泥裡,隻淺淺沾了層泥,走起來穩當,甚至能在泥麵上轉身,比普通鞋子防陷防滑太多。
泥潭毒蟲多藏在腐葉下,被咬了麻煩。雅蘭調配“強效驅蟲膏”:將之前剩下的驅蟲草碎、新采的“防蚊草”碎腐殖道邊緣長的,氣味能驅避泥潭毒蟲)、冰原獸油按433的比例混合,調成糊狀,裝進掏空的蘆葦筒,筒口塞軟木塞,方便塗抹;她還做了“防蟲麵罩”:用細藤編織成網罩,網內側貼一層薄冰蠶膜防毒蟲鑽進),膜上塗驅蟲膏,係帶用彈性藤做的,能勒緊頭部,避免毒蟲從縫隙鑽進去;麵罩隻露眼睛,連耳朵都能護住,比之前的麵罩防護更全麵。
所有工具準備妥當,日頭剛爬過樹梢,眾人背著工具朝腐殖道出發。走了約莫一個時辰,腳下的冰麵漸漸變成鬆軟的泥土,再往前,泥土變成深褐色的爛泥,腐殖道到了!泥潭寬約兩丈,泥麵泛著油光,表麵漂浮著腐葉,風裡的腐味更濃,偶爾能看到泥麵下有細小的黑影閃過,是泥潭毒蟲在蠕動。
“按探測杖指引,一人探路,一人持救援網待命,其他人跟在後麵,步幅彆超過半尺!”阿圖舉著泥潭探測杖走在最前,每走一步就將杖插進泥裡——大部分區域泥深一尺,感應苔深褐稀泥),需要小心;走到中間時,探測杖的刻度突然跳到“三尺”,感應苔變成深黑極稀泥),“這裡陷得深,繞開!”她趕緊調整方向,順著泥深一尺的區域走,救援網被塔卡和陳沐陽舉在身前,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走了半個時辰,終於跨過腐殖道,所有人的防滑靴上都沾了層泥,卻沒一人陷進深泥,連褲腿都沒被泥濺濕。剛走出泥潭,阿圖就感覺腳踝處有東西爬——是一隻指甲蓋大的泥潭毒蟲,正往褲腿裡鑽!她趕緊掏出驅蟲膏,往毒蟲爬過的地方塗抹,藥膏剛碰到毒蟲,毒蟲就蜷成一團,掉在地上不動了,顯然藥效夠強。
眾人趕緊互相檢查,在暴露的皮膚上都塗了驅蟲膏,再戴好防蟲麵罩,避免後續遇到更多毒蟲。又走了一個時辰,遠處的暗綠色越來越濃,樹木的輪廓漸漸清晰——綠林穀到了!穀口的樹木枝繁葉茂,藤蔓纏繞在樹乾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形成斑駁的光點,空氣裡彌漫著草木的清香,與腐殖道的腐味截然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在穀口搭臨時營地,彆貿然進去,綠林穀的藤蔓和毒蟲都多,明天再進穀找水源和野果。”阿圖選了塊靠近穀口的乾燥空地,地麵鋪著落葉,踩上去鬆軟,周圍有幾棵粗樹,適合綁帳篷繩。
奇伯和塔卡負責搭帳篷:用四根粗木杆做支架,架起雙層獸皮帳篷,外層獸皮塗防水膠防夜間露水),內層貼薄冰蠶膜防蚊蟲鑽進);帳篷門簾縫一圈驅蟲草碎,能擋住靠近的毒蟲;帳篷周圍挖了一圈淺溝,溝裡撒上硫磺粉從炎石穴帶的,毒蟲怕這氣味),形成一道“防蟲溝”。
雅蘭則去附近的樹上采野果:選了些泛紅的“甜漿果”,嘗著酸甜,沒毒,裝在防水袋裡,作為今晚的加餐;她還采了些新鮮的防蚊草,揉碎後撒在帳篷周圍,增強驅蟲效果;陳沐陽和陳景行則檢查白天用的工具——泥潭探測杖的感應苔用清水衝乾淨,救援網的浮力環曬乾,防滑靴上的泥刮掉,驅蟲膏的蘆葦筒蓋緊,確保明天進穀時工具都能用。
夕陽落下時,營地已經收拾妥當。帳篷裡點燃了一小堆炭火用乾燥的樹枝,煙小,不會引毒蟲),火上烤著甜漿果,香氣飄出帳篷;眾人圍坐在火邊,吃著壓縮果乾餅,就著烤漿果,喝著融雪囊裡的溫水,身上的疲憊漸漸消散。
阿圖靠在帳篷壁上,看著外麵的暮色——綠林穀的夜晚很安靜,隻有樹葉的“沙沙”聲和遠處的蟲鳴,沒有冰原的寒風,也沒有泥潭的腐味。她摸了摸腰間的驅蟲膏筒,又看了看放在一旁的泥潭探測杖,知道明天進穀還會遇到新的挑戰,比如纏繞的藤蔓、隱藏的蟲穴,可隻要手裡的工具還能用,彼此配合,就沒什麼好怕的。
沒人說話,每個人都在默默整理自己的裝備,炭火漸漸變小,帳篷裡的溫度卻依舊暖和。遠處的綠林穀深處,隱約能看到幾點螢火蟲的微光,像在為他們照亮明天的路。
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