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著找能工巧匠來個製作水法瀑布,可這種能人那還不是隨便就能找到的。
幸虧已經開始通上電了,在係統裡買一個水循環係統。
到時候忽悠倆老爺子,當舶來品也是能糊弄過去的。
山也有了,水也有了,剩下的就是空地了。
破四舊的時候早就把亭台樓閣給拆了。現在又把兩個院子合成了一個。
空出來的土地可是有不老少。正好宋華章就重新規劃了一下,架上葡萄架,種了滿牆的薔薇花藤。
因為是餐館,宋華章還在係統裡買了個石磨放在院子裡,可以用來磨穀子磨豆子。
剩下空出來的土地很大,開出來成田地,種了些竹子增添趣味。
剩下的幾乎都種滿了調味料和蔬菜。這些基本是宋華章與兩個師傅就能消化掉的。
偶爾還會來幾個親朋好友,宋華章又那麼愛做泡菜,到時候還可能不夠吃呢。
再說這種自家種植的蔬菜,想火爆起來還要等個幾十年。
畢竟現在食品價格不高,農民幾乎種菜不打農藥,隻要每天早早的去市場,就能買到新鮮貨。
所以這種什麼綠色無汙染,純有機的噱頭,顧客也不可能認。
除了係統裡買的烏雞,和普通雞鴨,宋華章決定讓它們都成群的在院子裡奔跑。
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流行起溜達雞兒,因為基本家家戶戶的雞都會每天散養一陣兒。
但是滿園子裡跑,活潑又健康的食材是客人都喜愛的。
除了一個大臥室給陶師傅自用,其餘的都改成了空間幽靜的包間兒。
家具和裝修材料,也都是宋華章在係統裡購買的。
趁此機會宋華章,還跟著師傅們。去琉璃廠收購了很多漂亮的餐具,擺設。
在這個過程中,鄭連州還托人帶宋華章,科普了很多飲食文化。
廚房裡她也小心機的布置了,很多適合這個時代的烹飪工具。
但是廚房重地,大多數陶師傅用的趁手的,還要他自己去定做。
這個時代的匠人,手工活非常的精致,用料也實在。
再說宋華章也不想消磨掉,陶師傅的積極熱情。
什麼事兒都給他準備好了,也未必他能高興。
剩下的就是鄭連州那邊的醫館。
宋華章覺得給鄭師傅弄的兩層小樓,都能當個小醫院了。
長期理療和住院的都可以在那邊租住。
畢竟來的都是有錢人,宋華章一點兒都不怕,房子能空著。
而且這邊也有兩個大廂房。2室1廳的結構可以讓佟老爺子那種人享受。
還能讓家裡的晚輩或者保姆過來,住旁邊一間隨時照顧他。
門口的倒座房,直接能變成個中藥店。
普通百姓過來診脈抓藥,也不用跑進來跟這些大領導碰上。
而且有了自己的藥店,做成藥也好,進藥材也好,成本也會相對低廉很多。
地方夠大,隻有用不完的用。
院子裡除了連在一起的人工小池塘,也同樣種植了竹子。
牆上沒有種薔薇卻也撒了爬山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