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
眼鏡男忙否認道:“這是咱們郭家第一次辦亞運會,燕京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向全亞洲以及全世界展現了咱們郭家改開的成果……”
“少打官腔。”
高老板又抽了口煙,撣撣煙灰,道:“我在報紙上看的,說據不完全統計,舉辦燕京亞運會總共花費了二十多億元,其中郭家財政撥款僅8.5億元,剩下的靠捐贈、貸款、銷售體育彩券等形式籌集的。”
“報紙上還說光民間捐贈就捐了小三億,體育彩券賣了四億多。”
“勞民傷財呐。”
眼鏡男把煙頭扔在車廂地板上,用腳抿了抿,道:“咱們郭家現在還不富裕,投入這麼一大筆錢搞亞運會這種麵子工程,不是勞民傷財是什麼?不瞞你說,我是記者,你知道我這次去采訪什麼人嗎?”
“什麼人?”
“不知道你家裡現在有沒有上大學的學生。”
眼鏡男又點了一根煙:“去年八月,郭家教委、郭家物價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收取學雜費和住宿費的規定》。”
“根據該規定,從1989學年度開始,對新入學的本、專科學生包括乾部專修科和第二學士學位班學生,實行收取學雜費製度。”
“考慮到一般學生家庭目前的經濟水平和實際承受能力,開始時收取學雜費的數額不能太高,一般掌握在每學年一百至三百元為宜。”
“除了學雜費,還有住宿費。”
“文件規定,對新入學的住學校宿舍的本、專科學生要收取住宿費,一般每學年二十元左右,住宿條件好的可適當多收一些。”
“拿我的母校華東工學院為例,學院決定從1989起招收的本科生在學期間,收取學雜費,收取標準每生每年200元。”
“就因為這每年兩百多塊錢的學雜費和住宿費,有些家庭困難的高中畢業生哪怕是考上了大學,最終因為拿不出錢而放棄了學業。”
“我這次就是去黔省山區采訪上不起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的。”
“辦個燕京亞運會就花了二十多億,今年咱們郭家所有大學總共才錄取了六十一萬新生,要交的學雜費和住宿費加起來才一億多。”
“也就是說辦個燕京亞運會,夠一千多萬大學生上一年學。”
“要是這個亞運會不辦,能讓多少學生上大學啊……”
“同誌。”
同樣一個在車廂連接處抽煙的大胡子男人插嘴道:“我覺得你是瞎操心,上大學一年才兩百多塊錢,收費其實一點都不高。”
“對城裡人來說確實不算高,也就是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但是……”
眼鏡男話風一轉:“對山裡人來說,可能是他們全家一年淨收入。”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