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守義眼中精光一閃,林凡這番話,引經據典,切中要害,與專家組內部一些中醫專家的初步判斷不謀而合,甚至更為具體清晰。
他心中對林凡的評價,立刻拔高了幾分。
“林醫生果然名不虛傳!”
秦守義讚了一句,隨即追問,“不知林醫生可有具體治法?或者……預防之方?”
這才是他親自前來的核心目的。
治療現有的病人固然重要,但若能有效預防,控製蔓延,才是平息疫情的關鍵!
林凡沉吟片刻,腦中聖心閣傳承與曆代溫病典籍的智慧飛速交融碰撞。
他走到診桌旁,鋪開宣紙,蘇晚早已機靈地磨好了墨。
林凡提筆,筆走龍蛇,一行行遒勁有力的字跡躍然紙上。他一邊寫,一邊緩緩道:
“《黃帝內經》雲:‘上工治未病。’預防確為關鍵。此疫癘之氣,多屬溫毒範疇。根據其發病特點,及‘天人相應’之理,我擬一預防方,或可一試。”
他寫下第一個藥名:“金銀花,《本草綱目》謂之‘散熱解毒,治一切風濕氣’,為清熱解毒之良藥。”
接著是:“連翹,《珍珠囊》言其‘瀉心經客熱,去上焦諸熱’,尤擅清上焦風熱,解毒散結。”
“蘆根,《藥性論》稱其‘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清熱生津,透邪外出。”
“桔梗,《本草經集注》雲‘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宣肺利咽,載藥上行。”
“薄荷,《新修本草》‘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疏風散熱,清利頭目。”
“甘草,《神農本草經》列之上品,‘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解毒’,調和諸藥。”
“黃芪,《本草備要》謂其‘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益氣固表,扶助正氣,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他每寫一味藥,便引述一句古籍,如數家珍,聽得秦守義和周圍幾個懂些醫理的人連連點頭。
最後,他寫下劑量與服法:“此方取法古方‘銀翹散’、‘桑菊飲’之意,加以化裁。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宣肺透邪,益氣固表之功。水煎,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老少皆宜,可作預防之用。若已有輕微症狀者,亦可服用,以遏製病勢。”
他將寫好的方子遞給秦守義,神色鄭重:“秦市長,這是我根據當前疫情特點所擬,雖不敢言必效,但遵循醫理,安全性高,或可解燃眉之急。”
秦守義接過方子,看著上麵工整的藥名和引用的典籍,心中激動。
他不懂醫,但他看得懂林凡這份引經據典、條分縷析的嚴謹,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自信。
“好!太好了!”
秦守義緊緊握住林凡的手,“林醫生,我代表雲城市政府,代表全市百姓,謝謝你!我立刻安排專家組審核,若無大礙,立即組織藥材,向市民推廣!”
他雷厲風行,當即就要轉身離去部署。
“秦市長且慢。”林凡忽然叫住了他。
“林醫生還有何指教?”秦守義駐足回頭。
林凡目光掃過醫館外那些麵帶憂色的病人和市民,緩緩道:“此方重在預防,對於已病者,需根據具體證候,辨證施治,切不可一概而論。另外……”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隻有秦守義和秦冰能聽清:“我觀此疫癘之氣,來得有些蹊蹺,其性汙穢,不似完全天成。背後……或有人為因素,尚需留意。”
秦守義瞳孔微縮,臉色瞬間變得無比嚴肅。
他深深看了林凡一眼,重重點頭:“我明白了!多謝林醫生提醒!”
說完,他不再停留,在隨行人員的簇擁下匆匆離去,背影帶著決然與沉重。
秦冰沒有立刻離開,她走到林凡身邊,看著父親離去的方向,輕聲道:“林凡,謝謝你。這次……真的全靠你了。”
林凡搖搖頭:“醫者本分而已。”
他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和街上行色匆匆、麵帶口罩的人們,心中那絲隱憂並未散去。
預防方隻是第一步。
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那汙穢的戾氣之源,到底來自何處?
張偉業倒台後沉寂的勢力?還是……與那神秘的“聖心玉”有關?
他感覺到,一張無形的大網,似乎正伴隨著這場瘟疫,悄然向他和整個雲城籠罩而來。
喜歡落魄少年得醫仙傳承:一針定乾坤請大家收藏:()落魄少年得醫仙傳承:一針定乾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