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跨洲脈語·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全球靈脈保護中心的穹頂玻璃時,林羽正站在中央展廳的環形屏幕前,指尖劃過屏幕上閃爍的全球靈脈節點。屏幕上,代表中國十條靈脈的光點已穩定呈現出暖金色——這是“靈脈生態優級”的標識,而在非洲撒哈拉邊緣、南美亞馬遜雨林、北歐極光帶的位置,幾枚淡藍色的光點正緩慢閃爍,標注著“合作共建中”。
“林主任,非洲靈脈考察隊的實時畫麵傳過來了。”助手小陳拿著平板電腦快步走來,屏幕上顯示著一片荒蕪的戈壁,幾名穿著橙色工裝的隊員正圍著一塊泛著微弱綠光的岩石忙碌。“他們在撒哈拉邊緣發現了‘沙脈’的痕跡,這是全球首次確認沙漠靈脈的存在,不過目前靈氣純度隻有32,生態修複難度很大。”
林羽接過平板,放大畫麵仔細觀察。岩石表麵的綠色紋路與國內木脈的紋路有幾分相似,但更纖細、更耐旱,像一條條蜷縮在沙粒中的綠線。“讓他們先采集岩石樣本和周邊沙土,用我們寄過去的‘靈脈複蘇液濃縮版’做初步滋養,”他指著屏幕上的戈壁地圖,“另外,通知水脈監測站調一批‘耐旱共生草’的種子過去,這種草經過改良,能在半沙漠環境生長,正好用來固定沙土、激活沙脈靈氣。”
小陳剛離開,蘇瑤就抱著一摞文件走進來,文件封麵上印著“亞馬遜靈脈合作計劃”。“南美那邊傳來消息,當地土著部落同意我們進入‘雨林聖穀’考察了,不過有個條件——必須由我們親自帶隊,還要帶上樂樂他們幾個‘靈脈小衛士’,說是想讓孩子們之間多交流,從孩子開始建立對靈脈保護的信任。”
林羽抬頭,看到蘇瑤身後跟著兩個熟悉的身影——已經上初中的樂樂,還有當年在雷脈補種雷靈草的高個子男孩阿哲。樂樂穿著藍色的“靈脈小衛士”馬甲,手裡抱著一個筆記本,上麵貼滿了這些年她在各個靈脈區域收集的樹葉標本;阿哲則穿著靈脈特戰隊的預備役製服,胸前彆著一枚“雷脈守護”的徽章,比三年前成熟了不少。
“林叔叔!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樂樂舉起筆記本,翻開其中一頁,上麵畫著亞馬遜雨林的想象圖——巨大的樹木、彩色的鳥類,還有一條泛著藍光的靈脈河,“我查了很多資料,亞馬遜的靈脈應該和我們的水脈、木脈都有關聯,說不定能找到兩種靈脈共生的植物!”
阿哲也跟著點頭,語氣認真:“我在特戰隊預備役學了野外生存和靈脈探測,這次去能幫著搭帳篷、守夜,還能教當地孩子用簡易靈脈探測器分辨靈脈植物,不會給大家添麻煩。”
看著兩個年輕人眼裡的光芒,林羽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踏上靈脈守護之路的樣子。那時的他也像這樣,帶著滿腔熱情和一絲忐忑,卻從未想過退縮。“好,我們一起去亞馬遜,”他拍了拍兩人的肩膀,“不過出發前要先完成三項‘任務’:熟悉亞馬遜的氣候和動植物、掌握基礎的西班牙語、學會用便攜式萬脈水晶球碎片監測靈脈波動,能做到嗎?”
“能!”兩人齊聲回答,眼裡滿是堅定。
接下來的一周,林羽和蘇瑤帶著樂樂、阿哲進行了密集的準備。在氣候模擬實驗室裡,他們體驗了亞馬遜的高溫高濕環境,學習如何應對暴雨和蚊蟲;在語言教室裡,當地誌願者教他們說簡單的西班牙語,比如“靈脈”“保護”“朋友”;在靈脈技術室,蘇教授親自演示便攜式萬脈水晶球碎片的用法——這是用萬脈水晶球的邊角料製成的簡易設備,雖不能調節靈脈能量,卻能實時監測靈氣純度和波動頻率,方便野外使用。
出發那天,萬脈山靈脈中樞的夥伴們都來送行。周老給他們塞了幾包用熔焰草籽製作的“能量餅乾”,說能在體力不支時補充能量;陸晴帶來了雷脈的“虹電預警器”,提醒他們雨林裡常有雷暴,遇到危險可以用它發出信號;陳峰則反複叮囑阿哲,要照顧好樂樂和兩位老師,遇到突發情況第一時間聯係特戰隊駐南美分部。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他們終於抵達亞馬遜雨林邊緣的小鎮。當地靈脈保護組織的負責人卡洛斯早已在機場等候,他皮膚黝黑,笑容爽朗,手裡舉著一塊刻有雨林靈脈符號的木牌。“歡迎你們,來自東方的靈脈守護者!”卡洛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雨林聖穀的長老們已經在等你們了,他們為你們準備了‘靈脈歡迎禮’。”
從鎮上到雨林聖穀需要乘坐獨木舟,沿著一條蜿蜒的河流前行。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水下成群的靈脈魚遊過,魚身上的藍光在水中連成一片,像一條流動的光帶。樂樂趴在船邊,興奮地用筆記本記錄著:“水溫25c,靈脈魚種類約5種,河水靈氣純度68,比資料裡寫的還高!”
阿哲則拿著便攜式水晶球碎片,時不時觀察屏幕上的波動曲線:“這裡的靈脈能量很活躍,不過波動有點不穩定,可能和雨林裡的降雨有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卡洛斯看著兩個孩子認真的樣子,忍不住感慨:“你們國家的孩子真了不起,這麼小就懂這麼多靈脈知識。我們這裡的孩子隻知道雨林是‘母親’,卻不知道怎麼保護她,以後要多向你們學習。”
“靈脈保護不分早晚,”蘇瑤笑著說,“就像雨林的樹木,不管是參天大樹還是剛發芽的幼苗,都是雨林的一部分。孩子們願意了解、願意守護,就是最好的開始。”
傍晚時分,他們終於到達雨林聖穀。聖穀裡的樹木比想象中還要高大,樹乾上纏繞著發光的靈脈藤蔓,樹冠遮天蔽日,隻有零星的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來,形成一道道光柱。幾位穿著傳統服飾的長老正站在一座木製的祭壇前等候,祭壇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和靈脈植物,旁邊燃燒著帶有淡淡清香的草藥。
“歡迎你們來到靈脈母親的懷抱。”長老首領用西班牙語說,卡洛斯在一旁翻譯,“我們守護這片雨林已經幾百年了,知道她有‘生命’,有‘呼吸’,卻不知道她還有名字叫‘靈脈’。直到你們送來的資料,我們才明白,原來世界各地的‘生命之脈’是相通的。”
長老說著,從祭壇上拿起一串用靈脈藤蔓編織的項鏈,親自戴在樂樂脖子上:“這是‘靈脈守護鏈’,每一顆珠子都來自雨林的靈脈植物,能感受到靈脈母親的心跳。送給你,希望你能把這裡的故事帶回你的國家,讓更多孩子知道,雨林的靈脈和他們守護的靈脈,是一家人。”
樂樂摸著項鏈上的珠子,眼眶有些濕潤:“謝謝長老爺爺,我一定會的!我還要把我們的靈脈樹、虹電、靈脈湖的故事講給這裡的孩子聽,讓他們知道,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靈脈都是我們共同的母親。”
接下來的幾天,林羽和蘇瑤帶著考察隊深入雨林聖穀,尋找靈脈核心區域。樂樂和阿哲則跟著當地的孩子一起,在雨林裡采集靈脈植物樣本、觀察靈脈動物的生活習性,還教他們用簡易靈脈探測器監測靈氣純度。當地孩子對來自中國的“靈脈小衛士”充滿好奇,圍著樂樂問東問西,樂樂也耐心地給他們看自己收集的樹葉標本,講在霧隱林摘靈脈果、在靈脈湖喂候鳥的故事。
在雨林深處,他們終於找到了亞馬遜靈脈的核心——一棵巨大的“雨林母樹”。樹乾需要十幾個人才能合抱,樹冠覆蓋了近千平方米,樹枝上垂落的藤蔓泛著藍光,像一條條藍色的瀑布;樹下的地麵上,無數條藍色的靈脈紋路交織成網,將靈氣輸送到雨林的每一個角落。
“靈氣純度81,比我們預估的高很多!”蘇瑤拿著便攜式水晶球碎片,興奮地說,“而且這裡的靈脈同時具備木脈和水脈的特征,是‘雙屬性靈脈’,這在全球都是罕見的!”
林羽靠近母樹,輕輕觸摸樹乾。指尖傳來溫暖的靈脈能量,與國內木脈的能量相似,卻更包容、更多元,像在輕輕擁抱他。“這裡的靈脈沒有被太多人類活動乾擾,保存得很完整,”他看著周圍茂盛的植被,“我們不需要做太多乾預,隻要建立監測站,防止非法砍伐和采礦,再教當地居民用‘共生草’和‘靈脈複蘇液’修複受損的小區域,就能讓這裡的靈脈一直保持活力。”
長老首領聽到翻譯後,激動地握住林羽的手:“謝謝你,東方的朋友!我們會永遠守護這片靈脈,就像守護我們的生命一樣。以後,我們還要派孩子去你們國家學習,把你們的靈脈保護方法帶回來,讓雨林的靈脈和你們的靈脈一起,永遠活下去。”
離開雨林聖穀那天,當地的孩子和居民都來送行。他們給林羽一行人送上了用靈脈植物編織的籃子、用靈脈樹脂製作的飾品,還有一本厚厚的“雨林靈脈日記”,裡麵記錄著當地孩子對靈脈的觀察和理解。樂樂也把自己的樹葉標本筆記本送給了當地的小夥伴,還留下了自己的聯係方式,約定以後要經常分享靈脈保護的故事。
“沒想到這次亞馬遜之行這麼順利,”在返回中國的飛機上,蘇瑤看著窗外的雲層,感慨地說,“原本還擔心文化差異會有阻礙,沒想到孩子們的交流反而成了最好的橋梁。”
林羽點頭,翻開“雨林靈脈日記”,裡麵有一幅稚嫩的畫——一棵巨大的雨林母樹和一棵霧隱林的靈脈樹纏繞在一起,樹下,中國的孩子和亞馬遜的孩子手拉手,周圍是十條彩色的靈脈光帶。“因為靈脈是共通的,對生命的熱愛也是共通的,”他指著畫中的光帶,“不管是沙漠裡的沙脈、雨林裡的雙屬性靈脈,還是我們國內的十條靈脈,都是地球的‘血管’,隻有大家一起守護,才能讓這些‘血管’永遠鮮活。”
樂樂靠在窗邊,手裡摩挲著“靈脈守護鏈”,輕聲說:“林叔叔,下次我們去北歐吧?我想看看那裡的極光和靈脈結合的樣子,還想教那裡的孩子畫靈脈地圖,讓全世界的靈脈小衛士都成為朋友。”
阿哲也跟著說:“我想去撒哈拉,幫著種耐旱共生草,看著沙脈從淡藍色變成暖金色,就像我們的雷脈一樣。”
林羽看著兩個孩子充滿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身邊微笑的蘇瑤,心裡充滿了力量。他知道,靈脈守護的道路還在不斷延伸,從亞洲到非洲,從南美到北歐,從成年人的合作到孩子們的傳承,這條道路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夥伴,越來越多的希望。
飛機穿越雲層,朝著萬脈山的方向飛去。舷窗外,陽光正好,像靈脈的光芒一樣溫暖。林羽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全球靈脈節點連成一片的畫麵——暖金色的光點越來越多,淡藍色的光點逐漸變亮,最終,所有的光點都連成了一條巨大的光帶,環繞著地球,像一條守護生命的項鏈。
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未來——跨洲的脈語相通,全球的守護同行,讓每一條靈脈都能長青,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靈脈的滋養下,自由生長,生生不息。而他們,會繼續帶著這份初心,帶著萬脈水晶球的光芒,帶著全世界靈脈守護者的期待,一直走下去,直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靈脈的溫暖與生機。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