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沒散儘,橡樹林裡的寒氣裹著鬆針的氣息,往人的衣領裡鑽。陳沐陽踩著沒腳踝的積雪,走到昨夜鑿開的凍溪旁,冰洞邊緣又結了層薄冰,他用斧頭敲碎冰麵,往溪裡看了眼——溪水清澈,能看到幾條銀灰色的小魚在冰層下遊動,尾巴掃過水底的碎石,留下細碎的波紋。他回頭喊了聲:“凍溪裡有魚,要是能捕些,既能當菜又能曬魚乾,比隻靠野兔耐存。”
營地那邊,塔卡正蹲在火塘旁歎氣,手裡拿著半截斷了的木柄——是昨天做的捕獸籠木軸,夜裡被不知名的野獸撞了下,木柄斷成兩截,他把斷木扔在雪地上:“捕獸籠壞了一個,林子裡除了野兔,好像還有狐狸的腳印,昨晚火塘的火小了些,就聽見林子邊有響動;還有,這晨霧一散,風就大了,營地的獸皮簾擋不住風,睡袋剛烘暖就又涼了;咱們的鹽不多了,醃野兔時隻撒了一點,再沒鹽,肉容易壞。”
雅蘭正用細藤修補裝麥粉的袋子,抬頭看見村民老約翰扛著柴薪往林裡走,他的粗布外套上沾著雪,腰間掛著個陶製的鹽罐,罐口用木塞堵著:“老約翰剛才說,村裡的鹽是從城堡那邊換的,領主收的稅重,鹽貴得很,他們平時醃肉都舍不得多放;他還說凍溪裡的魚不好捕,冰太厚,用手摸不到,用網又容易被冰劃破;要是咱們能做捕魚的工具、修好捕獸籠,再做個擋風的營簾,他願意用小半罐鹽、一筐凍土豆換,還說能幫咱們找些結實的硬木修工具——中世紀的鹽比糧食金貴,有了鹽,咱們存的肉就能放得更久。”
奇伯正用磨石打磨斧頭,斧頭刃上沾著冰碴,磨出的火星落在雪地上,瞬間就滅了:“先做三件事:冰麵刺魚叉、加固式捕獸籠、藤編防風營簾。魚叉捕溪魚,捕獸籠補獵物,營簾擋風;上午做好工具,下午去凍溪捕魚、修陷阱,傍晚醃魚肉、煮土豆粥,趕在風變大前把營地弄妥當,彆讓肉壞了也彆凍著。”
族人們立刻忙活起來,營地的雪地上,斧頭劈木的“咚咚”聲、藤條編織的“沙沙”聲混在一起,晨霧漸漸散了,陽光透過橡樹葉的縫隙,在雪地上投下斑駁的光點,卻沒多少暖意,每個人的鼻尖都凍得通紅。
奇伯和塔卡先動手做“冰麵刺魚叉”。他們找了根一丈長的硬木杆,木杆頂端削成尖形,用火烤了烤,讓木尖更堅硬;在木杆頂端的一側,斜著釘上三根兩寸長的鐵條——是從之前換的舊鐵件上拆的,鐵條頂端磨得鋒利,呈三角形分布刺中魚後不易滑落);鐵條的外側,用細藤纏緊,再抹上融化的樹膠防止鐵條鬆動,進水生鏽);木杆的中段,刻上螺旋狀的防滑紋,紋路裡嵌著碎火山岩握杆時不滑手,就算沾了冰水也穩);木杆的末端,綁一塊一尺見方的厚木板當配重往下刺魚時能借力,讓魚叉更快紮進水裡);最後在木板的邊緣,纏一層軟絨毛扛著魚叉時,木板靠在肩上不硌人)。
魚叉做好後,陳沐陽扛著去凍溪旁,找了塊冰麵較薄的地方,用斧頭鑿出一個兩尺寬的冰洞,溪水冒著寒氣往上湧。他握著魚叉,眼睛盯著冰洞裡遊動的小魚,等一條巴掌大的魚遊到冰洞中央時,猛地往下一刺——鐵條精準地紮進魚身,他往上一提,魚在鐵條上掙紮,水珠落在雪地上,很快凍成小冰粒。塔卡笑著跑過來,用陶盆接住魚:“這魚叉太好用了!比村民說的用手摸快多了!”
陳沐陽和雅蘭則做“加固式捕獸籠”。他們換了根更粗的硬木當木軸,木軸的兩端都用銅釘固定在木框上銅釘是老約翰給的,從舊農具上拆的,比鐵釘結實);木框的四周,都纏上兩層粗藤增強穩固性,防止野獸撞壞);壓板的底部,加了一塊薄鐵皮增加重量,就算被撞也不容易彈開);入口通道的外側,用樹枝搭了個簡易的遮擋棚擋住風雪,也能隱藏通道,讓獵物更易靠近);誘餌換成了半塊醃野兔比熏肉乾更香,能吸引更遠的獵物);最後在捕獸籠的底部,鋪了一層厚獸皮獵物被困後不會凍傷,也方便後續處理)。
捕獸籠修好時,日頭已經升到頭頂,風比早上更大了些,吹得橡樹葉“嘩嘩”響。塔卡和阿圖扛著捕獸籠,去林子裡替換了損壞的那個,還在周圍撒了些磨碎的麥粉和鹽粒鹽粒的味道能吸引野兔和野雞)。兩人剛回到營地沒多久,就聽見林子裡傳來“哢嗒”一聲,跑過去一看,一隻灰色的野雞被壓在壓板下,撲騰著翅膀,卻掙不開藤網。
雅蘭則趁著他們做魚叉和修捕獸籠的功夫,做“藤編防風營簾”。她找了兩根三丈長的粗藤當營簾的主梁,用細藤在主梁之間編織成致密的網格,每隔一寸就打一個結風透不進來,還結實耐用);營簾的內側,縫上一層厚獸皮獸皮能保暖,還能擋住雪粒);營簾的上下兩端,各縫一根更粗的藤繩用來固定在營地的木架上);營簾的邊緣,縫上幾個布兜裡麵裝著石頭,固定時能壓在營地四周,防止被風吹起);最後在營簾的中間,留了個可開合的小口,小口邊緣縫上軟絨毛方便進出,還能密封,不讓風從口子裡鑽進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防風營簾做好後,陳沐陽和塔卡幫著把它固定在營地的木架上,營簾剛好把整個營地圍了起來,風一吹,營簾隻輕輕晃動,營地裡的溫度立刻升了不少,火塘裡的火苗也穩了,不再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雅蘭把睡袋挪到營簾內側,笑著說:“這下就算夜裡風再大,也能睡個暖和覺了。”
下午的日頭偏西時,風漸漸小了些,凍溪旁的冰洞又結了層薄冰,陳沐陽和塔卡用魚叉捕了十幾條小魚,最大的有兩尺長,最小的也有巴掌大,他們把魚放在陶盆裡,用清水洗乾淨,雅蘭則用老約翰換的鹽,把幾條大的醃起來,掛在火塘上方熏烤,準備做成魚乾;小的則放在陶鍋裡,準備晚上煮魚粥。
路過村落時,他們看見村民們正圍著石磨磨粉,茅草屋的煙囪裡冒出炊煙,幾個婦人蹲在門口,用粗布擦拭凍硬的陶甕,甕裡裝著剛磨好的黑麥粉;教堂的石牆上,教士正領著孩子們清掃積雪,石牆上的十字浮雕在陽光下隱約可見,孩子們的笑聲順著風飄過來,混著林子裡的鳥鳴。遠處的城堡依舊矗立在山丘上,青灰色的石牆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吊橋依舊架在護城河上,幾個士兵背著弓箭,在城堡門口來回走動,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
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給橡樹林鍍上一層暖紅,營地的防風營簾內側,火塘裡的火苗旺得很,陶鍋裡的魚粥正咕嘟咕嘟冒著泡——雅蘭把凍土豆切成塊,放進粥裡,還加了些乾薄荷和磨碎的黑麥粉,粥裡的小魚煮得軟爛,魚肉的鮮香混著土豆的粉糯,飄滿了整個營地;奇伯正用磨石打磨魚叉的鐵條,準備明天再去凍溪捕些魚;塔卡則幫著雅蘭把醃好的魚掛在火塘上方,調整著火勢,讓煙均勻地熏在魚身上;阿圖坐在營簾內側,手裡拿著半截乾樹枝,在雪地上畫著捕獸籠的樣子,嘴裡念叨著明天要去林裡再設兩個陷阱。
老約翰如約送來小半罐鹽和一筐凍土豆,他看著火塘上熏著的魚乾,笑著說:“你們這法子好,魚乾能存到開春,比鮮肉頂用。”他從懷裡掏出一塊烤好的黑麥餅,遞給阿圖:“這餅裡加了點鹽,你們嘗嘗,村裡的孩子都愛吃。”雅蘭接過鹽罐,往醃魚上又撒了些鹽,鹽粒落在魚肉上,很快融成細小的鹽漬。
天色漸漸暗下來,橡樹林裡的風聲又起,卻被防風營簾擋在了外麵,營地裡暖融融的。
陳沐陽檢查了一遍修好的捕獸籠,給誘餌添了些醃魚肉;雅蘭把煮好的魚粥盛進陶碗,分給眾人,粥裡的小魚刺已經煮軟,不用挑就能直接吃;奇伯則把魚叉靠在營簾內側,用獸皮擦乾淨上麵的冰水,防止生鏽;塔卡坐在火塘旁,啃著老約翰送的黑麥餅,喝著魚粥,臉上滿是滿足。
沒人說話,隻有火塘裡木柴燃燒的“劈啪”聲,和陶碗碰撞的輕響,遠處城堡的方向傳來幾聲梆子響,是士兵換崗的聲音,而營地裡的暖光和香氣,讓這個中世紀的雪夜,多了幾分安穩的底氣。
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