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南極脈守·冰原歸心_八音盒裡的世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八音盒裡的世界 > 第67章 南極脈守·冰原歸心

第67章 南極脈守·冰原歸心(1 / 1)

第67章:南極脈守·冰原歸心

當南極圈的極晝晨光第一次越過羅斯冰架的鋸齒狀邊緣,林羽的科考補給船“雪龍2號”正緩緩停靠在阿蒙森海的臨時冰碼頭。船身剛觸碰到厚實的海冰,凜冽的寒風就裹挾著冰粒撲麵而來,像無數細小的冰針紮在防風麵罩上。林羽摘下手套,從口袋裡掏出便攜式水晶球碎片——屏幕上的靈氣純度數值停在18,能量波動像被凍僵的脈搏,每一次跳動都帶著刺骨的滯澀,連南極標誌性的“冰原脈息”都微弱到幾乎難以捕捉。

“這片海域的海冰,比十年前薄了一半還多。”中國南極科考隊隊長周明穿著厚重的極地科考服,靴底踩在冰麵上發出清脆的碎裂聲,他指著遠處灰蒙蒙的海麵,“往年這個時候,阿蒙森海的海冰能一直連到羅斯冰架,厚度至少3米;現在你看,除了我們腳下的臨時碼頭,剩下的都是零散漂浮的浮冰,最大的也不過半個足球場大,根本撐不住帝企鵝的繁殖群。”他彎腰撿起一塊融化後又凍結的海冰,冰麵上布滿了細小的鹽晶,“去年一場異常暖潮,這裡的氣溫居然升到了0c以上,直接導致三個帝企鵝繁殖群的蛋全部解凍變質,幾百隻幼崽沒來得及破殼就沒了。”

蘇瑤已經打開了隨身攜帶的極地環境監測儀,屏幕上的實時數據讓她眉頭緊鎖:當前氣溫12c比十年前同期高5c),冰層融化速率每天0.8厘米,海水鹽度從34‰降到31‰,ph值7.9呈微弱酸化)。“氣溫升高不僅讓海冰融化,還打亂了南極的生態循環。”她指著監測儀上的磷蝦活躍度曲線,“磷蝦的幼體需要在鹽度33‰以上的海冰縫隙中存活,現在鹽度下降,加上冰藻覆蓋率從60降到25,磷蝦數量減少了45——這可是企鵝、海豹、須鯨的主要食物,相當於斷了南極食物鏈的根基。”

阿哲早已操控著塗有防冰塗層的極地無人機升空,機身在強風中穩定盤旋,實時傳回的畫麵在船艙顯示屏上展開:帝企鵝的核心棲息地像一塊被啃過的蛋糕,邊緣不斷有冰塊墜入海中,濺起的水花瞬間凍結成冰霧;幾十隻成年帝企鵝站在搖晃的浮冰上,有的試圖用喙梳理羽毛,卻因為浮冰傾斜不得不緊緊抓住冰麵;更遠處的威德爾海豹呼吸孔,比往年減少了一半,三隻海豹擠在同一個呼吸孔旁,輪流換氣,眼神裡滿是疲憊;冰原下的冰藻——磷蝦的主要食物來源,隻剩下零星的綠色斑塊,裸露的冰麵呈現出不健康的灰白色,像覆蓋了一層薄霜。

“從航拍圖標注情況看,有4個帝企鵝繁殖群急需轉移,最大的一個群還有120隻企鵝,現在擠在一塊不足200平方米的浮冰上;3片磷蝦密集區的冰藻需要人工補充,否則下個月磷蝦群可能會遷徙到更遠的海域;還有2處海豹呼吸孔被凍結的碎冰堵塞,需要清理擴大。”阿哲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動,將紅色預警區域標注出來,“我建議優先搭建臨時繁殖平台,現在正是帝企鵝的產卵期,再耽誤下去,今年的繁殖季可能就徹底錯過了。”

樂樂穿著量身定製的兒童極地服,像個圓滾滾的小棉球,她趴在船艙舷窗邊,鼻尖貼著玻璃,緊緊盯著外麵的帝企鵝。一隻成年企鵝正試圖在浮冰上產卵,剛把蛋放在冰麵上,浮冰就突然傾斜,企鵝趕緊用喙把蛋護在懷裡,翅膀緊緊裹住蛋,艱難地跳向另一塊更大的浮冰。“它好辛苦啊,連個安穩的地方都沒有。”樂樂小聲說,眼圈紅紅的,她從背包裡拿出從大堡礁帶回來的珊瑚石小擺件——上麵還刻著一隻小醜魚,緊緊抱在懷裡,“我們快點幫它們建個結實的家吧,不然小企鵝就沒法孵出來了。”

當天下午,林羽和周明一起參加了國際南極保護聯盟的緊急線上會議,屏幕裡陸續接入了來自美國、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科考團隊代表。美國南極科考隊的負責人愛麗絲博士舉著一張衛星對比圖,語氣沉重:“這是南極半島2013年和2023年的冰蓋情況,十年間冰蓋麵積減少了12,融化的冰蓋導致全球海平麵上升了2.3毫米,而且融化速度還在加快。更嚴重的是,我們在南極磷蝦體內檢測到了微塑料顆粒,最高含量達到每千克2.1毫克,這些微塑料會通過食物鏈累積,最終影響到頂級捕食者。”

挪威科考隊的奧拉夫研究員補充道:“我們去年嘗試過用人工冰磚搭建企鵝棲息地,用的是當地海冰混合高強度樹脂,結果一場12級強風過後,冰磚全被吹碎了,還砸傷了兩隻企鵝。人工投喂磷蝦也試過,但成本太高,而且容易讓企鵝失去自主覓食能力,不是長久之計。”澳大利亞科考隊的梅根則帶來了一個更棘手的消息:“我們在麥克默多海峽發現,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氣汙染物,已經讓南極的臭氧空洞出現了新的變化,紫外線輻射增強,導致冰藻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了15,這對磷蝦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會議結束後,林羽、周明和科考站的生態學家李教授一起留在實驗室,對著南極地圖和監測數據討論方案。李教授調出一組帝企鵝的追蹤數據,屏幕上的紅點代表著被標記的企鵝:“這是我們跟蹤了五年的‘星辰群’,2019年還有300隻,現在隻剩下120隻。去年冬天,有56隻企鵝因為找不到食物,覓食範圍擴大到了以往的3倍,有的甚至遊了50公裡才找到磷蝦群,回來的時候體重減輕了20,根本沒力氣照顧幼崽。”他歎了口氣,“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出十年,阿蒙森海的帝企鵝可能會徹底消失。”

“守護南極的靈脈,不能隻靠零散的人工乾預,必須從‘應急保護’轉向‘係統修複’。”林羽指著地圖上的帝企鵝棲息地,“我們提出‘固冰護生+食物鏈修複+全球協同’的三維修複思路。第一,‘固冰護生’——搭建‘仿生冰原支架’,用鈦合金做框架,填充當地海冰和耐寒保溫材料,形成能抵禦12級強風的穩定平台;在海冰邊緣設置‘防融障’,用低溫導管將深層海水引到表層,減緩冰緣融化;安裝微塑料過濾浮台,減少海域中的微塑料含量。第二,‘食物鏈修複’——在磷蝦密集區搭建‘冰藻培育棚’,模擬冰原下的低溫弱光環境,培育適合磷蝦食用的冰藻;投放經過篩選的磷蝦幼體,補充種群數量;建立‘應急投喂點’,在食物極度短缺時,投放低濃度營養劑,避免企鵝過度消耗體力。第三,‘全球協同’——聯合國際科考隊建立‘南極靈脈監測網絡’,實時共享氣溫、海冰、物種數量數據;推動全球減少碳排放,從根源上減緩全球變暖,這才是保護南極的根本。”

周明和李教授聽完,都眼前一亮。周明立刻聯係國內的科研機構,申請調運高強度鈦合金材料和低溫導管設備;李教授則組織科考站的工作人員,開始準備冰藻培育的培養基和磷蝦幼體篩選工作。澳大利亞科考隊很快回複,願意提供10噸耐寒保溫材料;挪威科考隊分享了他們的磷蝦培育技術手冊;美國科考隊則承諾,會協助搭建微塑料過濾浮台。各方達成共識,兩周後正式啟動“南極脈守行動”。

兩周後,當極晝的陽光再次灑滿冰原時,“南極脈守行動”正式拉開序幕。林羽和阿哲負責搭建仿生冰原支架,他們帶領著15人的工程小組,每天頂著20c的嚴寒工作8小時。鈦合金框架的組裝需要精確到毫米,大家戴著厚厚的保暖手套,手指凍得僵硬,卻依然小心翼翼地擰緊每一顆螺絲。“框架的傾斜角度必須控製在3度以內,不然抗風能力會下降40。”阿哲一邊用激光測距儀校準,一邊叮囑隊員,“填充海冰的時候要分層壓實,每層厚度不超過20厘米,這樣才能保證平台的承重能力。”

第一天搭建時,突然來了一場強風,風速達到每秒25米,無人機被吹得差點失控。林羽趕緊讓大家躲進臨時帳篷,自己和阿哲留在外麵固定框架。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他們的睫毛很快結了一層白霜,呼出的氣息瞬間變成白霧。“再堅持一下,把最後兩根斜撐杆固定好!”林羽大喊著,聲音在風中幾乎聽不清,阿哲點點頭,兩人合力將斜撐杆推到位,用鋼纜牢牢固定在冰原上。等風停的時候,他們的衣服已經結了一層薄冰,回到帳篷後,喝了半杯熱薑茶,身體才慢慢暖和過來。

蘇瑤的任務是修複食物鏈,她帶領著5人的小組在磷蝦密集區搭建“冰藻培育棚”。培育棚用雙層聚四氟乙烯材料製成,能阻擋紫外線,保持內部溫度穩定在5c。“冰藻的生長需要弱光環境,所以棚頂要覆蓋3厘米厚的透光冰磚。”蘇瑤一邊指導隊員安裝棚頂,一邊解釋,“培養基要用南極本地的海水配製,加入適量的氮磷鉀營養液,這樣培育出的冰藻才符合磷蝦的飲食習慣。”

培育冰藻的過程並不順利,第一次培育的冰藻因為溫度波動太大,三天就全部死亡。蘇瑤沒有氣餒,她調整了培育棚的溫控係統,增加了雙層保溫層,重新配製培養基。這一次,她和隊員們輪流值守,每小時記錄一次溫度和濕度,終於在第五天看到了冰藻的綠色嫩芽。“太好了!隻要再培養一周,就能達到播撒的標準。”蘇瑤激動地對隊員說,眼裡滿是喜悅。

樂樂也沒閒著,她跟著李教授的助手小張一起,負責記錄帝企鵝的活動情況。每天早上,她都會穿上極地服,跟著小張在距離企鵝棲息地50米的地方觀察。小張教她如何通過企鵝的動作判斷狀態:“你看,企鵝如果頻繁搖頭,說明它在梳理羽毛,狀態很好;如果蜷縮著身體,很少活動,可能是體力不足。”樂樂學得很認真,她用兒童專用的望遠鏡觀察,把看到的情況都記錄在筆記本上,還畫了很多企鵝的小頭像,旁邊標注著“今天大胖她給一隻體型較大的企鵝起的名字)找到了一條小魚”“小灰一隻灰色羽毛的企鵝)在平台上轉了三圈,好像在選產卵的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周後,第一個仿生冰原支架終於搭建完成,總麵積2000平方米,承重能力達到每平方米500公斤,能容納150隻帝企鵝同時活動。林羽和阿哲用無人機測試了平台的抗風能力,在每秒20米的風速下,平台的晃動幅度隻有2厘米,完全符合設計標準。當天下午,就有幾隻帝企鵝試探著靠近平台,它們先是在邊緣徘徊了十幾分鐘,然後小心翼翼地踏上平台,在上麵走了幾圈,確認安全後,發出了清脆的叫聲。很快,更多的企鵝跟著過來,不到一小時,平台上就聚集了50多隻帝企鵝。

“它們認可這個新家了!”阿哲興奮地說,趕緊用相機拍下這一幕。李教授看著屏幕上的畫麵,激動地說:“這是近三年來,帝企鵝第一次在穩定的平台上停留超過兩小時,今年的繁殖季有希望了!”

蘇瑤的冰藻培育也取得了進展,第一批冰藻已經長到了5厘米長,達到了播撒標準。她和隊員們用特製的播撒器,將冰藻均勻地撒在磷蝦密集區的冰縫中。三天後,聲呐監測顯示,磷蝦群開始向播撒區域聚集,活躍度比之前提高了30。“磷蝦的數量在增加,說明冰藻起到了作用。”蘇瑤高興地說,她又投放了5萬隻經過篩選的磷蝦幼體,這些幼體都經過了健康檢測,確保沒有攜帶病菌。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南極脈守行動”捷報頻傳。第二個仿生冰原支架順利搭建完成,帝企鵝的數量增加到了200多隻;微塑料過濾浮台投入使用,海域中的微塑料含量下降了35;“應急投喂點”隻啟用了兩次,因為磷蝦的數量持續增加,企鵝已經能找到足夠的食物。

最讓人驚喜的是,李教授在第一個仿生冰原支架上發現了第一枚企鵝蛋!那是一隻雌性帝企鵝在平台中央產下的,它小心翼翼地用腹部護住蛋,雄性企鵝則在旁邊守護著,時不時用喙輕輕觸碰雌性企鵝的頭部,像是在安慰它。“這是‘南極脈守行動’以來的第一枚蛋,說明企鵝已經把這裡當成了安全的繁殖地。”李教授激動地說,趕緊安排專人24小時監測,防止其他企鵝不小心踩到蛋。

又過了一個月,南極的氣溫漸漸降到30c,海冰開始重新凍結,但融化的痕跡依然明顯。不過,好消息卻接連不斷——蘇瑤檢測發現,磷蝦的數量已經恢複到了十年前的60,體內的微塑料含量下降了50;阿哲的無人機拍到,仿生冰原支架上的企鵝蛋孵化率達到了75,比自然冰原的孵化率高30;三隻威德爾海豹在清理後的呼吸孔旁定居下來,其中一隻還生下了兩隻幼崽,幼崽的體重達到了正常水平,說明海豹的營養狀況良好。

國際南極保護聯盟的線上會議上,當林羽展示仿生冰原支架上的帝企鵝和剛孵化的幼崽照片時,所有參會人員都發出了讚歎。愛麗絲博士說:“這是近年來南極保護最成功的案例,你們的仿生冰原支架技術為全球南極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奧拉夫研究員也表示:“我們計劃明年在南極半島推廣這種技術,希望能拯救更多的企鵝繁殖群。”

三個月後,“南極脈守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李教授的監測數據顯示,阿蒙森海的帝企鵝數量比行動前增加了30,幼崽存活率從35升到了60;蘇瑤的冰藻培育棚已經培育出了500公斤冰藻,覆蓋了10平方公裡的海域;便攜式水晶球碎片的靈氣純度數值從18升到了32,能量波動像重新恢複活力的脈搏,在冰原上穩定傳遞——晨光中,帝企鵝媽媽帶著幼崽在仿生冰原上散步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劍怒斬九重天 我來了米蘭就不會垮掉 遊戲人生從華山論劍開始 重生之網遊紀元:天龍八部 開局哥布林我將迎娶劍之聖女 神域仙尊:萬神來潮 從抽骨廢材看我如何成為萬域至尊 我有一劍獨尊 救命!閨蜜的凶大哥他是個粘人精 蒼淵魔帝:重生歸來,血債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