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子賜諸侯九錫,是為最高禮遇。
而在王莽之後,九錫有了權臣篡位先聲之意。
其實,在秦以來,也隻有王莽正式拿了九錫。
曹操之前是‘奉詔’為王,設九錫,在某種層麵上來說,是合乎法理的。
九錫,是他魏王身份的重要象征。
他說要自解九錫來替幾人擋去一劫,說是天大的恩,毫不為過。
若有一日,他們要為曹氏儘忠時,八成都會大喊‘以報大王解錫之恩’。
曹操搖頭,道:“孤意已決。”
“能得卿等輔佐,何須在乎一禮?”
幾人感激涕零,恨來投時晚。
其餘吳國舊黨,也被這一手壓的心服口服。
朱然雖然是反周急先鋒,表忠心也非常果斷,但讓曹操給搞了。
搞朱然,是讓不少人畏懼且心涼的。
但現在對於呂蒙等人這等級彆的厚愛,比封侯還讓人羨慕。
“古雲‘君愛臣如子’,說的便是魏王這般吧?”
“如此人主,願舍身以報之!”
眾人暗暗生念。
散會之後,曹操讓幾人各書一封謝罪文書。
他自己親自執筆,也給周野寫下了一封信:
“在公言公,在私言私。”
“我等對立,兩軍廝殺,自不容情。”
“孫仲謀以公仇立私恨,裹帶群臣,實為不妥,以取其咎。”
“天下素知周王高義,操亦知兄之為人。”
“若非利益相爭,陣營背立,操願奉酒於兄前,以聆為人立德之道。”
“呂蒙、步騭等先為孫仲謀所迫,有錯在先,取罪於兄,實其罪也。”
“今誠心有悔,不求戰場留情,但求私下仇消。縱來日兵敗,沒於兄神兵之下,亦無憾無慚。”
“操願自去九錫,促成此事,使眾人之心得寬,兄之胸懷寬博、亦明於世也!”
“兄之死冊雖未能勾數人之名,兄之朱筆卻銷王爵一截,世所知、史所載,豈不震乎?”
最後,注:“朱然首惡,囂張於兄前,操不敢妄解其罪,特交付於兄,任由發落。”
所有信都寫好了,朱然也綁好了,曹操命人取九錫來。
九錫為哪九樣?車馬、衣服、樂則、朱戶、納陛、虎賁、宮矢、斧鉞、秬鬯。
車馬為八匹黑馬拉金車;衣服為禦賜之王袍;樂則為禦賜之樂器。
朱戶為朱漆大門,納陛為上朝時的專道,路搬不過去,曹操讓人做金磚為替;虎賁為掛著禦賜頭銜的三百虎賁軍。
這東西不容小覷,雖然人馬是曹操自己的,但掛上了虎賁規格就很高,能震懾臣民。
人不可能送去,曹操讓虎賁卸甲兵。
宮矢、斧鉞都是儀仗兵器,秬鬯為帝皇原漿之酒。
此九物,未得禦賜而用者——族滅!
東西送出時,曹操陣營一片震動。
諸多宗室紛紛勸阻,文武是既吃驚又感動。
雖然曹操這次的犧牲不是為了他們,但這讓他們想起曹操對他們的厚恩。
這樣的人主,值得他們以性命相許!
也有遠見的人感歎不止:“脫呂蒙等之罪,也能暫罷東麵之兵。”
“魏王為顧大局而犧牲自己,這才是真仁啊!”
曹操自己心痛嗎?
固然是心痛的,但他同時也是果斷的:當斷則斷,有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