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雲壓長平,老將築堅壘公元前262年260年夏,長平地區)
主要事件:秦國攻占韓國野王,切斷上黨郡與韓國本土聯係。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獻地於趙。趙孝成王貪圖土地,接收上黨,引發秦趙全麵衝突。秦將王齕攻趙,趙國名將廉頗率軍進駐長平今山西高平),依托有利地形,構築百裡石長城防線,堅壁清野,意圖以持久戰耗儘秦軍銳氣。
太行山巍峨的身影在遠處沉默著,山腳下,一條名為丹河的河穀地帶,此刻卻成了天下矚目的火藥桶——長平。空氣中彌漫的不是泥土的芬芳,而是鐵鏽、汗臭和緊張到凝固的氣息。數十萬趙國士兵沿著山脊、高地,用石頭、木材和血肉之軀,構築起一道蜿蜒百裡的防線,仿佛一條巨大的石龍盤踞在群山之間。這就是戰國版的“馬奇諾防線”——百裡石長城。
防線核心,趙軍帥帳內,燭火搖曳。老將廉頗須發花白如雪,但腰杆挺得筆直,布滿老繭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圖上的“長平”二字。他的眉頭緊鎖,形成一個深深的“川”字,眼神銳利如鷹,仿佛能穿透牛皮帳篷,看到對麵秦軍營壘的騰騰殺氣。
“報——!”斥候連滾帶爬衝進帳內,聲音嘶啞,“大將軍!秦將王齕又派兵襲擾我西壘門!前鋒銳士折損三十餘人!”
廉頗猛地抬頭,眼中寒光一閃,聲音卻沉穩如山:“傳令!堅守不出!弓弩手待命,秦軍敢攀壘,給我射成刺蝟!滾木礌石備足!沒有老夫將令,誰敢擅出壁壘一步,軍法從事!”
“喏!”傳令兵飛奔而出。
副將趙茄憂心忡忡地問:“老將軍,我軍已在此堅守兩年有餘!士氣難免……況且,國內……”他欲言又止。
廉頗重重哼了一聲,目光掃過案幾上堆積如山的竹簡,那是邯鄲不斷發來的催促文書,字裡行間透著國君的焦躁:“老夫知道!大王嫌我耗得太久,嫌我怯戰!嫌國庫糧秣消耗巨大!”他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壓抑的憤怒,“可對麵是虎狼之秦!是王齕!是幾十萬如狼似虎的銳士!我們有什麼?隻有這太行山賦予的險峻地勢!隻有這道壁壘!還有……”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帳外,指著遠處連綿的營火和被烽煙熏得灰暗的天空:“還有我幾十萬趙國兒郎的性命!貿然出擊,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豈非以卵擊石?讓他們去秦軍的鐵蹄和強弓硬弩下送死嗎?耗!必須耗下去!秦軍遠道而來,補給線長,耗得越久,他們的糧草越吃緊,士氣越低落!這才是我趙國唯一的勝機!”
邯鄲城內,趙王宮的氣氛卻與長平前線截然不同。年輕的趙孝成王趙丹在殿內焦躁地踱步。案幾上,是各地報上的糧秣短缺、民夫疲憊、國庫空虛的奏報。
“兩年多了!廉頗還在守!守!守!”趙王煩躁地捶打著案幾,“秦國使者天天在列國間宣揚我趙國懦弱無能!國內糧食價格飛漲,百姓怨聲載道!寡人的臉都被廉頗丟儘了!難道我趙國就隻能像烏龜一樣縮在殼裡嗎?”他眼中充滿了對速勝的渴望和對廉頗“保守”的極度不滿。
與此同時,秦都鹹陽,秦昭襄王嬴稷正與丞相範雎密議。
“王齕久攻不下,廉頗老成持重,堅守不出,我軍損耗巨大。”嬴稷眉頭緊鎖。
範雎小眼睛閃爍著狡黠的光芒,撚著胡須,聲音低沉:“大王勿憂。廉頗善守,然趙國朝堂卻未必能容他繼續守下去。臣有一計,名曰‘反間’……”
【本章啟示】廉頗的“堅壁清野”戰略,是在敵強我弱形勢下最具理性的選擇,展現了老將對戰場態勢的清醒認知和以空間換時間、以堅韌消耗敵人的智慧。這警示我們:麵對強大的對手和困境,一時的忍耐與堅守並非怯懦,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必要策略。急於求成、無視實力差距的冒進,往往是災難的開始。真正的勇氣,有時在於頂住壓力,堅持正確的方向。
2:反間惑君王,書生掌雄兵公元前260年夏,邯鄲&長平)
主要事件:秦國丞相範雎實施反間計,派人攜帶重金潛入趙國邯鄲,賄賂趙王近臣並散布流言:“秦軍隻怕趙國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老朽膽小,快投降了!”趙王本就對廉頗不滿,又聽聞趙括熟讀兵書、談論兵法連其父都難不倒,遂中計,不顧藺相如和趙括之母的強烈反對,執意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取代廉頗。
邯鄲城裡,一股暗流在權貴和市井間悄然湧動。
“聽說了嗎?秦國那邊傳話來,說他們最怕的不是廉頗老將軍,是咱們趙國的趙括將軍!”
“趙括?就是那個嘴上兵法滔滔不絕,連他爹馬服君都辯不過的趙括?”
“可不就是他!秦國人說了,廉頗老啦,隻會躲著當縮頭烏龜,要是換上趙括將軍那敢打敢衝的猛虎,秦軍早就嚇破膽逃回老家了!”
“唉,要是早點換帥就好了,也不用耗這麼久,大家日子也不會這麼難過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恰到好處”的流言,如同毒蛇吐信,精準地鑽進了本就焦躁不安的趙孝成王耳朵裡。再加上收了重金的寵臣郭開在一旁不斷煽風點火:“大王啊!廉頗擁兵自重,畏敵如虎,坐視國困民疲,其心可誅!馬服子趙括,將門虎子,熟讀兵書,年輕氣盛,銳意進取!若用他為帥,必定能一鼓作氣,擊敗秦軍,揚我國威!這正是秦國最害怕的啊!”
趙王被說得熱血沸騰,仿佛已經看到趙括率領大軍橫掃秦軍、凱旋邯鄲的景象。他當即拍板:“好!寡人意決!速召趙括入宮!”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
老相國藺相如此時已因病重臥床)聞訊,不顧病體,讓人抬著進宮勸阻,聲音虛弱卻急切:“大王!用趙括為將萬萬不可!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他隻是死讀了他父親留下的兵書,不懂得靈活應變啊!打仗不是背書,紙上談兵會誤國啊!”藺相如眼中充滿了憂慮,仿佛看到了不祥的陰影。
趙括的母親也披散著頭發闖入宮中,撲倒在地,泣血懇求:“大王!請收回成命!先夫趙奢臨終囑咐,言括輕言兵事,視戰爭如兒戲!若用他為將,必致趙軍覆敗!請大王念在我趙家世代忠良,另擇良將!我母子願為質,隻求大王勿用趙括!”趙母的哭聲撕心裂肺,充滿了對兒子能力和性格的深刻了解與無儘擔憂。
然而,被速勝幻想和流言蒙蔽了雙眼的趙王,此刻哪裡聽得進逆耳忠言?他不耐煩地揮手:“婦人之見!藺相如老病昏聵!寡人隻知,趙括乃我趙國年輕一代翹楚,銳氣正盛!廉頗老邁,已失進取之心!寡人意已決!擢升趙括為上將軍,統帥長平全軍,克日出征,務求速戰決勝!”
長平前線,當朝廷的使者帶著任命詔書和象征兵權的虎符趕到時,整個軍營都懵了。士兵們看著那位意氣風發、身著嶄新甲胄、眉宇間滿是自信甚至有些傲慢的年輕將軍,再看看被解職後默默收拾行囊、背影佝僂蒼老的廉頗,心中充滿了茫然和不祥的預感。
廉頗走到趙括麵前,將沉重的帥印遞出,嘴唇動了動,最終隻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低聲叮囑道:“……秦軍狡詐,白起……可能已至前線……慎之……勿浪戰……”他渾濁的老眼中,是深深的無奈與擔憂。
趙括接過帥印,隻覺得熱血沸騰,意氣風發,對廉頗的叮囑不以為意,朗聲道:“老將軍放心!秦軍聞我名,膽氣已喪!看我如何擊破秦軍,建立不世之功!”他隨即登上點將台,下達了改變趙軍命運的第一道命令:“傳令三軍!即日起,廢除廉頗一切守令!拆毀部分壁壘!各部厲兵秣馬,準備出擊!本帥要一舉擊潰秦軍!”
【本章啟示】趙王輕信流言、剛愎自用,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經驗豐富的廉頗,是長平慘敗的根源。這警示我們:決策,尤其是關乎重大利益的決策,最忌被表麵現象和花言巧語蒙蔽。輕信與偏聽,是失敗之父;知人善任,察納雅言,則是成功之母。麵對讚譽和誘惑,更要保持清醒,認清自身與他人能力的真實邊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空談誤國,實乾興邦。
3:鐵壁合圍成,血染丹河穀公元前260年秋,長平戰場)
主要事件:趙括改變廉頗戰術,主動率主力出擊。秦軍佯裝敗退,誘敵深入。暗中抵達前線的秦軍主帥白起,指揮精銳部隊迅速穿插,切斷趙軍退路和糧道,將趙軍主力分割包圍在以大糧山、韓王山為中心的狹小區域內。趙括發現自己被圍,多次組織突圍均告失敗。
戰鼓擂擂,號角嗚咽!趙括意氣風發,指揮著數十萬趙軍主力,如同開閘的洪水,洶湧澎湃地衝出了他們苦心經營兩年多的堅固壁壘。旌旗招展,矛戟如林,士兵們被新帥的“豪氣”感染,一時倒也士氣高昂,呐喊著向秦軍陣地衝去!
“殺啊!擊潰秦軍!”