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星網拓界·泰坦尋脈
2056年春分,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風帶著暖意掠過靈脈教育基地,“四宇靈脈指揮中心”的環形屏幕上,第五條淡金色的能量曲線正緩慢跳動——這是“靈脈十號”泰坦任務的模擬信號,與地球的綠、火星的紅、月球的藍、歐羅巴的紫交織在一起,像一張正在向外延展的星網。樂樂穿著深藍色的“星際探測服”,手指在操控台上輕滑,將泰坦的大氣數據與地球的進行對比:“泰坦的大氣壓是地球的1.5倍,主要成分是氮氣和甲烷,表麵溫度179c,比歐羅巴還低——‘冰脈共生體’的抗凍基因恐怕不夠用。”
阿木爾站在旁邊,手裡的全息投影儀展示著泰坦表麵的模擬影像:橙色的天空下,液態甲烷湖泛著暗紋,岸邊是凍結的甲烷冰原,遠處的山巒覆蓋著厚厚的固態氮。“我們計劃在‘冰脈共生體’的基礎上,再導入泰坦大氣微生物的‘耐甲烷基因’。”他指著影像裡的甲烷湖,“實驗室已經培育出能在甲烷環境下存活的火星菌絲變種,和水脈焰果共生後,能將甲烷轉化為靈脈能量,供果實生長。”
兩人正討論著,古麗推著載有“甲烷模擬培養艙”的推車走進指揮中心,艙體裡淡橙色的氣體正緩緩流動,裡麵的“泰坦焰果”幼苗已長出兩片淡紫色的葉片。“這是初代‘泰坦焰果’,剛在甲烷環境下培育了10天。”古麗打開艙體的監測麵板,“靈脈能量6.8赫茲,葉片活性92,雖然比地球的低,但在170c的模擬溫度下,還能保持生長——隻要再強化抗凍基因,就能適應泰坦的環境。”
樂樂湊到培養艙前,看到幼苗的根係纏繞著銀色的菌絲:“這是改良後的火星菌絲?能在甲烷裡分解礦物質嗎?”古麗點點頭,調出菌絲的代謝數據:“它們能分解甲烷冰裡的氮元素,釋放出氨態氮,供水焰果吸收。實驗室測試顯示,這種‘甲烷菌絲共生係統’的能量轉化效率,比歐羅巴的水生係統高15。”
這時,蘇瑤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現在指揮中心中央,她身後是剛果盆地的“雨林靈脈實驗室”,背景裡的陸生焰果樹枝上掛著橙紅色的果實。“緊急消息!‘水陸雙脈循環’係統在甲烷環境下測試成功了!”蘇瑤手裡拿著一份報告,“我們將陸生焰果的根係與甲烷菌絲連接,菌絲分解甲烷後,能量通過根係傳給果樹,果實的靈脈元素含量提高了20——這對泰坦的生態改造太重要了,未來可以在甲烷湖邊搭建‘水陸共生帶’!”
樂樂立刻調出泰坦的甲烷湖分布圖:“泰坦最大的甲烷湖‘克拉肯are’,麵積有40萬平方公裡,足夠搭建大規模的培育區。”她指著屏幕上的湖岸線,“如果在湖邊先建立小型生態艙,用改良後的菌絲分解甲烷冰,再逐步擴展到湖心,不出10年,就能形成一片‘泰坦焰果林’。”
林羽這時走進指揮中心,手裡拿著“靈脈十號”的最終任務方案。“‘靈脈十號’的核心載荷確定了——30顆‘泰坦焰果’種子、50克改良火星菌絲,還有一套‘甲烷靈脈能量轉換器’。”他指著方案裡的生態艙模型,“生態艙分為‘甲烷分解區’‘幼苗培育區’和‘能量中繼區’,能自主鑽探泰坦的甲烷冰,提取液態甲烷供菌絲代謝,產生的能量再通過星網傳回地球。”
阿哲調出“靈脈十號”的飛行軌跡圖:“探測器預計需要7年時間抵達泰坦,期間會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還會在土星軌道部署一顆‘泰坦中繼星’,確保能量信號能實時傳回四脈星網。”他指著軌跡上的一個紅點,“這裡是木星引力彈弓的最佳切入點,能讓探測器的飛行時間縮短1年,還能順便采集木星的大氣樣本,研究氣態行星的靈脈能量。”
接下來的半年,基地裡所有人都投入到“泰坦焰果”的強化培育和“靈脈十號”的發射準備中。樂樂和阿木爾每天泡在“泰坦環境模擬實驗室”,記錄幼苗在不同甲烷濃度、溫度下的生長數據——他們看著幼苗在175c的低溫下調整葉片角度,在高濃度甲烷中加快菌絲代謝,監測日誌上的曲線越來越接近泰坦的實際環境參數。
2056年夏至,“泰坦焰果”的培育迎來關鍵節點——初代幼苗在甲烷環境下結出了第一顆淡紫色的果實。樂樂小心地將果實取出,放在檢測儀上,屏幕顯示:“靈脈能量7.0赫茲,抗凍基因表達量94,甲烷轉化效率18,完全符合泰坦的種植要求。”“成功了!”樂樂興奮地大喊,立刻將數據同步到“全球少年靈脈數據庫”,“現在可以確定‘靈脈十號’的種子載荷了!”
同年10月,“靈脈十號”探測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樂樂和阿木爾站在觀測區,看著火箭拖著橘紅色的火焰刺破長空,手裡揮舞著畫有泰坦甲烷湖與焰果林的旗幟。當火箭進入地球軌道時,指揮中心的環形屏幕上,五條能量曲線突然同時向上波動——地球、火星、月球、歐羅巴的靈脈能量,正通過四脈星網,為“靈脈十號”送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它會帶著泰坦焰果,飛向土星!”阿木爾輕聲說,眼裡滿是激動,“等它成功著陸,我們的星網就會擴展到第五顆星球,靈脈的光芒就能照亮土星軌道了。”
發射成功後,樂樂和團隊回到指揮中心,立刻投入到“靈脈十號”的飛行監測中。屏幕上,探測器正沿著預定軌跡向木星飛去,艙內的“泰坦焰果”種子處於深度休眠狀態,甲烷菌絲則被保存在180c的低溫容器中。“預計2058年抵達木星軌道,借助引力加速後,2063年就能到達泰坦。”蘇瑤指著屏幕上的倒計時,“這期間,我們要持續優化四脈星網的能量傳輸效率,確保泰坦的靈脈能量能順利接入。”
古麗這時拿著一份來自月球生態艙的報告走進來:“月球的‘月脈三號’焰果開始結果了!果實的氦3含量比去年高了10,用它的種子培育的新苗,抗輻射能力又強了5。”她將報告遞給林羽,“我們計劃把‘月脈三號’的抗輻射基因,導入泰坦焰果的下一代品種,讓它們能更好地抵抗土星的強輻射。”
樂樂看著報告上的基因序列圖,突然想起十年前培育“月脈一號”的場景:“那時候我們還在擔心月球的輻射會影響幼苗,現在已經能利用月球的氦3強化品種了。”她笑著說,“未來到了泰坦,說不定還能利用甲烷冰裡的特殊元素,培育出更強大的焰果品種。”
2057年春分,“靈脈十號”順利抵達木星軌道,借助木星引力完成加速,向土星飛去。指揮中心裡,所有人都圍著屏幕,看著探測器在木星的巨大引力場中調整姿態,艙內的種子和菌絲依然保持著穩定狀態。“木星的靈脈能量比預期的強!”阿哲指著屏幕上的能量監測圖,“探測器接收到的木星能量,能為艙內係統供電15,未來可以在木星軌道部署中繼星,進一步擴展星網。”
樂樂打開“全球少年靈脈數據庫”,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在為“靈脈十號”祝福——巴西的盧卡上傳了“泰坦焰果與木星紅斑”的畫作,加拿大的奧萊分享了“北極冰原與泰坦甲烷湖”的對比手賬,中國的少年監測員則寫下:“從地球到土星,靈脈像一條長長的絲帶,把我們和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都連在了一起。”
夜幕降臨,樂樂站在“四宇靈脈指揮中心”的露台上,望著夜空中遙遠的土星。她知道,此刻在數十億公裡外的太空中,“靈脈十號”正帶著人類的希望飛向泰坦,它的艙內,藏著第五顆星球的生命可能,藏著星網擴展的新未來。
“明天,要去實驗室看看新培育的‘泰坦焰果二號’。”樂樂輕聲說,手裡的監測儀屏幕上,還顯示著“靈脈十號”的實時軌跡,“未來,我們還要去天王星的米蘭達、海王星的海衛一,讓焰果的種子在每一顆有希望的星球上發芽。”
當第一縷晨光再次照亮塔克拉瑪乾沙漠時,“泰坦環境模擬實驗室”裡的“泰坦焰果二號”種子開始發芽。樂樂背著書包,快步走進實驗室,手裡拿著新的監測日誌,在第一頁寫下:“2057年3月21日,泰坦焰果二號發芽,靈脈能量7.1赫茲,抗凍基因表達量95,向土星出發。”
她知道,這場跨越星際的靈脈守護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星球要探索,但隻要星網繼續延展,隻要生命的種子不斷播撒,就沒有到達不了的遠方,沒有喚醒不了的靈脈。新的故事,新的星圖,正隨著“靈脈十號”的軌跡,在宇宙與生命之間,緩緩展開。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