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出贓物藏處。官府查封店鋪,革去雲岫功名。耗儘家財打點免罪,店鋪倒閉。其妻妾受驚病亡,雲岫獨身。近日我走訪親族,三月初婚期至,雲岫雖貧仍送賀禮。我退回不得,便暗封五元作腳錢返還。婚儀諸事如常。
喜期過,禿鷲商議:“我暫回滬,你留守。往後輪換探親,待我信至你再南下“我應道:“似戍卒輪替“禿鷲笑:“非守疆,靈活往來即可“
雲岫來信借百元,我回絕稱錢用於婚事。他複信提及往日相助,我拒之。此後決不再資助。後其再來信,我原信退回。
在故裡居三載,與禿鷲家常聚花園。鷹兒聰穎,家中和樂。
三年後禿鷲召我赴滬,遣我考察京津商機。文述農恰至,托我帶信予其弟杏農。
述農談及總辦更替後局裡風氣變:前總辦尚樸素,新總辦奢華,
禿鷲提議中秋共飲,眾人商定居家小聚。忽聞火警,子安急鎖帳簿帶出躲避。火滅後談及巡捕禁搬物規矩,子安揣測與保險行有關。德泉舉富潤裡窮漢誤當搶火被拘案例,揭露問官判案荒唐。
禿鷲言:“冤鄉下人不妨事!滬上官場巴結洋人便升遷,民間疾苦何乾?“餘曰:“此風若開恐不止求差缺“述農道:“天下奇事多,或已有人試之“中秋敘罷,述農彆去。
數日抵津。子安送行時艙房擁擠,門外敘話間問及禿鷲開缺原由。子安道:“聞江寧新藩台乃苟才親戚,苟才來滬尋禿鷲未果,半月後傳開缺消息“料苟才作祟,然禿鷲視功名如敝履。
艙中遇總兵莊作人攜二妾赴津謁李中堂。見其妾蘇音嬌縱,作人親為沏茶。暗訝其窮候補卻納雙妾,又不帶仆從。閒談未敢深問。
航程中風浪大作,艙物亂滾,船客嘔吐。莊作人妾竟與搭客調笑,作人卻背身未察。
抵津後宿佛照樓,攜述農信往水師營訪文杏農。
天津車夫橫衝直撞,陷溝側翻。至水師營門口懸燈奏樂,士兵列隊槍響,問路得見文師爺,遞述農信。杏農迎客便飯,言營中迎河神。
杏農道此乃北人尊崇,營中列儀仗迎接,明日還將唱戲。飯後往演武廳觀瞻,不可妄言。
“他不能說話,我們沒得和他說的”
飯罷杏農帶我到演武廳。簷下排十對武官,對麵站營兵。廳內供桌點燭掛幔帳,盤中盤小花蛇。我欲提蛇尾,杏農擊我肘,蛇滑落盤中。
杏農拉我回房:“幸未出事!此金龍王,河工皆敬。晨間李中堂委委員拈香,兵丁突被附體,斥中堂無禮。中堂允明日親來方息“我疑兵丁挾怨假神罵人,杏農稱其未敢。我駁人豈向小妖叩頭。
我在天津處理事務後進京。需先到河西務辦事,原打算騎馬卻因價貴改雇驢。行李寄存杏農處,僅攜馬包。驢性頑劣跪倒,我被迫步行交替,日落未至楊村,暫宿客店。
我和陳子不期而遇,陳子看我都呆了,我也傻了,
他與我飲酒長談,他姑丈是神坑候補知府,因家鄉惡行告發姑丈拒見。他耗儘盤纏後堵轎求見,姑丈勉強收留。揮霍殆儘後流落天津。其偶見破損花椒,巧製班指受夥計青睞,後為候補道製朝珠班指作禮,獲贈銀赴神坑謀生。數月後意外獲總督賞識,被留用談天下棋。總督助其捐得未入流官職,委任河泊所管理珠江妓船。後總督調離,新巡撫上任,他疏於逢迎,專注風流事務。
新藩台親信初到,某晚藩台少爺與師爺於船宴客。妓家觸怒師爺,師爺掀桌毀物,鴇婦叩頭反被茶碗砸傷。巡河聞聲登船遇張道台告知事由。喝問,師爺自承傷人,藩台少爺怒斥反被押。將鬨事者與鴇婦帶回衙門。
令押三人返衙。
“師爺少爺家人進城報信。帶人回衙門軟禁,徹夜守候。半夜藩台差官持帖索人佯裝不知,斥其無權查案,逐出官差。藩台複遣人持信要人,回稟堅稱凶徒待審不釋“
“經此鬨衙門眾人懼禍紛紛告假。晨起另雇小轎,攜印押著涉案人等徑赴製台衙門“
藩台欲查河泊所幕後之人,得知其乃前任製台幕賓焦理儒,遂稟告撫台。撫台稱此事需由藩台處理。藩台轉見同鄉世好製台,恰逢焦理儒攜印請罪。製台賞識其風骨,聘為幕賓月俸二百兩,令藩台另委河泊所接任。由此得勢,十年升遷道台。
次日分路,抵京宿廣升客棧。
安頓後租賃院子與吏部符彌軒為鄰。道學先生常談仁義道德,某日其父衣衫襤褸來訪,彌軒冷眼相待。我漸覺此人虛偽,借故告辭。
我在家時一老頭闖入自稱彌軒祖父討飯。我驚愕詢問,知彌軒不孝致祖父潦倒。供飯後老者離去,稱怕孫兒不便。我疑惑間至會館尋王伯述。伯述怒斥彌軒忤逆,透露其祖父符最靈是道士,辛苦攢錢卻被敗家子耗儘。彌軒自幼聰慧卻品行不端,中舉後虐待祖父,更在書院山長任上勾結富戶科舉舞弊。學生拾得作弊稿紙聯名告官,學院核查筆跡將彌軒革職驅逐。
符家三代:符最靈行醫積財,養敗家子耗儘家產。孫子彌軒十二歲為書僮,偷學成才卻忘恩負義。中進士後假稱娶蘇州閨秀,實納妓女為妻。任書院山長收賄賂,官課時偷寫答案傳遞富家子弟。學生揭發作弊證據,縣官包庇未果,最終學政親核筆跡,將其革去功名逐出書院。
彌軒走私被查,冒用座主名義放貨,後被識破遭驅逐。符最靈進京投靠孫子被虐待,伯述欲幫其維權被拒。
伯述勸符最靈返鄉,符慮及生計堅持隱忍。次日伯述欲聯合同鄉彈劾,符驚慌阻攔,言恐斷孫前程。
符最靈自述遭孫媳苛待,被關柴房食粗糧。眾人發現其衣物藏虱,急令清潔坐具。伯述笑談眼不見為淨,仆人在墊上尋得虱跡。
伯述怒斥符孫不孝,符為孫開脫稱前世報應。伯述揭穿其被迫與廚工同食、月餘未進米食之窘,符終坦陳餓極乞食實情。
剛到家,彌軒來訪。談及同居未拜見其祖父,彌軒稱祖父年邁不喜見客。我建議老人外出散心,彌軒訴苦家訓節儉,祖孫生活拮據。未多回應,待其講完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