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亞馬遜脈延·綠海續航
當亞馬遜雨林的晨露還掛在巨樹的氣生根上時,林羽的橡膠艇已劃過內格羅河渾濁的水麵,船頭撥開纏繞的水葫蘆,卻驚起幾隻羽毛淩亂的金剛鸚鵡——它們沒有飛向遠處茂密的樹冠,反而在半空盤旋兩圈,落在一片被燒過的樹樁上,發出急促的鳴叫。便攜式水晶球碎片在掌心泛著微弱的光,靈氣純度停在25,能量波動像被火焰灼斷的藤蔓,每一次跳動都帶著焦糊的滯澀,連雨林最基礎的“綠海呼吸”都難以維持。
“這裡是亞馬遜雨林北部的‘馬瑙斯流域’,曾是美洲大陸靈脈最旺盛的‘地球之肺’核心區。”當地雨林保護組織的負責人卡洛斯穿著沾滿樹脂的工裝褲,指著遠處冒著青煙的林地,“近三年,非法燒荒和伐木讓180平方公裡的原始雨林變成了荒地——你看那些黑色的樹樁,上個月還是能遮天蔽日的巨樹,現在隻剩這些焦木了。”他彎腰撿起一塊帶著火星的木炭,指尖被燙得微微發紅,“燒荒的濃煙讓周邊50平方公裡的區域空氣質量降到了‘重度汙染’,很多鳥類和猴子因為吸入有毒氣體死亡,連河裡的亞馬遜河豚都開始往更上遊的乾淨水域遷徙。”
蘇瑤摘下防毒麵具,用空氣質量檢測儀對著空氣按下按鈕,屏幕上的p2.5數值跳到了189微克立方米遠超安全標準的7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也超標1.5倍。“燒荒不僅破壞植被,還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她指著河麵漂浮的一層油膜,“伐木機械的漏油和燒荒產生的灰燼掉進河裡,導致內格羅河的溶解氧含量從8毫克升降到了3.5毫克升,岸邊的水生植物已經開始腐爛,河豚的食物——水生昆蟲和小型魚類,數量至少減少了六成。”
阿哲早已操控著無人機升空,鏡頭穿透彌漫的煙霧,將雨林的慘狀實時傳送到平板上:成片的巨樹被攔腰砍斷,樹樁間的地麵覆蓋著黑色的灰燼,偶爾能看到幾具動物的骸骨;內格羅河的支流像一條條黑色的帶子,河水渾濁得看不見底;更遠處的非法伐木場裡,堆積的原木像小山一樣,旁邊還停著幾輛準備運輸的卡車;原本連成一片的雨林,被燒荒和伐木分割成一個個孤立的“綠島”,靈脈的連接徹底斷裂。“從航拍圖看,有4片大型‘綠島’需要連接,最長的間隔距離有3公裡;內格羅河的3條支流需要清理,減少汙染;還有2處非法伐木場和5個燒荒點需要取締,防止破壞繼續擴大。”阿哲快速在平板上標注紅色警示點,“我先繪製‘雨林破碎化分布圖’和‘汙染區域標注圖’,把修複的優先級標出來。”
樂樂抱著從地中海帶回來的珊瑚幼苗培育盒她特意留著當紀念),蹲在橡膠艇的邊緣,看著水裡一條瘦弱的小魚艱難地避開油膜。“它好可憐啊,連乾淨的水都沒有了。”樂樂小聲說,伸手想去撈,卻被卡洛斯攔住——“水裡有有毒物質,會傷到你的手。”樂樂縮回手,把培育盒抱得更緊,“我們快點把火滅掉,把水弄乾淨,讓小魚和河豚都能好好活著。”
當天下午,林羽和卡洛斯一起拜訪了當地環境監管部門和原住民部落。環境監管部門的負責人羅德裡格斯坐在堆滿文件的辦公桌後,眉頭擰成了疙瘩:“我們每個月都會查處十幾起非法燒荒和伐木,但這裡的雨林麵積太大了,違法者又躲在深林裡,我們根本抓不完。”他指著牆上的衛星地圖,上麵用紅色圈出的燒荒點密密麻麻,“上個月我們剛取締了一個伐木場,這個月又在彆的地方冒出來兩個,他們還會用賄賂當地村民的方式獲取信息,對抗我們的巡查。”
原住民部落的長老塔卡是個皮膚黝黑的老人,穿著用樹皮纖維織成的傳統服飾,脖子上掛著一串用鸚鵡羽毛做的項鏈。他把林羽一行人帶到部落的廣場上,那裡擺放著十幾具猴子和鳥類的屍體——都是因為吸入燒荒濃煙死亡的。“我們祖祖輩輩靠雨林生活,吃的是雨林的果實,穿的是雨林的纖維,住的是雨林的木材。”塔卡的聲音沙啞而憤怒,“可現在,那些人把雨林燒了、砍了,我們的食物少了,水也臟了,連孩子們都開始咳嗽。我們不能再看著雨林消失!”
部落裡的年輕人阿瓦洛攥著拳頭,眼裡滿是怒火:“我親眼看到他們燒樹,上去阻止的時候,還被他們用木棍打傷了。”他掀開袖子,胳膊上的傷疤清晰可見,“他們說雨林是‘無主之地’,想怎麼砍就怎麼砍,可這是我們的家園啊!”
林羽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明白,要修複亞馬遜的靈脈,首先要切斷破壞的源頭,還要讓原住民成為雨林的守護者。他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方案,鋪在部落廣場的石板上:“我們提出‘禁燒護林+靈脈連接+家園共建’的修複思路。第一,‘禁燒護林’——聯合環境監管部門組建‘雨林巡邏隊’,配備熱成像儀和無人機,24小時監控燒荒和伐木活動;同時用防火隔離帶和人工滅火的方式,撲滅現存的燒荒點,防止火勢蔓延。第二,‘靈脈連接’——在破碎的‘綠島’之間種植‘雨林連接帶’,選用亞馬遜本土的巨杉、橡膠樹等靈脈樹種,這些樹種生長快,還能為動物提供棲息地;同時清理內格羅河支流的汙染,引上遊的乾淨水源改善水質。第三,‘家園共建’——幫助部落發展生態產業,比如培育雨林藥材、製作傳統手工藝品,再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讓大家不用依賴伐木也能有收入;還會建立‘雨林學校’,教孩子們認識雨林的價值,培養新一代守護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塔卡長老聽完,用原住民語言快速翻譯給身邊的族人,廣場上的憤怒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期待的議論聲。“如果能保護好雨林,又能讓部落過上好日子,我們願意全力支持!”塔卡緊緊握住林羽的手,“我們可以組織部落裡的獵手加入巡邏隊,他們熟悉雨林的每一條小路,能更快發現違法者。”
環境監管部門的羅德裡格斯也承諾,增派20名執法人員,配備熱成像儀和執法記錄儀,配合巡邏隊開展工作;同時聯係消防部門,提供滅火設備,幫助撲滅現存的燒荒點。各方很快達成共識,一周後啟動“亞馬遜脈延行動”。
一周後,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雨林的樹冠時,“亞馬遜脈延行動”正式啟動。林羽和卡洛斯帶領著由執法人員、原住民獵手和誌願者組成的巡邏隊,分成五個小組深入雨林。他們配備了熱成像儀,能在濃煙中精準找到燒荒點;還帶著高壓水槍和滅火彈,發現火情就立刻撲滅。第一天,他們就撲滅了3個燒荒點,沒收了2輛非法運輸原木的卡車;接下來的幾天裡,又取締了2處非法伐木場,抓獲了5名違法者。阿瓦洛作為原住民獵手的代表,憑著對雨林的熟悉,總能提前發現違法者的蹤跡:“他們喜歡在晚上燒荒,以為沒人會發現,但我們能通過煙味找到他們。”
內格羅河支流的清理工作由蘇瑤負責。她帶領著環保誌願者和部落村民,用漁網打撈河麵的油膜和垃圾,用活性炭過濾河水。“我們還要在支流岸邊種植水生植物如鳳眼蓮、浮萍),它們能吸收水中的汙染物,改善水質。”蘇瑤一邊指導村民種植,一邊解釋,“等水質變好,河豚的食物就會變多,它們也會回到這裡。”為了加快清理進度,部落裡的婦女們也加入進來,她們每天劃著獨木舟,沿著支流打撈垃圾,雖然辛苦,卻沒有一個人抱怨。
阿哲的任務是規劃“雨林連接帶”並組織種植。他根據航拍圖和實地考察,在4片“綠島”之間規劃出6條連接帶,每條連接帶寬30米,長度從1.5公裡到3公裡不等。“連接帶的樹種要搭配種植,比如在巨杉旁邊種上能固氮的豆科植物,幫助巨杉生長。”阿哲在平板上標注出每條連接帶的樹種分布,“種植的時候,要保持株距5米、行距6米,這樣既能保證樹木的生長空間,又能快速形成茂密的林帶。”
種植當天,部落裡的男女老少都來了。大家分成小組,有的負責搬運樹苗,有的負責挖坑,有的負責澆水。樂樂跟著阿瓦洛的妹妹瑪雅一起,小心翼翼地把橡膠樹幼苗放進坑裡,然後用手把土壓實。“瑪雅姐姐,這棵樹長大了,是不是就能產橡膠了?”樂樂好奇地問。瑪雅點點頭,笑著說:“對呀,等它長大了,我們就能用橡膠做拖鞋和籃子,還能賣給外麵的人,換錢給部落裡的孩子買書本。”樂樂聽了,種得更認真了,每種下一棵樹苗,都會在旁邊插一個用棕櫚葉做的小標記,上麵用原住民文字寫著“守護家園”。
二十天後,現存的燒荒點全部撲滅,2處非法伐木場被徹底取締,內格羅河支流的水質有了明顯改善——蘇瑤檢測顯示,溶解氧含量升到了5.2毫克升,河麵的油膜基本消失,岸邊開始有新的水生植物發芽;6條“雨林連接帶”的樹苗也全部種下,成活率達到了70,部分巨杉幼苗已經長出了新葉。
更讓人驚喜的是,塔卡在巡邏時發現了一群亞馬遜河豚——5隻成年河豚帶著2隻幼豚,正在內格羅河主河道裡遊動,偶爾還會躍出水麵,像是在慶祝家園的回歸。“它們回來了!”塔卡激動地跑回部落,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家。林羽和眾人趕到時,河豚還在河裡遊動,幼豚在成年豚的身邊嬉戲,樣子十分可愛。“這說明雨林的靈氣在恢複,河水變乾淨了,它們才會回到這裡。”卡洛斯高興地說,拿出相機拍下了這珍貴的畫麵。
又過了一個月,“亞馬遜脈延行動”迎來了更大的收獲。蘇瑤檢測空氣質量發現,p2.5數值降到了9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恢複到了安全標準;阿哲的無人機拍到,“雨林連接帶”的樹木長得更加茂密,已經有猴子和鳥類在裡麵活動;部落的生態產業也有了起色——培育的雨林藥材第一次賣出了好價錢,用橡膠做的手工藝品也通過電商平台銷往了國外,阿瓦洛用賺來的錢,給部落的孩子們買了新的書本和文具。
離開亞馬遜雨林前,林羽和眾人在第一條“雨林連接帶”的巨杉樹下,立了一塊用雨林硬木製成的“脈延碑”。木碑上刻著“亞馬遜脈延,綠海續航”八個大字,旁邊用西班牙語和原住民語言寫著對雨林的祝福:“願巨樹常青,河水常清,生靈安居,靈脈永續。”樂樂把自己的棕櫚葉小標記送給了瑪雅,約定明年雨季再來,看看橡膠樹長得有多高,看看亞馬遜河豚的幼豚有沒有長大,看看部落裡的孩子們有沒有學到更多關於雨林的知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橡膠艇緩緩駛離內格羅河時,林羽站在船頭,看著窗外的雨林——巨樹的樹冠像綠色的海洋,在風中輕輕起伏;內格羅河的河水漸漸變得清澈,偶爾能看到河豚躍出水麵;遠處的“雨林連接帶”像綠色的絲帶,把破碎的“綠島”重新連接起來。他想起了塔卡長老說的話:“雨林不是資源,是我們的母親,隻要我們用心守護,她就會永遠滋養我們。”
“亞馬遜的脈延了,下一個該去北美五大湖區了吧?”阿哲看著平板上的靈脈地圖,美洲大陸上的綠色光點終於多了起來,和歐洲、非洲的光點漸漸連成一片。蘇瑤點點頭,調出五大湖區的監測數據:“五大湖的水質因為工業汙染變得很差,湖中的靈脈生物——湖鱒和白鮭數量大幅減少,我們得去幫它們恢複棲息地。”
樂樂趴在橡膠艇的邊緣,看著水裡遊動的小魚,小聲說:“五大湖裡有好多大魚吧?還有會飛的水鳥。我們要把湖水弄乾淨,讓大魚能好好長大,讓水鳥能有地方找吃的。”
林羽摸了摸樂樂的頭,望向遠方的雨林。陽光穿透樹冠,灑在河麵上,像給水麵鍍了一層金色的碎鑽;雨林裡傳來猴子的叫聲和鳥兒的歌唱,那是生命回歸的聲音。他知道,靈脈守護的旅程還在繼續,每一片雨林的修複,每一條河流的淨化,都是在為“全球脈和”編織新的絲線。而這條絲線,已經繞遍了地球的四大洲,終將把所有的靈脈都連接成一張巨大的網,一張守護地球生機的網。
橡膠艇朝著五大湖區的方向駛去,船尾留下一道白色的水痕,像一條銀色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林羽握緊了手中的水晶球碎片,碎片的光芒與雨林中的陽光呼應——那是靈脈的光芒,也是希望的光芒,在亞馬遜的綠海之上,在地球的每一片土地,靜靜閃耀。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