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都沒讓人送,這上學就更不用家裡人操心了。
用介紹信和通知書買了去京市的火車票,這火車又得幾天幾夜的行程。
還是兩個大竹箱,裡麵塞了個滿滿登登。
不止自己在打賞後台買的各種生活用品,家裡也給自己做了四套衣服。
全家一年的布票和棉花,又補貼到了自己身上。
下了火車,宋華章有種活過來的感慨,沒有特殊的身份,連個臥鋪都不能買。
這幾天的硬座,那真的是生生的硬著頭皮坐著。
身邊有太多第一次來京市的家長,跟他們的小心翼翼不同。
宋華章即使沒穿越前,出國都是家常便飯。更彆說住過幾年的京市了!
鼻子底下長得一張嘴,那就是除了吃飯就是說話,問唄!誰也不能吃了咱。
坐公交車倒了兩趟,就順利的到了醫科大的正門口。
一路上大群大群的自行車在馬路上穿行,這堪比紀錄片的場景就這麼真實的出現在眼前。
再不是家鄉的黑,灰,藍。大街上出現了大量的白襯衫和淺藍,淡黃,深淺不一的紅色服飾。
不愧是首都,確實人民的麵貌與老家相差很大。
找到學校門口大包小裹的宋華章,又是人群裡突出的那一個!
衣著是最普通的裝扮,但這麼瘦小的身板,卻拎了兩個大竹箱,再背了一床被褥枕頭……
她自己也感覺有些太隆重了,可越這樣,以後用了新東西就越有借口不是嗎!
學校門口擺著桌子,老師們全都出來接待學生入學。
報名是真簡單,沒學費,沒書本費,步驟最複雜的,就是把戶口和糧食關係調到學校裡。
以後有了這個證明,吃飯就可以直接在食堂吃,住宿也不花錢。
學校不僅給每個學生發18元生活補助,還有六元的助學基金。
這些錢完全夠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了!甚至宋華章還跟帶她去宿舍的老師,打聽到了在京市的各種花費。
公交車費都是五分一毛的價格,女孩子在食堂吃飯,按照保守算十元錢就能維持一個月。
醫科大還有遊泳館,票價更是令人咂舌的兩分錢!
可宿舍卻讓宋華章有些眼睛發黑,因為這是個六人間……
二十一世紀的大學宿舍大家都見過,四人間住四個人,床是在書桌上麵,甚至每個人還配備了個小衣櫃。
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大學宿舍……竟然是三個純純的上下鋪!
但了解過曆史的宋華章還是慶幸的,聽說有很多大學宿舍,這時候是八人間。
那屋子裡基本除了床,就是中間窄窄的一條過道。
勉強能放下一張桌子,多說還能放幾張椅子,還是塞在桌子下麵才能走人。
他們這還能有兩張桌子,她應該謝謝自己考得是京市大學!
宋華章看著三張床鋪犯了難,她太知道下鋪的方便,而方便也夾雜著麻煩。
方便肯定就是起床,上床速度快,隨時都可以起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