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馗知道俞老夫人在打探什麼,但這個秘密不能告訴任何人,他的幾個老婆都不知道毒霧峽穀裡的傳送門。
“嗬嗬,你知道五侯為什麼私下很少來往嗎?我們五家從未有過聯姻。”俞曹氏沒有繼續關於丁家的話題。
丁馗一愣,五侯無私交他聽丁起說過,具體原因沒有深入探討,而五侯無聯姻是今天才聽說的。
“晚輩不知。”他老老實實地回答。
俞老夫人打開話匣子:“我國開國初期,五侯乃軍中支柱,各有各的特色。
護國侯協助王室統領全軍,丁家沒有領地且與王族聯姻,族中子弟大多進入第八軍團,乃王室手上的一把刀。
天機侯參讚軍務,為軍中主帥出謀劃策,但從不入主中樞,且不擔任軍團統帥之職,注定是輔助角色。
平波侯掌管海軍,為王國守衛海疆,但司馬家子弟不得進入陸軍,且不能參與造船,世世代代局限於海上。
蕩寇侯能攻,鎮關侯善守,乃當時軍方的兩大流派,出則能獨領一軍,但無戰事時必需賦閒在家。”
丁馗聽著就不覺入迷。
“丁、良、司馬、狄、俞這五家在軍中有很大影響力,卻又各有限製,隻有一種辦法可以打破限製,那就是五家聯姻。
如丁家子娶了良家女,良家女生出的孩子有資格擔任軍團統帥,你說那孩子姓丁但隨時可以變成姓良。
諸如此類,司馬家子弟可能進入陸軍,丁家子弟可借俞家領地來壯大自身等等。
因此少典氏容不得這五家聯姻,但又不能公開寫入元老院的法規中,十大長老是不會同意的。
最後王室暗中與五家達成協議,規定五家不得相互聯姻,而王室則默認五侯成為元老院的中間派。
此協議沒有明文,隻有五家一代傳一代,一直流傳至今。”俞曹氏娓娓道來。
“原來是這樣!”丁馗茅塞頓開,“可是晚輩並沒有聽父親說過。”
“現在護國侯仍是丁家族長吧?日後他把族長傳給你時會說的。你的婚事是不是要經過他?所以不跟你說也無妨。”
“這麼說也有道理。我們五家往來就少,基本不可能發生聯姻的事,家父不必著急跟我說。”
“彆忘了還有王室盯著我們,萬一我們哪一代忘了說這事,他們會想辦法提醒的。”
“唔,丁家以前在鎮京城,司馬家在西海州,狄家在臨海州,我們三家是分開的,為什麼俞家和良家都在海林州?”丁馗發現一個問題。
俞曹氏解釋道:“五侯之中數我們兩家最沒有攻擊性,即便聯手也不會成為心腹大患,因此王室特意將我們兩家安排到同一個州。
還有一點,俞家古籍中有記載,若國逢大難,五侯可聯手護國,其中你我兩家最為重要,隻要守住少典氏的根基之地,王國就可以渡過難關。”
她後麵說的丁馗知道,丁家古籍裡也有同樣的記載,因此她提出要到丁氏老宅做客,丁馗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隻是老身現在有些迷茫,還望駙馬指點一二。”她改變了對丁馗的稱呼。
“嗬嗬,不急,回到家裡晚輩慢慢跟您解釋。”丁馗知道她迷茫什麼。
不就是少典鸞擔任監國的事。
中午,俞家車隊抵達峽西鎮,魯影帶著風良往家裡跑,隻因風良拜見完師娘就要立刻返回軍團覆命。
丁馗則帶著俞老夫人回家安頓。俞韋的嫡係親屬可以住在老宅裡,旁係子弟和侍衛仆從們隻能在老宅隔壁住下。
全四海在丁馗回來前已高價買下老宅附近的房子,專門用來安置俞家人。
俞老夫人簡單地參觀了老宅,便與丁馗來到正廳喝茶。
“老夫人怎麼看待天災蝕日?”丁馗引入正題。
“這是千年難遇的奇事,誰也說不清楚,以老身之見,沒有哪個人能決定這事。”
“晚輩也這麼看,天地異常非大能者不能左右,我王少典封不應為此事負責。少典時私欲熏心,禍亂朝綱,欺上瞞下,編造歪理強加於我王。
長公主不得已才出麵對抗奸佞,擔任監國,一為糾正朝中大臣的過失,二為保護我王維護王室正統,三為還百姓一個廉潔高效的朝廷。”丁馗實為自己辯解。
“哎,我們外人不懂王族之事,俞家隻知少典雍等絕非王室正統。”俞曹氏這句話表明俞家的立場,中立卻稍微偏向丁馗一方多點。
“我王乃先王長子,自幼深得先王喜愛,若無叛逆謀害先王,日後繼承王位的也定是我王,而且我王將更早成年,也有我兒為後繼保證,確定王室正統能夠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