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六宇同輝·星網向海
2084年春分,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風帶著暖意掠過“六宇靈脈指揮中心”,環形屏幕上六條能量曲線正同步律動——地球的綠、火星的紅、月球的藍、歐羅巴的紫、泰坦的金、米蘭達的青,在屏幕中央交織成一張發光的星網,每一次波動都傳遞著來自19億公裡外米蘭達的靈脈信號。樂樂穿著深灰色的“星際指揮服”,手指在操控台上輕滑,將米蘭達的最新培育數據放大:“冰脈焰果平均株高45厘米,靈脈能量6.9赫茲,冰絲菌的氨元素轉化效率92,冰下微水體已擴展到500立方米,比上個月增加了30!”
阿木爾站在她身旁,手裡的全息投影儀展示著米蘭達培育區的實時畫麵——冰下微水體中,淡青色的焰果苗已形成小片群落,根係纏繞的透明菌絲像一張巨大的能量網,將幼苗連接成整體,生態艙側壁的“靈脈中繼器”閃爍著淡青微光,正將米蘭達的靈脈能量傳入六宇星網。“昨天泰坦培育區傳來消息,接收的米蘭達能量已能滿足‘泰坦焰果二號’12的能耗需求。”他指著投影裡的泰坦焰果林,“你看,泰坦的果實成熟周期縮短了10天,靈脈元素含量也提高了5。”
兩人正說著,古麗推著載有“米蘭達地球混合冰”的推車走進指揮中心,密封罐裡淡青色的冰粒中還能看到細小的菌絲碎片。“這是米蘭達冰下微水體的樣本,含有與地球極地冰蓋相似的礦物質。”古麗打開密封罐,“我們把它和地球冰川冰按37混合,種上‘冰脈焰果二號’,上周剛發芽,靈脈能量就達到了7.2赫茲,抗凍基因表達量95。”
樂樂湊過去看冰樣,發現裡麵還摻著少量泰坦甲烷冰粉末:“加了泰坦的甲烷冰?是為了強化能量代謝嗎?”古麗笑著點頭:“沒錯,甲烷冰裡的碳元素能與冰絲菌產生能量共鳴,不僅能提高幼苗的抗極端低溫能力,還能加速果實發育。實驗室測試顯示,這種‘三球混合冰’培育的焰果,結果數量比單一冰樣種植的多25。”
這時,蘇瑤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現在指揮中心中央,她身後是歐羅巴水生實驗室的水族箱,背景裡的水脈焰果苗已結出淡藍色的果實。“緊急消息!‘冰脈水脈共生係統’測試成功了!”蘇瑤手裡拿著一份報告,“我們將米蘭達的冰絲菌與歐羅巴的水脈菌絲雜交,培育出‘冰水雙生菌’,能在冰層和水體中同時存活,為焰果提供雙倍能量——果實的靈脈元素含量達到0.13,是目前所有品種裡最高的!”
樂樂立刻調出海衛一的環境數據:“海衛一表麵溫度235c,有活躍的冰火山和液態氮間歇泉,正好需要‘冰水雙生菌’的適應能力。”她指著屏幕上海衛一的模擬影像,“如果在‘靈脈十三號’上搭載這種雙生菌,就能同時應對海衛一的冰層和間歇泉環境,讓焰果在極端低溫下也能穩定生長。”
林羽這時走進指揮中心,手裡拿著“靈脈十三號”海衛一任務的初步方案。“‘靈脈十三號’的核心目標,是在海衛一建立‘冰火山生態艙’,驗證焰果與‘冰水雙生菌’在超低溫、強地質活動環境下的共生能力。”他指著方案裡的生態艙模型,“生態艙分為‘冰火山監測區’‘幼苗培育區’和‘能量中繼區’,能自主追蹤冰火山的噴發周期,在間歇泉附近部署‘能量收集器’,將地熱能量轉化為靈脈能量,供焰果生長。”
阿哲調出“靈脈十三號”的飛行軌跡圖:“探測器預計需要15年時間抵達海衛一,期間會借助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三重引力加速,還會在海王星軌道部署三顆‘海衛一中繼星’,確保能量信號能實時接入六宇星網。”他指著軌跡上的一個藍點,“這裡是天王星引力彈弓的最佳切入點,能讓探測器的飛行時間縮短3年,還能順便采集天王星大氣樣本,研究氣態行星的靈脈能量特征。”
接下來的半年,基地裡所有人都投入到“海衛一焰果”的培育和“靈脈十三號”的籌備中。樂樂和阿木爾每天泡在“海衛一環境模擬實驗室”,記錄幼苗在不同低溫、地熱強度下的生長數據——他們看著幼苗在230c的超低溫下調整葉片的能量儲存模式,在模擬間歇泉環境中快速修複受損根係,監測日誌上的曲線越來越接近海衛一的實際環境參數。
2084年夏至,“海衛一焰果”的培育迎來關鍵節點——初代幼苗在模擬冰火山環境下結出了第一顆淡白色的果實。樂樂小心地將果實取出,放在檢測儀上,屏幕顯示:“靈脈能量7.0赫茲,抗凍基因表達量97,地熱能量吸收效率20,完全符合海衛一的種植要求。”“成功了!”樂樂興奮地大喊,立刻將數據同步到“全球少年靈脈數據庫”,屏幕上瞬間湧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祝福——巴西的盧卡已年近六十,仍帶著雨林的孩子們在焰果林裡記錄數據;加拿大的奧萊在北極監測站搭建了“冰脈基因庫”,保存著來自六顆星球的焰果種子;米蘭達培育區的年輕研究員,也通過星網傳來冰下焰果苗的實時畫麵,淡青色的葉片與海衛一果實的淡白色在屏幕上相映成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年10月,“靈脈十三號”的任務方案最終確定,開始進入載荷預處理階段。樂樂和團隊將“海衛一焰果”種子、“冰水雙生菌”樣本,以及“冰火山能量收集器”的核心部件逐一封裝,存入特製的低溫容器中。“每一顆種子都裹著三層保護殼,能抵抗海衛一的超低溫和強輻射。”樂樂撫摸著容器外殼上的星網圖案,“等它們抵達海衛一,就能成為第七顆星球的生命希望。”
2085年春分,“靈脈十三號”探測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入最終發射倒計時。樂樂和阿木爾站在觀測區的最前排,手裡揮舞著畫有海衛一冰火山與焰果苗的旗幟。當火箭拖著橘紅色的火焰刺破長空時,指揮中心的環形屏幕上,六條能量曲線突然同時向上波動——地球、火星、月球、歐羅巴、泰坦、米蘭達的靈脈能量,通過六宇星網,為“靈脈十三號”送行。
“它會帶著我們的星網,飛向海王星!”阿木爾輕聲說,眼裡滿是激動,“等它成功著陸,靈脈的光芒就能照亮太陽係的邊緣,六宇星網也會成為七宇星網。”
發射成功後,樂樂和團隊回到指揮中心,立刻投入到“靈脈十三號”的飛行監測中。屏幕上,探測器正沿著預定軌跡向土星飛去,艙內的種子和雙生菌保持著穩定的休眠狀態。“預計2090年抵達土星軌道,2100年就能到達海衛一。”蘇瑤指著屏幕上的倒計時,“這期間,我們要持續優化六宇星網的能量同步率,還要培育‘海衛一焰果二號’,為後續的生態係統擴展做準備。”
古麗這時拿著一份來自米蘭達培育區的報告走進來:“米蘭達的冰脈焰果開始結果了!果實的淡青色果皮上泛著微光,能在200c的環境下保存6個月不腐爛。”她將報告遞給樂樂,“我們計劃把米蘭達果實的抗凍基因,導入海衛一焰果的下一代品種,讓它們能更好地應對海衛一的超低溫環境。”
樂樂翻開報告,看著米蘭達果實的照片,突然想起52年前第一次培育火星焰果的場景——那時她還是個對宇宙充滿好奇的年輕人,如今已兩鬢斑白,卻依然能為一顆遙遠星球的生命種子而激動。“時間帶走了很多,但帶不走對生命的熱愛。”她輕聲說,指尖拂過照片上的淡青色果實,“未來到了海衛一,我們或許還能利用冰火山的地熱能量,培育出能在超低溫下開花的焰果品種。”
夜幕降臨,樂樂站在指揮中心的露台上,望著夜空中遙遠的海王星。她知道,此刻在數十億公裡外的太空中,“靈脈十三號”正帶著人類的希望飛向海衛一,它的艙內,藏著第七顆星球的生命可能,藏著星網擴展的新未來。
“明天,要去實驗室看看新培育的‘海衛一焰果二號’。”樂樂輕聲說,手裡的監測儀屏幕上,還顯示著“靈脈十三號”的實時軌跡,“未來,我們還要去柯伊伯帶的冥王星、妊神星,讓焰果的種子在太陽係的每一個角落發芽。”
當第一縷晨光再次照亮塔克拉瑪乾沙漠時,“海衛一環境模擬實驗室”裡的“海衛一焰果二號”種子開始發芽。樂樂背著裝有監測儀的背包,走進實驗室,手裡拿著新的監測日誌,在第一頁寫下:“2085年3月21日,海衛一焰果二號發芽,靈脈能量7.1赫茲,抗凍基因表達量96,向海王星出發。”
她知道,這場跨越星海的靈脈守護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星球要探索——但隻要六宇星網的能量繼續跳動,隻要“靈脈十三號”的軌跡不斷延伸,隻要人類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不熄滅,就沒有到達不了的遠方,沒有喚醒不了的靈脈。
新的星軌已在太陽係邊緣展開,新的生命故事,正隨著“靈脈十三號”的航程,在海衛一的冰火山旁、在深邃的柯伊伯帶中,緩緩續寫。而六宇星網的光芒,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第七條屬於海衛一的、淡白色的能量曲線。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