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珊瑚煥彩·山地歸綠
當澳洲大堡礁的第一縷陽光穿透海麵時,林羽正戴著潛水裝備,懸浮在一片泛著灰白色的珊瑚礁上方。指尖觸碰珊瑚的瞬間,能清晰感受到它的“虛弱”——曾經應該飽滿堅硬的珊瑚蟲外殼,此刻卻像乾枯的樹枝般脆弱,隻有零星幾處還殘留著淡淡的粉色,在海水中微弱地閃爍。
“這片‘彩虹礁’是大堡礁靈脈最集中的區域,”當地海洋靈脈保護組織的負責人莉娜在水下用手勢比劃著,手裡的熒光棒指向遠處更深的海域,“三個月前還有一半是彩色的,現在隻剩下這些‘死珊瑚’了。海水溫度升高和海洋汙染,讓珊瑚蟲大量死亡,連帶著海底的靈脈能量都快散了。”
蘇瑤拿著水下靈脈探測器,屏幕上的藍色波紋斷斷續續,靈氣純度顯示為43,比資料裡記錄的正常數值低了整整30個百分點。她輕輕撥開珊瑚叢,露出下方細小的靈脈海藻——這種海藻是珊瑚礁的“能量紐帶”,此刻卻大多呈現出病態的黃色,隻有根部還殘留著一絲綠光。“幸好靈脈海藻的根係還沒完全壞死,”她在防水筆記本上快速記錄,“我們可以用改良後的‘靈脈營養液’激活海藻,再培育耐熱的珊瑚幼蟲,雙管齊下修複珊瑚礁。”
樂樂穿著小號潛水服,緊緊跟在林羽身邊,透過潛水鏡,眼裡滿是心疼:“這些珊瑚以前一定很漂亮吧?像彩色的星星落在海裡。我們一定要讓它們重新變漂亮!”
阿哲則在珊瑚礁周圍布置水下監測儀,每一個監測儀都能實時傳回海水溫度、酸堿度和靈脈能量的數據。“已經布了15個監測點,覆蓋了整個彩虹礁區域,”他上浮到水麵,對著對講機說,“剛才發現東北方向有一處排汙口,雖然已經關閉,但海水裡還殘留著汙染物,可能是影響珊瑚恢複的關鍵。”
當天下午,林羽和莉娜一起聯係了當地環保部門,要求對排汙口周邊海域進行徹底清理,同時製定嚴格的“禁漁禁航”政策,避免人類活動進一步影響珊瑚礁。蘇瑤則帶著誌願者,在實驗室裡忙碌——他們將靈脈營養液與海水按比例混合,裝入特製的緩釋瓶,這些緩釋瓶會固定在珊瑚礁上,持續為靈脈海藻和珊瑚蟲提供能量。
樂樂和當地的孩子們組成了“珊瑚小衛士”隊伍,他們在海灘上撿拾垃圾,還製作了“保護珊瑚”的宣傳海報,分發給來海邊遊玩的遊客。“珊瑚礁是很多海洋動物的家,”樂樂拿著海報,認真地對遊客說,“如果珊瑚死了,小魚、海龜就沒有地方住了,我們要一起保護它們。”
一位帶著孩子的遊客聽完,主動加入了撿垃圾的隊伍:“以前不知道珊瑚這麼重要,以後我們來海邊,一定會把垃圾帶走,還會告訴身邊的人一起保護珊瑚礁。”
一周後,第一批裝有靈脈營養液的緩釋瓶被固定在彩虹礁上。林羽和蘇瑤再次潛入海底,驚喜地發現,靈脈海藻的黃色葉片開始慢慢變綠,一些珊瑚蟲的外殼上也出現了淡淡的粉色。水下監測儀顯示,周邊海域的靈氣純度提升到了51,海水的酸堿度也逐漸恢複正常。
更讓人興奮的是,莉娜在珊瑚礁附近發現了幾隻小海龜,它們正圍著珊瑚礁遊動,像是在尋找食物。“海龜很久沒來這片海域了,”莉娜激動地說,“這說明珊瑚礁的生態正在慢慢恢複,它們感受到了生機!”
在離開大堡礁前,眾人和當地居民、遊客一起,在海灘上舉行了“珊瑚重生”儀式。他們將培育好的耐熱珊瑚幼蟲裝入透明的容器,小心翼翼地放入海中,看著這些小小的生命慢慢遊向珊瑚礁,尋找適合自己的棲息地。樂樂還在海灘上埋下了一個“時間膠囊”,裡麵裝著大家對珊瑚礁的祝福和今天的監測數據,約定五年後再來打開,看看珊瑚礁的變化。
“接下來我們要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在前往機場的路上,蘇瑤看著平板電腦上的資料,“那裡的山地靈脈因為過度開發滑雪場和旅遊設施,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靈脈能量也在不斷衰減,很多珍稀的靈脈植物已經瀕臨滅絕。”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他們終於抵達阿爾卑斯山脈附近的小鎮。當地靈脈保護組織的負責人馬庫斯早已在小鎮門口等候,他穿著登山服,手裡拿著一張山地地圖:“歡迎你們!阿爾卑斯山脈的情況比你們想象的還要糟糕,很多滑雪場為了擴大麵積,砍伐了大片的森林,還在山體上修建了纜車軌道,導致土壤流失嚴重,靈脈植物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跟著馬庫斯走進阿爾卑斯山脈,林羽看到的景象讓他心裡一沉——原本應該覆蓋著茂密森林的山坡,此刻卻裸露著大片的黃土,幾棵枯萎的靈脈鬆樹歪歪扭扭地立在山坡上,纜車軌道像一道疤痕,刻在山體上。便攜式水晶球碎片顯示,這裡的靈氣純度隻有39,是他們見過的山地靈脈中最低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裡以前是靈脈羚羊和靈脈鷹的棲息地,”馬庫斯指著遠處的山穀,“現在彆說動物了,連能結果的靈脈灌木都很少見。我們嘗試過補種樹木,但土壤流失太嚴重,種下去的幼苗很快就會被雨水衝走。”
蘇瑤蹲下身,抓起一把黃土,土壤在手中輕輕一捏就散開了,幾乎沒有什麼有機質。“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已經完全喪失了,”她說,“我們需要先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再改良土壤,最後才能補種靈脈植物。”
接下來的幾天,眾人開始製定阿爾卑斯山脈的靈脈修複計劃。林羽和馬庫斯一起,聯係了當地的工程隊,在裸露的山坡上修建梯田和魚鱗坑——這些設施能有效攔截雨水,減少土壤流失;蘇瑤則帶著誌願者,將靈脈複蘇液與有機肥混合,撒在土壤中,改良土壤的結構,提高土壤的肥力;阿哲負責在山坡上安裝土壤濕度和靈脈能量監測儀,實時掌握土壤和靈脈的變化情況;樂樂則跟著當地的孩子,在山林中尋找還存活的靈脈植物,記錄它們的生長位置和狀態。
修建梯田的過程並不容易,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坡陡峭,大型機械無法進入,很多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林羽和工程隊的工人一起,扛著鐵鍬、鋤頭,在山坡上一點點挖掘梯田。雖然每天都累得渾身酸痛,但看著一層層梯田在山坡上延伸,所有人都充滿了乾勁。
蘇瑤改良土壤的工作也取得了進展。經過靈脈複蘇液和有機肥改良的土壤,逐漸變得疏鬆肥沃,保水保肥能力也有了明顯提升。他們還在土壤中種植了“固氮靈脈草”,這種草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元素,轉化為土壤中的養分,為後續補種的靈脈植物提供營養。
一周後,第一批靈脈鬆樹苗被種進了梯田裡。樂樂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小心翼翼地扶著樹苗,給它們澆上靈脈複蘇液。馬庫斯看著剛種下的樹苗,感慨地說:“這是阿爾卑斯山脈五年來第一次大規模補種靈脈植物,希望它們能茁壯成長,讓山脈重新變得鬱鬱蔥蔥。”
靈脈鬆樹苗的生長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半個月後,樹苗就長出了嫩綠的新葉,梯田裡的固氮靈脈草也長得十分茂盛,覆蓋了裸露的土壤。便攜式水晶球碎片顯示,種植區域的靈氣純度提升到了48,土壤濕度也保持在適宜植物生長的範圍。
更讓人驚喜的是,馬庫斯在山脈深處發現了幾隻靈脈羚羊的蹤跡,它們正在靈脈鬆樹苗附近覓食。“靈脈羚羊對環境很敏感,隻有在靈脈能量充足、植被茂盛的地方才會出現,”馬庫斯興奮地說,“這說明山脈的生態正在慢慢恢複,它們已經感受到了靈脈的生機!”
在離開阿爾卑斯山脈前,眾人和當地居民一起,在山脈最高處立了一塊“山地守護”紀念碑。紀念碑由當地的靈脈岩石製成,上麵刻著“還山地以翠綠,還靈脈以生機”十二個大字,旁邊還用多種歐洲語言寫著對阿爾卑斯山脈的祝福。紀念碑的頂部安裝了一個太陽能靈脈監測儀,能實時將山脈的靈脈狀態傳送到全球靈脈保護中心,讓全世界的人都能關注到阿爾卑斯山脈的修複進展。
“從澳洲的大堡礁到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每一條靈脈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也都麵臨著不同的挑戰,”在返回萬脈山的飛機上,林羽看著窗外的雲層,感慨地說,“但隻要我們心懷敬畏,齊心協力,就沒有守護不了的靈脈。”
蘇瑤點頭,握住林羽的手:“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更多的地方,去修複亞洲的熱帶雨林靈脈,去守護美洲的草原靈脈,去探索那些還未被發現的靈脈。我們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
樂樂靠在窗邊,手裡拿著從大堡礁帶來的小海螺,看著窗外的藍天:“等我長大了,我要開一艘‘靈脈保護船’,去全世界的海洋保護珊瑚礁;還要開一架‘靈脈保護飛機’,去全世界的山地種植樹木。我要讓每一條靈脈都能永遠充滿生機。”
阿哲看著樂樂認真的樣子,笑著說:“那我以後就當你的‘守護隊長’,保護你去每一個地方,和你一起守護靈脈,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飛機朝著萬脈山的方向飛去,舷窗外的陽光格外溫暖,像靈脈的光芒一樣,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林羽知道,靈脈守護的旅程還有很長,但隻要有像蘇瑤、樂樂、阿哲這樣的夥伴,有全世界熱愛靈脈、熱愛地球的人,他們就一定能實現目標——讓每一條靈脈都能長青,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希望。這,是他們的使命,也是他們永恒的信仰。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